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陳清,何玥陽,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一個印第安土著,揮起手中的刀,哐哐砍下了一堆樹幹樹枝,用這些搭起一個三角簡易帳篷,又生起一堆火,救下了在風雪中瀕死的小李子。

這是電影《荒野獵人》中的片段。故事發生的背景是美國的西進運動,也叫西部開發。

早期,歐洲殖民者在美洲進行殖民活動,以及後來19世紀的西部開發,都是在荒原上建立城鎮、發展經濟,拓荒者少不了依賴露營進行野外生活。

在此基礎上,1855年,一位名叫 Henry Hopkins Sibley的軍官在印第安土著圓錐形帳篷的基礎上,設計出鍾型帳篷,在南北戰爭中被軍隊廣泛使用,也為日後的帳篷設計提供了靈感與基礎。

到了19世紀中後期,露營不再是為了狩獵、戰爭或者遷徙,逐步成了美國户外休憩的一種方式,營地教育和野外生存訓練也進入了學校,慢慢地形成了一種文化。

時光機回到現在,中國也掀起了一場露營熱。從小紅書到朋友圈到微博,露營成為最新、最炫的活動。

相較於徒步、農家樂等户外活動,年輕人為何會鍾愛露營?露營的火爆,帶飛了哪些上市公司?這種火爆場景會持續下去麼?本文將回答這些問題。

01 露營為什麼火了?

相較於國外百年露營發展史,中國露營的發展僅有二十餘年。

2000年前後,登山、徒步等户外運動在國內部分“驢友”中興起。為了解決睡覺和臨時作息,户外露營應運而生,但早期的重點只在於保證基本的户外生存需求,在舒適度和美觀上都不盡如人意。

三夫户外、探路者、KingCamp、牧高笛等户外運動品牌相繼湧現,美國中高端品牌駱駝也瞄準中國市場,吹響衝鋒號。

隨着商業研發的推進和體驗式旅遊的興起,露營所具備的生存屬性被縮小,娛樂屬性被放大,開始走向休閒化和精緻化,再次分出兩個陣營。

在2020年以前,露營在國內只能算小眾文化。近兩年,露營快速出圈,並在國內形成一股風潮。

就剛過去的節日來説,馬蜂窩數據,五一期間,“露營”在各網站訪問熱度達到歷史峯值,熱度平均漲幅超過130%。而淘寶上,登山露營、露營野炊也賣瘋了,成交額同比增長均接近200%。

露營為什麼火了?

一個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居民憋瘋了。疫情以來,長途旅行和聚集性旅行受限,今年以來,一線城市疫情反覆,娛樂休閒場所被迫閉門,亮馬河邊上的聚集不是居民,那是對自由出行的嚮往。

疫情之外的原因則包括露營本身特點、消費者主觀情感和客觀經濟條件三個方面。

第一,當前流行的露營是一種沒什麼門檻的玩法,自由度較高。

現在的露營,精緻有精緻的玩法,休閒有休閒的玩法,預算不高也能上手。

拿一個新人來説,2天1晚的行程,為了保證質量,在天貓好評榜上下單最便宜的設備,一頂帳篷的價格在120元,152*203的雙人睡墊150元,露營燈2盞60元,廚具100元,卡式爐2個60元,一套便攜桌椅160元,多功能野營拉貨車160元,設備花銷約在800元左右。再加上往來車費,總成本在1000元左右。

這個價格其實同旅遊平台上市郊遊套餐價格差不多。但露營的成本低在設備可以重複使用,第二次出行時,除了運費以外,基本沒有其他成本。

如果把野餐也算進來的話,一張野餐墊,一個收納箱,成本不超過100元就能擁有一個春光燦爛的午後。

而且户外設備一般都耐磨損,帳篷等大件設備使用期限至少超過5年,每年春秋用兩次,每次的成本攤下來也才100元,比酒店便宜很多。

馬蜂窩的研究數據顯示,為露營設備消費低於1000元的是主流人羣。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第二,情感上,露營切中了年輕人需求。

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特點?愛嚐鮮,有自己的圈子,有分享欲。

久處城市之中,親近自然是剛需。露營這種有距離的熟悉感,極易引起年輕人的探索欲,而且,相比起其他户外活動,露營的運動量並不大,受眾範圍也更廣。

這一代年輕人是網絡時代的主流聲音。他們的感受、體驗通過包含精美照片的帖子,在不同平台反覆觸達潛在消費者,以裂變的形式突破地域圈層甚至是年齡圈層,在更廣闊的人羣中形成消費認同。露營充當的是新型社交貨幣。

第三,口紅效應。

口紅效應是經濟學的一個名詞,描述的是一種“偏愛低價產品”的現象,指的是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口紅的銷量反而會上升。

在經濟不景氣,或者是居民對於未來收入預期較差的時候,首先縮減的是大額的投資和支出,比如買房買車,用於購買一些小玩意兒的閒錢反而多了起來,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既能滿足消費慾望,代價又比較低,自然賣得更好了。

當然,現在口紅已經不是廉價的代名詞了。

2021年是疫情第三年,捂好錢袋子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行為的前提。而如上文所述,露營其實是長途旅行的一種平替。

大眾點燃了露營的火,也帶火了一眾户外運動品公司。

02 那些起飛的上市公司

這一場休閒露營熱,降低了專業户外產品的門檻,帶來了新的財富機會。

先看看老玩家們生意做得怎麼樣。

主營露營設備和户外服飾的牧高笛,表現最為亮眼。兩年營收分別同比增長21.4%和43.6%。三夫户外雖然有6個露營營地,踩準了精緻露營的風口,但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長率17%左右,稍顯遜色。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按照銷售區域來看,牧高笛和浙江永強在國內的收入,從2017年就開始下滑了,直到2021年,國內收入才開始增長。

露營的春雨,灑在每個户外用品公司上,都切實帶來了增長紅利。而吃下紅利後,有的公司高處套現,有的公司謹慎擴張,有的公司終於停下喘了口氣,回頭一看卻發現自己身處十字路口,難逃命運的抉擇。

牧高笛,是這輪露營行情中的龍頭,從4月至今,不到兩個月時間,股價上漲接近兩倍。股東們也趁勢套現。

4月30日,牧高笛發佈公告,大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外銷業務總監、財務總監杜、生產總監等三位核心3名董監高成員,皆以資金需求為由,共減持公司不超過4.77%的股份。其中,三位個人股東都是頂格減持。

對扣非淨利潤連續五年為負的三夫户外來説,這是至關重要的翻身機會。三夫户外採取了擴張,但謹慎擴張的態度。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公司表示,五一後,計劃北京密雲和成都的野奢營地開始運營,屆時,公司在北京、三亞成都營地數量將達到8個。同時,為了避免營地過剩或者露營熱潮過後形成投資虧損,營地都採用輕資產、快運營的模式。

從三夫户外的態度可以看出,至少在當前,營地仍然不是一個容易撈錢的生意。

另一邊,老牌户外服飾品牌探路者的日子並沒有那麼好過。 

從2014年開始,探路者集團開始建立户外用品、旅行服務、體育三大業務板塊,其中户外用品是集團業務的基石,發展一直比較穩定。 

2015年,探路者在旅行服務板塊上發力。收購、投資、增資等動作,讓當年旅行服務實現高速增長,當年該板塊收入20億元,佔比超過一半,結果第二年就大幅縮水至11.73億元。 

此後,探路者營收持續下降,幡然醒悟後,2019年,探路者逐步退出利潤率較低的旅行服務業務及相關投資項目。多元化失敗,主業市場也變了天。直到2021年,才有一點起色。

再來看新玩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4.7萬家露營相關企業,近半數企業成立在1年以內,40%的企業成立在1-5年之間。今年僅4個月,我國已有超7200家露營相關企業成立。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其著作《證券分析》中提到:一個公司股價存在溢價,是因為它可以用其資本掙到一個高的回報;這種高回報會引來競爭;通常來説,這種情況不太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在一個行業也是一樣,一個行業如果能持續賺錢,一定會引來競爭,將投資回報水平拉回到正常水平。

當新進入者都來分一杯羹的時候,這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03 在中國,露營還能火多久?

國內目前國內的露營市場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井噴式發展,二是升級換代非常快。

根據艾媒數據,2014-2020年我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穩健增長168億元、年複合增速達到13.9%,21 年猛然高增78%達到299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350億元,也就是增長回落到18.6%。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從這一增長數據可以看出行研機構對於露營爆發態勢的持續性,沒有那麼樂觀。

當前中國的露營尚處在嚐鮮、從眾心理驅動下的淺層次露營,沒有形成一種生活方式,更沒有形成一種文化。嚐鮮、從眾心理的一個表現是,五一過後,營地一片狼藉,垃圾遍地。

長期來看,户外運動會成為諸多休閒方式中的一種,但露營涉及土地、環保、交通、配套設施、露營者行為規範等多種問題,制約露營持續出圈的因素廣泛存在。

第一,露營者的交通工具不足。

對比中外露營發展史,國外露營活動實質上是房車經濟的延伸。然而國內房車的普及率雖然較往年有所提升,但保有量並不算高。

據央視報道,2020年中國房車保有量僅有21萬8千輛,複合增長率將近50%,增速快的部分原因是早期發展基數小。

即使將出行條件放寬至轎車,在一二線城市,出行需求旺盛的年輕羣體中,無車可開的人羣仍佔大部分。所以,搬運露營設備帶來的不便,仍會勸退一批非專業人士。

依託酒店模式下的店中店露營模式在目前來説,是便捷和體驗折中的理想模式,但目前攜程上的露營酒店,價格並不比正常酒店便宜,甚至因為新奇體驗的溢價,反而要價更高。

第二,營地建設問題。

美國的露營流行文化,除了歷史原因,配套設施也更完備,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美國從聯邦政府到私人都有土地所有權,多種土地類型可以用於提供某種程度的户外休憩活動和露營地的建設。

而在國內,露營土地涉及到土地性質判定,消防、環保等部門的審批,規範化發展的速度一定比不上野蠻式生長,但規範又是必然的。

露營活動需要多種條件綜合支撐,除了上述問題之外,還有假期因素。美國沒有全國一致的固定長假,旅遊通常不會太集中,避免了營地過度擁擠的情況。

回到露營產業中的千千萬萬商家,有的生意好做,有的生意不好做,仍需謹慎入局。

比如營地生意需要有準確的定位,“深度露營”和“休閒露營”的要求不同,需要做好平衡。據“tech星球”報道,營地品牌“三分野”2021年入局,投入近100萬元,迄今為止虧損了幾十萬元,預計回本週期需要2—3年。

銷售户外用品相對容易一些,同時新品牌也需要形成自己的優勢,才能從知名或者老品牌的市場裏分羹。

露營的背後是人,全民露營的風潮,某種意義上是一次國民户外露營知識的教育,也是年輕人短暫逃離城市,慢下來的一種方式。

但,養成咖啡胃需要時間,形成露營文化同樣需要時間。

— END — 

參考文獻:

[1]《美國露營活動流行原因分析及對我國的啓示》,世界地理研究;

[2]《爆火的露營:“錢景”兩極分化,有人年入千萬,有人一路踩坑》,tech星球

[3]《疫情催化“露營經濟”,相關產業鏈有望受益》,國金證券 

[4]《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馬蜂窩 

[5]《中國式露營,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新京報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61 字。

轉載請註明: 露營火了,帳篷熱了,錢卻沒那麼好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