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 城市有機更新 服務美好生活 塑造幸福樣本
“宜居水岸”綠道
漫步音樂大道,隨處都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城市更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對於城市更新,成都早就開啓了探索之旅。城市更新項目不斷亮相,在破與立中,演繹老成都的新時代。2021年,成都發布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位列其中。隨着成都中優計劃的發力,成都的城市更新將迎來新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面對新的風口,武侯區主動作為,擔任東道主,廣邀各界精英共同做好“城市更新”的謀篇起勢——今明兩天,以“更新新場景,煥新新商業,重構新城市”為主題的2021中國城市有機更新與消費場景營造大會在武侯召開。國際國內城市更新領域知名學術領袖、行業大咖、核心機構等多方資源匯聚一堂,開啓一場“城市更新”和“場景營造”的頭腦風暴。
盛會開啓之前,昨日,嘉賓們便展開了一場成都市城市有機更新示範項目智研考察之旅。他們前往武侯區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武侯區音樂坊、金牛區北門裏·愛情巷、成華區猛追灣故事館等地進行現場參觀。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不止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音樂坊,武侯區城市更新的項目也一直在強力打造, 伴隨着一次次打磨、一次次“美顏”,從老舊中走出,已經“而立之年”的武侯正煥發出新的活力。
場景營造煥新活力
蝶變新業態新形態新功能
位於音樂坊片區的絲竹路,現在也叫音樂大道,在這裏,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種音樂元素,地上的五線譜、牆面上的音符,到處都可以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沿着成都音樂大道走一走,兩側還能看到許多樂器銷售店鋪,有些店鋪的店招上,帶有“微博物館”字樣。
如果沒人提醒,很少有人會將眼前的這些畫面和老舊片區、“髒亂差”聯繫在一起——老馬路社區居民説,這個片區過去是典型的老舊城區,也存在着典型的問題:社區人口密度高、房屋老舊破損、公共空間狹小、業態低端無序、街巷髒亂狹窄,“很多小區都是2000年以前建的,基礎設施比較差。”
“是音樂讓這條路,乃至這個片區煥發了生機。”為破解“舊城之困”,武侯區自2019年以來,主動回應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借勢成都建設“國際音樂之都”的東風,初步探索了一條“共生、共興、共榮、共享”的城市更新新路,實現了片區業態蝶變、形態質變和功能蜕變。
毫無疑問,音樂坊片區的蝶變,正是城市更新的展現。
繼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聚焦城市更新後,2021年3月3日,成都市社區美空間建設行動新聞通氣會上,又提出要建設社區美空間,定義它是集藝術表達、文化展示、消費體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美學運用場景。
如今,各具特色的“場景”正在重新定義着城市經濟和生活,場景營造也成為了城市更新的着力點。
如何營造特色場景?位於太平寺西路3號的梵木Flying國際文創公園很有一套。園區的前身是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中體產業成都滑翔機制造廠。武侯區不斷推進的城市更新行動,讓原本落寞的工業遺存,獲得了第二次生命。園區進門左手邊的建築,在改造前是一個衝壓車間,如今被改造成了兩部分:樓下是非遺集市;樓上則是休閒閲讀空間。這樣的新場景,受到了不少遊客的青睞,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這裏打卡。
圍繞“城市更新”項目,展開城市發展新探索。武侯區城市有機更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武侯將啓動華西壩片區(一期)、中日城市設計產業中心、人南大健康脈動天地等城市有機更新項目,並加快推進“四大歷史文化風貌片區”建設、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整體改造提升。
老舊小區擦亮“顏值”
背街小巷成網紅打卡地
走進玉林四巷,沿路的牆面上展示着不同電影的畫面……在這條長不足50米的巷子盡頭,就是玉林四巷·愛轉角主題文創街區。隨處可見居民搬來小板凳,坐在這裏享受最愜意的成都慢生活;穿行在小巷子的年輕人拿着手機邊走邊拍。
“最近這兩年,這裏變時尚了,以前只有一排老房子,多看兩眼都沒人願意。”劉婆婆一句話就揭穿了“愛轉角”的老底子:玉林四巷的這一排老房子大多修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典型的老舊小區,舊磚紅瓦房,牆面斑駁。
“讓市民家園更有顏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把居民生活融入到文創街區,是老舊小巷改造升級的初衷。”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造過程中,按照現有建築造型,與周邊環境結合起來,做到既有其風格的獨特性,同時又能完美地融入到整個生活街區之中,前院、後院、露天陽台各有風格。針對大量青年遊客的需求,“愛轉角”專門通過場景設置、軟裝設計打造了一間網紅書屋。社區同步推出手繪“玉林美食打卡地圖”。還通過整合社區、企業相關資源,開發了聽評書表演,參與手工皂體驗等消費新場景,為居民構建優質生活服務圈,讓“小而美”“小而精”的社區沉浸式商業消費來講好玉林故事。
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既是一場區域環境的大蜕變,更是推進民生福祉的一次次生動實踐。不光要顧“面子”,也要重“裏子”。
讓“面子”好看。機投橋街道草金東路社區萬壽路4號院落,通過對這棟有着22年“房齡”的居民院落、1500平方米的老舊院落進行改造翻新後,收穫了乾淨如新的樓道,寬敞的活動室、安上智能充電的非機動車車棚;簇橋街道新城社區簇橋后街100號院最近也換上了新裝:嶄新的大門道閘、門衞室、單元樓道燈、非機動車棚、停車區……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居民幸福感油然而生。
讓“裏子”好用。無論是老馬路國際化社區生活廣場建設成集辦公、產業發展、產業孵化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音樂產業中心”,還是望江路街道川大花園小區安裝電梯,都讓小區居民讚不絕口。
“改造之後,我們小區變化真大,雖然還是之前的樓院,但顏值和功能都大大提升了。”老舊小區更新改造,改出了民聲所向。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據武侯區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武侯區將實施39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3個老舊小區改造典型示範項目建設,打造3個地域特色文化示範小區(院落);引導創建市區兩級園林式居住小區10個。未來五年,武侯區還計劃對123個居民小區進行分類系統化改造。
綠道建設生態宜居
讓生活美學走入現實生活
出門看景,開門見綠,騎行散步,親水賞花……這樣的成都生活美學正走入武侯市民的生活。隨着天氣轉暖,來到“宜居水岸”二期雞公堰段綠道上散步的人越來越多。沿着綠道漫步,一眼望不到頭的綠色讓在附近住了十多年的李汀感嘆:“現在綠道弄得越來越好了,沿路的環境也很優美,是一個呼吸新鮮空氣的好去處。”
“以前河邊上環境比較差,有些地方連路都沒有。”一提起未改造之前的雞公堰,住在附近的居民連連搖頭。
隨着城市更新行動的推進,以“宜居水岸”為代表的更新項目在武侯迅速落地落實,江安河沿線徹底變了模樣:昔日雜草叢生的河岸,如今生長着大片大片的觀賞花卉。在綠道上散步的居民紛紛表示,“等這些向日葵過段時間長出來,到時候金燦燦的一片,肯定更安逸。”城市更新不只是局部的舊城更新、小區改造,還涉及生態環境消費場景的整體提升。而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生態環境顯然也包括在內。
“除了高品質的城市基本功能,市民休閒遊憩功能、生態涵養保護功能,甚至生態旅遊景區功能,都將成為未來城市的主要功能,與現在經濟功能、產業功能等完全不一樣。”武侯區城市有機更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秉承“一年起勢、三年成形、五年見效”總體實施目標,武侯區以城市有機更新+場景營城為抓手,形成“5+22”的片區綜合開發格局,將武侯建設成為彰顯人文魅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城區。
截至2020年底,區域級綠道建設已完成錦江公園音樂廣場段,錦城公園(武侯段)建成區域級綠道7.3公里,初步串聯水韻天府、天府芙蓉園等重要節點。城區級綠道完成“宜居水岸”二期雞公堰段、黃堰河保利花園段建設, 8個道路景觀提升,建成永康公園沿江安河、金江公園等城區級綠道。
昔日,這些地方未經開發和利用,不僅形象氣質差,也沒有能夠提供給市民、遊客遊玩的遊樂設施和休閒設施;如今,行走在武侯區,一處處綠地、一座座公園、一條條充滿温情的城市綠道,不只是建在了百姓的“家門口”,更是建在了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