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有一句名言,無論是從事文學創作的還是從事繪畫創作的,都喜歡引用,藉此説明文藝不分家,創作中的普遍規律可以借鑑學習。這句話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東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有很多人會好奇,他有畫家這個身份。其實,他是畫竹子的高手,他還常常參加文人舉辦的雅集。北宋元豐年間的西園雅集,蘇東坡就是參與者之一,他和當時最優秀的文學家、藝術家都是好朋友。他有這樣的身份地位,學養成就,所以他説出來的話,都要仔細品味,從中尋找靈感。
從宋代開始,文人墨戲成為雅集上的助興內容,由於有了文人蔘與,讓繪畫作品有了很多從文學創作上引申出來的審美觀點。到了後來,有些畫家開始專門創作“詩意圖”,將兩者中的精華進行跨界組合。詩意圖的發展高峯期是清代,當時的畫家已經不滿足於圖解詩意,開始追求境界和意趣的融合。
其實,不僅僅是王維的詩,或者説不僅僅是唐詩,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有畫面感。這些都可以轉化為繪畫的主題,也可以成為繪畫創作的靈感。僅以古詩為例,詩中對自然的熱愛以及真摯的情感,甚至可以讓畫家腦補出創作時所需的技法。“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這樣的雲煙勝景,就是南派山水名家的最愛。“枕中雲氣千峯近,牀底松聲萬壑哀”,是不是能讓你眼前浮現出一幅北派壯美山水畫。
王維寫過一首《山居秋暝》,其中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字句。這首詩描寫的是他在終南山看到的美景。詩人將無慾無求的人生信念,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畫家據此就可以描繪出享受山林野趣的快樂,至此,詩的意境與畫的意趣已經完美融合。
詩是語言的藝術,畫是心靈的折射,兩者本身就是絕配。詩需要讀者,畫需要觀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一首元曲叫《我儂詞》,傳説是管道昇的作品。“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這分明寫得也是詩情和畫意的交融。
拓展閲讀
淡然天真,看一眼就愛上了,惲壽平繪《秋山雨後》
每事每物,皆有本源,宋代的一部奇書《事物紀原》
一個人考訂校勘歷代史書,網友:誰給的勇氣,專家:他有這個實力
美的未必就是好的,清代王宸繪《南山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