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御道街,一個離明故宮很近的地方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休閒

與皇宮相連的,便是御道了。

自東吳開始,十個朝代在南京定都,興建皇宮殿宇。六朝時的御道,因為年代久遠,早已湮沒在歲月裏。明朝的御道,還在。它從午朝門內的青石板小道,一直向南延伸到光華門。

御道街並不是一條能讓人停留的街道。你會發現,除了南航,南北向的它,有的只是車來車往。它串起的瑞金路、後標營路、藍旗街、大光路、光華東街,每條東西走向的路,都比它來得市井生動。

路兩邊的雪松,一年四季就那麼筆直地聳立着,靜默着。在午朝門的城樓上駐足,一個大明帝國已成過去,君臨天下的心境也很難揣摩。然而驀然心生的大情調,會讓你瞬間愛上這裏。

高聳的樹木,隔開了喧囂的馬路。午朝門公園如今是一個免費的市民公園,也是城東人鍾情的舞場。

大爺大媽在這裏晨練、下棋,從交誼舞跳到廣場舞,從清晨晃到黃昏。薩克斯的吹奏聲,打破幽靜,怎麼聽都有種懷古的腔調。這樣的畫面日復一日,已成習慣。

御道街一帶長大的孩子,小時候跑到午朝門城樓上放風箏。童年時不知方孝孺與朱棣有多大仇多大怨,也不懂什麼是歷史滄桑,只當這裏是自家的後花園。摸着光滑又冰涼的石基,也只覺得手感冰涼。

御道街小學緊挨着午朝門。在這兒讀書,組個興趣小組都要高端不少。出了校門走不遠,便鑽到明故宮、午朝門考古了。一趟趟考古考下來,哪裏適合躲貓貓倒是摸得門清。

夏天教室窗外的知了聲,午朝門小夥伴們撒了歡地奔跑,這樣獨特的童年,在御道街小學念過書的海清,成名後都還記得。

四月午朝門公園繡球花開,午朝門公園不再是附近孩子老人的專屬領地了。南京人在社交網絡上看到,趕到這兒拍九宮格發朋友圈。斷壁殘垣裏,繡球花一開就是一個花季。

御道街29號,南航。多年後,你在別處看到水杉與梧桐,總是不經意就想起南航。

南航的食堂,從來就不只屬於南航人。它聲名在外,方圓三公里的附近居民,早把這裏當成第二食堂。一個人或者拖家帶口去食堂吃,點上三五個菜,甩吃一頓,實惠得吃着這一餐,心裏就盤算着下次再來。

校園裏的外來者不知道的是,東門不顯眼的李府街,才是南航人忘不了的小吃一條街。那些不想去食堂的日子,總是不知不覺溜達到這裏打牙祭。淮安人特色蛋炒飯開了十來年,一到飯點就人滿為患。

在球場打過球,在游泳館裏下過餃子,光陰在南航留下的故事,屬於南航人,也屬於附近居民。

天安門前有金水橋,御道街有外五龍橋。它在御道街與瑞金路、後標營路交匯處北側,每天來來往往的人與車從橋上穿過。

被磨得光亮的青石板路,多少還能找到一點明代的影子。鋼筋混泥土的仿石欄杆早已不是當初的模樣了。曾經,明朝文武百官經過此橋步入朝堂,如今,只是附近居民上下班經過的不起眼的小橋罷了。

1.5公里的瑞金路,如果掐不準時間,稍不留神就堵在了早高峯的車流裏。住在周邊的居民,怨念有多少,念想就有多少。

開了30年的瑞金路菜場,附近的居民從地攤年代就開始逛,直到逛到它關閉。菜場門口的南京第一蜜汁藕,是瑞金路上人氣網紅。夜宵一條街的瑞陽街,晚上跑去吃宵夜準沒錯。

能不能吃懂瑞金路,就看你胃的大小了。半條街的衣服店、鞋店或是零食店,又讓這裏的吃逛指數加分不少。

御道街串起的藍旗街,同樣適合吃逛。清朝時,清軍八旗中的藍旗曾在這裏駐軍,於是有了藍旗的名字。如今的藍旗街,梧桐亭亭如蓋,時光將這裏打磨成了市井的模樣。

藍旗街多的是麪條店,高崗裏小馬牛肉麪館、四鶴春麪館開了好些年頭。不知道吃什麼的中午,點上一碗澆了蓋頭的麪條,滷得入味的牛肉牛筋或者配了薑絲的鱔魚,各有各的滋味。

麪條一條街的故事,在藍旗新村住户的味覺裏,牢固不破。就連在此逗留的出租車司機也曾享受過那份飽足感。

只是,對於已經南航附中畢業的學子們來説,放學後那份五塊錢鎖骨帶來的慰藉,已經很難去温習。刷過一遍遍的藍旗街,多年後偶爾路過,都要探頭多看兩眼,畢竟這裏已經是回不去的曾經。

光華門布藝廣場開了有些年頭。因為門頭兩邊刷滿了超大的布布布布布,附近的人便習慣喊它“布布布”。挑塊布,找個手藝好的裁縫師傅量體裁衣的開心勁,阿姨們年輕時最懂。如今,窗簾才是布布布的主業。很多人上次逛布布布,還是因為裝修需要來買窗簾。

布布布向南,便是光華門。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拆城牆運動中,它被拆得七零八落,明朝“國門”的宏偉只能腦補。一到傍晚,音樂準時響起,歷史的滄桑消融於街頭的廣場舞。

御道街沿線,吏部、户部、禮部、兵部和工部不見了,換成了不同年代建成的小區。住在這附近的人們,對御道街都會有迷之情結。

長了青苔的城樓依舊,五龍橋的青石板路仍在。如果把南京比作手掌,御道街就是一道很深的掌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