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奶爸沙發上遛女兒,寶寶:幸好穿了紙尿褲,不然“摩擦生火”啦!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健康

難道真如人們所説:媽媽帶娃,實心實意;爸爸帶娃,活着就好嗎?

其實,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的好奶爸,別出心裁的帶娃方式,給孩子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今天要説的這位二胎奶爸就是如此。

他自從湊了“好”字,愛心滿格,每天下班陪孩子們玩耍。倆娃爭寵、打架,是不存在的,大多時候都是哥哥謙讓妹妹,妹妹愛哥哥。

再加上爸爸帶小寶的方式常常出新,一家人歡聲笑語不斷。媽媽則樂不可支記錄下暖心的幸福時刻。

比如這次,寶爸抓住女兒的小手和小腳,藉助光滑的皮沙發,給孩子玩“人工拉車”的遊戲,讓女兒笑個不停。

不得不説,這種哄娃方法是個體力活。如果媽媽這樣陪寶寶玩,可能用不了幾次就會腰痠背痛了。但爸爸全程熱情高漲,只要女兒不下令停止,爸爸沒有絲毫的不耐煩,一趟趟帶女兒體驗“飛一般”的感覺。

A 爸爸太有愛了,羨慕。

B 甩那些回家就抱着手機不撒手的爸爸幾條街。

C 二胎爸爸的模範。

D 寶寶的PP肯定很暖和,哈哈!

E 寶寶心裏在嘀咕:幸好穿了紙尿褲,不然“摩擦生火”啦!

前段時間,看到塗磊老師在家和孩子互動的視頻,也很有意思。明星爸爸在孩子面前毫無架子,非常放得開啊!

只見電視裏放着《貓和老鼠》動畫片,塗磊隨着動畫的播放,配合的相當到位。

他假裝用手挪動盤子,用吸管吸滿水,再鼓起腮幫子使勁一吹,就噴了湯姆貓一臉水,逗得女兒哈哈大笑。

很多時候,媽媽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把孩子生活起居照料得很好。但爸爸帶娃,也有我們不可替代的地方。

他們的腦回路與眾不同,和孩子互動起來很有意思,莫名就戳中了孩子的笑點。

人格心理學家萊格曾説:父親的陪伴與行事方式,對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這一點上,不是母親、女性能替代的。

深以為然,既然爸爸帶娃這麼好,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爸爸帶娃對孩子有哪些好處吧!

01 爸爸育兒時間越多,孩子越聰明

世界衞生組織研究發現:平均每天與爸爸交流2小時以上的孩子,思維方式更加新穎,智商和情商更高。

而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跟蹤分析了11000個孩子家庭,再次證明了這個結論。

紀錄片顯示,父親能強化孩子們的語言發展。特別是3歲左右的孩子,父親與孩子的對話越多,那麼在1年後的語言測試中,孩子的得分也越高。這是因為,爸爸們常用大人式的語言和孩子交流,孩子需要揣摩並理解話裏的意思才會懂。

紀錄片中,還研究分析了很多家庭的對話模式。爸爸在和孩子談話時,會充分使用論點論據,也更注重邏輯性,這讓孩子非常信服,潛移默化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所以説,經常跟爸爸相處的孩子,他們的智商、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更高。

02 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感

很多研究發現,4歲之前的男孩,假如不勇敢、愛哭、傾向女性化的特徵,正是缺少父親陪伴的緣故。因為在家中,主要是媽媽、奶奶或姥姥來帶孩子。在幼兒園和學校,也都是女老師佔多數。

相比大部分女性的温柔、細膩,爸爸育兒顯得更加粗獷、大度。

父子和孩子相處模式通常以“挑戰”和“探險”為主,在和爸爸的“合作”中,男孩會以爸爸為榜樣,希望成為爸爸一樣的男人。

因此對男孩的教育,更需要爸爸的參與。

另外,爸爸帶娃對女孩的影響也很大。

有許多女孩因為爸爸的陪伴太少,長大會害怕與異性相處,性格內向和自卑。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時會焦慮、羞怯或無所適從。

而那些小時候在爸爸父愛下滋養大的女孩,勇敢、堅強、陽光,更有安全感。

03孩子抗壓能力更強,更加獨立自信

大部分爸爸不會像媽媽那樣細心周到。

表面上,他們對孩子的很多問題或困難熟視無睹,不會時刻緊盯孩子在幹嘛,不會在孩子有需求時,立刻去滿足他。

爸爸們更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多數爸爸會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自己能動腦動手解決的,儘量讓寶寶自己來。

這恰恰給了孩子主動適應、嘗試錯誤、自主更正的機會。在孩子獨立嘗試的過程中,也往往變得不會玻璃心、迎難而上、更加自信。

所以孩子創造力必然會更強,也更加獨立。

結語:

在很多帶娃的標準上,爸爸和媽媽是不一樣的。有的媽媽會擔心,天生粗線條的爸爸帶娃方式會傷到孩子。

但其實,爸爸正確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膽量,不魯莽的冒險行事,更細心一點的話,還是能把孩子帶得很好。

所以,媽媽們也不要強迫爸爸,非要按照女性的方式帶孩子,適當給爸爸們一些機會和特權,讓孩子跟着爸爸嗨起來吧!

今日話題:爸爸多和孩子互動好嗎?您家的寶爸有沒有參與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