孩子不自信,問題可能在父母身上,要解決問題得從我們自身入手
一位孩子今年就幼升小的家長求助説她的孩子面對新學期的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不自信,這麼小的孩子竟然能夠跟家長説“我就是笨,學東西慢,接受能力差……”。
家長很擔心如此沒有自信的孩子心理壓力會很大,不僅僅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更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這位家長的擔憂是有道理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不自信”的問題了,而是孩子已經有了“自卑”心理的表現了。
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孩子今天的表現無疑是跟過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而影響這樣孩子的兩個主要環境一個是幼兒園,另一個就是家庭。
前者如果遇人不淑,遇到一個不好的幼教,那麼也是可能因為給孩子過多的負面評價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這種危害不是不可能發生,一個老師的評價、導向會使得身邊很多孩子即便是懵懂不知也會有模學樣的。
而另一個最大的可能就是來自於家庭的氛圍。
這個其實比上面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最為常見的兩種表現一個是父母本身過於“自卑”,另一個就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苛刻。當然,很多時候這兩者其實都會同時存在的,因為它們之間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關聯性。
因為這裏不涉及到孩子身體缺陷的問題,所以我們就不去談因為身體缺陷而導致的自卑心理了,而且幼兒園本身導致的問題本身可能性也會偏低,所以這裏我就不對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了。我們把焦點聚集到家庭教育中來,重點分析一下父母的問題。
沒錯,是父母的問題,而不是孩子的問題。
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要解決孩子的問題一定要從我們自身着手才行。
孩子從小耳濡目染,我們很難相信樂觀積極的父母會把孩子養成羞澀、自卑的樣子,反而我們會更願意相信這樣父母教出來的孩子會更加的活潑、積極、樂觀才是。
果然,這位家長自己後來的原話也是“我從小就沒自信,感覺自己不如別人,沒想到我的女兒也像我,我好害怕……”
你看,果然不出所料,孩子家長自身就缺少自信,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日常生活中總是難免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自怨自艾、唉聲嘆氣等等是會傳染的。
尤其是父母當着孩子面總是表現出自己不如誰誰誰,羨慕別人哪些方面多麼的好,而且我們要知道,這種人是很容易進行“對比”的。比如他們會比較人家的爸爸多麼的厲害,事業多麼有成,多有本事,甚至就連個興趣愛好都會覺得很有格調。比如他們會比較別人的媽媽有貌、有才、有思想。比如他們會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多麼聰明、多麼厲害,多大了會了多少東西等等。
其實僅僅只是這樣還好説,就怕拿來比較完了之後再數落自己和自己人。
孩子聽多了這樣的對比,自然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不如很多人,甚至嚴重到了可能真的也會覺得自己的父母也真的就是不行……
除此之外,這樣的父母還容易出現一個表現就是我們常説的“自己不會飛,下個蛋孵出來讓孩子飛”那種情況。
這種情況表現的最突出之處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方方面面要求都非常的苛刻。
不允許孩子犯錯,必須把任何事情都做好,稍有不對或者不能夠讓自己滿意的地方就對孩子橫加指責……
諸如此類情況現實中也是比較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這都會深深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三觀形成的。
父母應該多往積極方面去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多説、多想、多做,不要怕犯錯,讓他相信人人都會犯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不斷學習、訓練和反思的原因,但是如果我們才能夠從中收穫經驗,那麼我就會不斷進步。
家長樂觀起來、積極起來,對孩子來説潛移默化的影響比説教還要管用的。
太過雞湯的東西我們就不説了,我們只需要清楚知道只要我們做家長的能夠認識到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習慣、態度等等方面,想要讓孩子有個健康的體格、心理,那就一定要從我們自身做起,而不是單純的只是要求孩子必須去做什麼、必須怎樣怎樣。
有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是我覺得意思還是相同的——莊稼種下之後,土地本身的肥沃程度和我們後面的打理都會影響莊稼的收成,如果土地不夠肥沃,我們就需要去施肥,如果有病蟲害我們就要去施藥,如果太過乾涸我們就要去灌溉……總之就是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有很多,唯獨我們沒有辦法整天對這“莊稼”説什麼“你要爭氣”“你要努力”“不然你就會……”
教育好孩子任重道遠,我們常説要陪伴孩子成長,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的要提醒自己不要只是在一旁看着、提醒着,更多的時候其實是我們需要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