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感統失調是怎麼回事?嚴重嗎?怎麼預防與護理呢?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健康

説起寶寶感統失調,可能很多家長對此會有些陌生。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造成寶寶感統失調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感統失調”的問題呢?患有感統失調,又該如何預防,如何護理呢?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開始對“感統失調”的探索吧。

首先,什麼是感統失調。通俗點的説法就是,寶寶大腦在發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種很輕微的障礙。“感統”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反應。如果感統失調,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

需要説明的是,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而已。通常在12歲之前進行訓練,就能很輕鬆的糾正寶寶感統失調的問題。

其次,造成寶寶感統失調的原因。調查發現,造成寶寶感統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但可歸為兩大類:先天性因素與後天性因素,而先天性因素是造成寶寶感統失調的主要原因!

所謂先天性因素就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因早產或剖腹產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或者寶媽孕期吃了不合適的藥。後天因素就是環境以及人為的原因,比如父母經常不在家,不陪伴寶寶,對寶寶管理過於嚴格,限制寶寶的活動區域,不讓寶寶接觸新的感官刺激等,均可能造成寶寶感統失調。

然後,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患有感統失調。判斷寶寶是否有感統失調的問題,可以從感統失調的四大表現着手。一般來講,患有感統失調的寶寶會有如下表現:

1. 肢體協調能力較差,好玩、好動、尤其喜歡玩轉動的玩具,喜歡爬高爬低、邊走邊跳,但跑跳動作笨拙,站無站像坐無坐相。

2. 情緒波動較大,缺乏安全感,愛哭愛鬧愛生氣,害怕陌生人、陌生環境,打鬧不知輕重,喜歡咬指甲,對別人的觸摸過分敏感。

3. 回應遲鈍,家長呼叫不理不睬,語言理解能力差,喜歡尖叫或者自言自語,閲讀能力差,經常讀串行,寫錯、丟字或者顛倒字。

4.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走神,依懶性強,害怕面對困難,容易沮喪,低於同齡寶寶交往水平,不合羣、幼稚且容易衝動。

如果您的寶寶符合以上的一點或者幾點,那麼,説明您的寶寶可能患有感統失調的問題。需要説明的是,寶寶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就能得以糾正。那麼,寶寶感統失調應該如何護理呢?

結合造成寶寶感統失調的原因,對於感統失調預防和日常護理,我們應該這樣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從小通過各種途徑及形式接受各種刺激,增強感官的感受,讓寶寶學會綜合認識事物,預防寶寶出現“感統失調”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寶寶營造良好,和諧的生活氛圍,經常陪伴孩子,幫助寶寶建立自信心。多和寶寶進行遊戲互動,尊重孩子的思想,少一點批評和指責。適當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增強寶寶自尊心和自信心,這對於糾正寶寶感統失調都是很有幫助的。

最後,再次提醒廣大家長,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復訓練就能得以糾正。但12歲之前,尤其是3-6歲時期,是最佳糾正時期,一旦超過12歲就可能定型,終身無法改變。因此,如果您發現寶寶具有感統失調的現象,還請及時進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