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的“明”為什麼多一橫?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濟南導遊最喜歡説的就是趵突泉的石碑上“突”字少了一點,那一點泓水被呂洞賓拂塵一甩,降落在了“大眀湖”的石碑上,因此多出了這一點,但是這樣的説法許多較真細緻的遊客並不買賬,畢竟傳説是為了更好地美化了大明湖,沒有多少實際的科學根據。
其中一種説法是,這石碑是在清朝嘉慶時期拓下來的,碑文當初是由嘉慶時期登州人於書佃主筆,這“眀”字就是於書佃家鄉的寫法,在藝術創作中,為了使“眀”字更加的具備美感,當然這説法想當然了,畢竟碑文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如果都按家鄉的寫法,後人都不認識豈不是尷尬了。
還有一種説法就比較靠譜了,那就是清朝避諱,眾所周知,明清都實行“文字獄”,到了清朝的時候更為嚴重,明朝不讓用“明”字是因為和年號有衝突,要保留皇室尊貴,清朝不讓用明則是因為文字獄對於明朝的很多忌諱。到了嘉慶事情,正值“文字獄”盛行,當時的清朝文人肯定會想到這一點,為了防止生出不必要的麻煩,就改用了“眀”字,而並不是網友簡單的認為清朝文人不小心寫錯了。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