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僅氣温高,體內濕度也比較大。
夏天,不僅氣温高,體內濕度也比較大。
高温可以採取物理降温的方式,而重濕氣並不是那麼簡單,中醫説“濕邪重於粘”,所以體內水分過多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那麼,水分是如何形成的?
1熬夜:長期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會破壞人體陰陽平衡,導致體內過濕。
2多吃:正常飲食足夠吃七八分飽,如果吃得太多,會加重腸胃負擔,腸胃不能很好地吸收營養,它們都被擋在體內,體內的寒冷也隨着這些東西藏在體內。
三,長時間空調:夏天很熱,很多人喜歡躲在空調房裏,但是,在夏天,我們應該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水分,如果我們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裏,濕氣就排不出去了。
4穿得太少:很多人只要舉止不想要温度,即使温度很低,也要露出腳踝或小腹,為了顯示自己的體形,這對身體非常有害,而且很容易讓身體受到寒冷的侵襲。
重濕者會有以下四種表現,應注意:
1大便未成形
濕度大的人大便不規則,大便鬆散,同時,大便比較粘膩,沖水時會粘在馬桶上。
2舌苔發黃
舌頭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舌苔,舌苔顏色變黃,顏色越深越厚,體內受潮越嚴重。
三,我早上頭暈,四肢沉重
當我早上起牀時,我的頭是頭暈,我覺得我的四肢非常沉重,我不能舉起我的手臂,我很累,我總覺得自己被裹在濕被子裏。
4刷牙時乾嘔
刷牙時,會出現噁心和嘔吐,另外,我總覺得喉嚨裏有痰,如果我想吐出來,我就卡在喉嚨裏了,即使我吐了出來,我還是覺得裏面還有東西。
重濕者每天要做五件事,如健脾健胃、祛濕
1戒煙戒酒
吸煙和飲酒會刺激人體的各種功能,導致各種器官紊亂,更容易促使濕氣侵入人體。
因此,儘快戒煙戒酒,雖然過程比較痛苦,但只要過去,對健康會有很多好處。
2堅持運動
俗話説“生命在於鍛鍊”,每天的鍛鍊時間應保持在30-60分鐘之間。
因為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出汗,體內的水分也會隨着汗水排出,是祛濕的好方法。
常見的運動包括散步、跑步、登山、瑜伽等,只要身體活躍,就有利於排除水分。
三,通風
如果生活環境潮濕,濕氣更容易侵入人體。
因此,平時要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流通,這樣可以帶走室內的水分。
4及時擦乾頭髮和身體
洗澡或洗頭後,應及時擦乾,否則,頭髮上會殘留大量水分,寒冷會通過你身體的毛孔進入人體,如果長時間呆在體內,就會變成濕邪。
5避免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不能吃,如:涼性蔬菜水果、冷飲等,不宜食用。
經常吃會導致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停滯,而這些食物吃進體內,會自動帶來一定量的濕寒氣,吃得越多,體內的水分就會越積越多。
重濕氣,身體還會發出8個信號提醒嗎?請參考自檢:
1小腹大,脂肪明顯,身體豐滿;
2大便鬆動,馬桶粘,大便意思往往受不了;
三,口苦,口臭明顯;
4睡覺時打鼾、流口水;
5痰,咳,痰咳不出來;
6油膩的頭髮,頭皮屑和濕耳朵;
7皮膚有光澤,下巴、臉頰有明顯痤瘡;
8舌苔黃膩或厚膩,舌緣有鋸齒,俗稱“裙舌”;
重濕者常患脾虛,七寸祛濕是什麼?
我們知道,脾主運化,水和谷精的代謝與水分密切相關,脾虛導致運化功能減弱,水濕不能消除,長期在體內堆積會導致大量水分!這就是為什麼脾虛與重濕互相影響的原因。
所以,打蛇打七寸,首先要做的就是健脾,按“健脾”鍵祛濕。
除濕外,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五件事外,這裏推薦健脾祛濕補陽的小金方【江陵茶】
配料:山藥、生薏仁、茯苓、紅小豆、乾薑、桔梗、大棗、白扁豆、羅漢果、加工成粉,代替茶葉
其中:
1能保護脾胃,防止脾胃受涼損傷。
2茯苓不僅能健脾,還能透濕,茯苓對脾虛、運化異常所致的濕邪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
三,桔梗有益氣作用,能使清陽上升,在益氣的基礎上加用桔梗可以提高療效,達到健脾祛濕的效果。
4小豆,具有利尿消腫解毒的功效,常吃可起到祛濕、減肥的作用。
5大棗健脾和草,健脾祛濕。
6山藥健脾益氣祛寒熱邪氣;
7生薏仁能消腫、祛風濕、清熱祛濕;羅漢果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潤肺化痰。
這些成分相互配合,配合得很好,健脾滲濕,補濕祛濕,非常適合脾虛重濕的朋友食用,我和粉絲們都證實,堅持1-2個月,脾胃強壯,陽氣上升,祛濕,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