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寶寶,你趕緊起來,我已經把你要穿的衣服放在牀邊了,自己穿一下,我把你的書包收拾一下"
"寶寶,你的玩具被你丟了一地,媽媽幫你收起來了,放在你牀頭的箱子裏,別到時候找不到了"
"兒子,今天可能會下雨,我已經把傘放你書包裏了,放學下雨的話,自己拿出來撐一下,媽媽在幼兒園門口等着你"
玲玲在孩子出生以後就變成了全職寶媽,每天都是圍着孩子轉,上面的話就是她經常對兒子説的話。她兒子今年上幼兒園,怕孩子不適應或者忘記東西,玲玲一手包辦了孩子的一切事物,從簡單的穿衣吃飯到玩具收納,再到上學需要的東西,她都幫孩子打理的井井有條。
可是突然有一天,兒子哭着對他説"媽媽,我今天沒有帶直尺,全班就只有我沒有帶,老師批評我了,我好難過",可是玲玲的印象裏並沒有要帶直尺這一項任務。原來這是幼兒園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佈置的任務,家長們自然不知道,老師就是想要鍛鍊一下孩子的自我整理能力。
在我們的身邊,像玲玲這樣家長不在少數,總覺得孩子小,有些事,自己就可以幫忙做了,孩子慢慢學就可以了,家長們的這種行為,就是孩子的專屬"保姆",而這種"保姆式"育兒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弊端的。
二、"保姆式"育兒的弊端
第一、孩子自理能力差
家長當孩子的專屬"保姆",幫助孩子料理一切事物,幫助孩子整理玩具,搭配好衣服,收拾好上學的書包。可是,家長的這種行為,的確幫孩子省了事,但是也害了孩子,這會造成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第二、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不強
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都有家長幫忙打理,孩子不用擔心衣服髒了,也不用擔心下雨忘記帶傘,更不會出現作業忘記帶的情況,但是如果有一天,家長忘記幫孩子做這些瑣碎的事時,他們該怎麼辦呢?還有,家長幫孩子處理了生活中的小事,孩子下次遇見同樣的事,他們還是不知道怎麼解決。
第三、孩子的社交能力差
一般有家長幫助打理一切事務的孩子,他們的社交能力比較差,因為他們可以坦然面對家長的付出,跟別人交流的時候總是"我媽媽説……"或者"我爸爸説……",這會讓他的小夥伴覺得孩子沒有主見,什麼都聽爸爸媽媽的,從而逐漸拉開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保姆式"服務,很有可能給孩子以後的生活帶來問題,比如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獨立意識不高等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可以試試"狐狸法則",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三、什麼是"狐狸法則"
顧名思義"狐狸"就是自然界的狐狸,"狐狸法則"是指它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很小就開始讓他們學捕獵,學如何生存,等到稍微大一點,就讓他們出去獨立生活。"狐狸法則"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及早地教給孩子生存的技巧,以至於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環境的變化,面對自然界裏的各種潛在的危險。
狐狸早早地教孩子捕食的技巧,也早早地將孩子推出去生活,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獨立,能更好地適應自然界的情況,更好地生存。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可以借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的獨立。
四、"狐狸法則"的運用
首先,家長轉變自己的思想
在運用"狐狸法則"的時候,第一步要先轉變自己思想,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覺得真的小的事,自己隨手就可以做了,用不着孩子來。家長的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事情雖小,但是做事的經驗很重要,只有孩子有了做事的經驗,他們下一次才能有應對的方法,再説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各種小事的堆積,難道家長都幫孩子做了?所以家長要轉變自己的思想,少動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
其次,家長要早點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家長的"保姆式"育兒,無非是認為孩子的能力不夠,不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做好日常的事,可是家長管得了一時,也管不了一世,到最後孩子還是得自己完成。所以家長們,何必不早點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讓他們早早的獨立,還省得自己操心。
最後,家長要鼓勵孩子嘗試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好像登山,有攀山樓梯,可是也有陡峭的石壁,要想真的到達山頂,必須要走過所有路況,成長的路也是這樣,如果想要孩子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他們不僅要走過所有的平坦大道,他們還要渡過各種泥濘。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嘗試,只有經歷過了,下一次面對困難才更有勇氣。
五、結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切記不能讓自己的"保姆式"育兒,阻礙了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要學會運用"狐狸法則",讓寶寶學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