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弄堂風情|庭院的閒趣時光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休閒

追根溯源,大部分上海人都是江浙一帶的居民,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時期,他們為了躲避戰亂,攜家帶口來上海租借尋求庇護。大量人口湧入,別的不説,光住就是個問題,於是當時的地產商就結合中西建築特色,建造了大量排式房屋——石庫門裏弄供其居住。

李守白-工筆重彩《幽巷》2007年

後來,初始的石庫門隨着時代的步伐不斷演變,各種新式里弄層出不窮,雖沒有像他們故鄉的傳統江南庭院那樣亭榭林立、庭院深深,卻依舊保留着層層遞進的傳統建築風格,從入門的天井到客堂間、再到後院,次序井然,成為他們新故鄉的安身之所。

弄堂的生活無非就是些家常裏短和日常瑣事,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淡日子並沒消磨人們的生活情趣,在這一方侷促的天地裏,人們把日子過得豐富多彩,特別是弄堂的“庭院”,成為人們自得其樂的風水寶地。

李守白-工筆重彩《午後時光》2011年

所謂的“庭院”,就是傳統里弄的前天井和後天井,等同於江南園林的前院和後院。天井都是露天的,沒有屋頂的遮蓋,充分接觸陽光和雨露,花花草草在這裏得以吸天地精華,茁壯成長,這本身就為生活提供給了詩意的環境。

進入一棟石庫門裏弄,迎面即是前天井,其基本功能是改善室內的通風和採光,使狹窄的居住環境增加一些通透感,並作為居民公共活動的場所,同時也作為內部居住空間的一個過渡。

李守白-工筆重彩《和諧天井》2005年

天井上方橫穿而過的杆子,上面掛着各種物件,有隨風飄蕩的晾曬着的衣服,有需要曬乾保存的蔬菜,有清洗的棉被.......下方各家門口擺放着自行車、小孩的玩具、煤爐、花景盆栽......天井的空間被充分利用,各家各户的包容理解使得這一方天地盡顯和睦的活的氣息。

李守白-工筆重彩《天井人家》2009年

在天井裏,你經常會看見幾個老人們圍坐着下棋,他們時而沉思,時而嘴角露出爽朗的笑容,旁邊圍觀的人雖然不少,卻都屏氣凝神,都不忍打擾這份寧靜的美好。你也會看到一羣小朋友興奮地聚在一起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四國大戰,或是坐在搖椅上的人們前後晃動享受着忙碌後的悠閒。

後天井在弄堂後面,挨着一排房子的圍牆,通常是作為後門的通道,並作為廚房的輔助場地來使用。

陳丹燕説,她記憶裏的里弄後院有煮肘子的氣味,新鮮水果和蔬菜切開的氣味,食品的嗆油鍋的氣味......廚房的煙火氣確實給她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近水樓台先得月,因為靠近廚房,這裏也成為人們小酌的佳地,沒事的時候從廚房燒幾個菜,直接在後院擺開桌來,熱乎乎的飯菜配上一罈美酒,若是獨自一人,便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若是有三兩好友共飲,當然更好啦,大家一起談天説地,任憑時光從身邊溜過,這樣的生活真是無比愜意!

李守白-工筆重彩《小酌》2006年

當然,舒適感並不總得依靠酌飲來滿足,都説老底子上海人非常愛逗鳥,閒來提個鳥籠,搬張小桌小椅到後院,與鳥兒打趣的同時,看着旁邊慵懶的貓咪匍匐在地上,午後明媚的陽光從天空傾瀉而下,正是都市中“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了!

李守白-工筆重彩《後院閒趣》2011年

因為後天井面積相對寬敞,這裏也成為老人和小孩業餘活動最受歡迎的場所之一。特別是炎炎夏日時,大家晚上聚在一起乘涼聊天,抬頭望去,是佈滿繁星的清澈夜空,有了那麼幾分浪漫主義的氣息。

進入前天井,側面兩廂房的花格窗映入眼簾,穿過客堂間落地的格子門,步入後天井,飯菜香味撲鼻而來......這兩方“井”將室內與室外和諧有機地聯繫起來的同時,為侷促拮据的生增添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