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詩心未改 絃歌不絕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騷傳統文脈相續,成果輝煌。至新文化運動,胡適等人提倡白話新詩,古典詩歌的地位才逐漸式微。但時至今日,新詩也並未立定腳跟,它一直被古典詩歌的陰影籠罩,承受着“影響的焦慮”,並且有越來越邊緣化的危險。毋庸置疑,雖然古典詩歌的地位一度動搖,但相對白話新詩來説,它有着更廣泛的愛好者。有無數人依然諷詠着風雅頌的綺麗華章,沉浸於香草美人的婉轉情思,在唐詩宋詞的意境中迷醉。並且在現當代,依然有大量的愛好者,以古典舊體詩的形式進行創作,這其中不乏名家。王學泰在《清詞麗句細評量》中提到的聶紺弩等人可稱代表。但正如王學泰所説,在現當代詩歌史中對舊體詩的研究幾乎是零。這一板塊的空白急需彌補,王學泰的當代舊體詩研究正是這種補缺的工作。

  《清詞麗句細評量》的第一輯是王學泰當代舊體詩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也是本書中新穎且富有創見的部分。此一部分,王學泰關照舊體詩在現當代的命運,對啓功、李汝倫、熊鑑、張良皋、柏楊、楊憲益、邵燕祥、聶紺弩等八人的舊體詩詞創作進行評點。這種評點,少有玄邃深奧的學理分析,在點到為止的評説中,讓我們能夠把握這些名家舊體詩詞創作的大致風貌。在誦讀所引詩作及王學泰三言兩語的提點中,領略啓功的幽默詼諧,楊憲益的隨意輕快,聶紺弩的鑱刻凝重……並能一同體味王學泰在品讀這些名家作品時的感受。和他一樣,我們會在讀啓功、楊憲益的滑稽作品時不禁莞爾。

  這種感受有時候則是深沉和凝重的,此中所介紹的名家多經歷過政治磨難,待在大陸的,經受“反右”“文革”的悲苦相續,遠在台灣的,也曾在綠島蹲監坐牢。他們的詩詞作品,多是自己人生的紀年,也反映好友親朋在政治運動中的苦難,這些詩作堪稱“劫史”。如張良皋《傷李發驌四首並序》的詩作以及提供的背景材料,讓我們因一個好人在磨難中被摧折致死而感到惋惜且悲憤。如熊鑑詩歌中對“大躍進運動”的描述 “紅棗荔枝糖,煮成雞蛋湯。擔擔田中潑,精肥育壯秧……”。這種為完成“高產田”的中心任務,不惜用紅棗雞蛋為土地育肥的舉動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但這就是事實,更有甚者,還有燉了熟羊澆灌土地的。民有菜色而暴殄天物的舉動通過熊鑑的詩作表現出來,讓人領略到彼時的愚蠢瘋狂。這種反映現實的作品,頗有點唐代白居易“新樂府”的意味。

  而在這些名家之中,王學泰又以相當的篇幅,對聶紺弩的當代舊體詩創作進行介紹,他肯定了聶詩創作的成就以及在技藝上的突破。聶紺弩放棄之前慣用的新詩形式,轉而認真嚴肅地寫起舊詩,這並不能被認作一種倒退,而是舊體詩形式在現當代依舊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和豐富的表現力。如果現當代人所作的舊體詩只是依循舊式,作些才子佳人、花間漱玉的老調,那麼就沒有什麼研究價值。王學泰則認為“聶詩也不是古人的舊體詩,而是當代人的舊體詩,不僅有當代人的生活、觀念和情感,在藝術上也有很大的突破,這就是以雜文入詩。”“以雜文入詩”是當代舊體詩的一個趨勢,也適用於啓功、楊憲益、柏楊等人的創作。它既是這些詩人們在詩藝上的突破,也是王學泰詩學研究的一大創見。

  除了對當代舊體詩的研究,在本書中,還收錄了王學泰有關詩的隨筆、詩歌史上一些問題的探討以及詩詞鑑賞作品。隨筆文章多為一時之作,涉及古典詩歌的研究,但有的文章又結合一定的背景,有所指涉。如其中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及後遺症》即與批判“四人幫”所推行的文化專制主義有關。作者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同時,增加題解與按語,讓我們能夠進一步理會其中深意。其他有關詩歌史問題的探討及詩詞的細讀也每有創見,體現了王學泰作為專業研究者的深厚學養及細緻功夫。由於本書是一部彙編文集,有許多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的文章中重複出現,特別以第一輯最為明顯,這雖不可避免,但有時讀來也難免有呶呶不休之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9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詩心未改 絃歌不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