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在今天的哪個地方?為何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會死在這裏?
五丈原位於長安的南側,長安則位於關中平原,它南接秦嶺,北臨黃土高原,它的中間被渭河穿過,有着八百里秦川的美譽,而五丈原便是位於長安城南側秦嶺以北的山麓地帶,它的北邊是渭河,東邊是渭河的支流石頭河;所以縱觀五丈原的全局,它被秦嶺及渭河、石頭河三面環繞,位於斜谷的出口處,地理位置十分封閉。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從關中出發,最後到達五丈原,此處離長安200多里,駐兵在此處便於攻克。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北伐共五次,有三次從祁山,一次從陳倉道,一次從斜谷;祁山這條路線雖然路程遙遠,但是便於避開崎嶇的山道,有利於行軍和糧草補給。但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從祁山繞行時,行聲東擊西之策將曹操打得措手不及,之後雖沒有攻下長安,卻給了曹操一個警示,曹操從此加大了對隴西的防守,因此諸葛亮之後的幾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於是第五次出征他選擇從斜谷出兵。
由於秦嶺地區山路崎嶇,糧草運輸不便,因此從斜谷出兵一定會面臨糧草短缺的風險,針對這一點,在第五次北伐前,諸葛亮就做足了準備。他先是在漢中地區鼓勵耕種,實施勸農政策,然後在斜谷一帶大肆修建糧倉,儲備糧草,最後還發明瞭木牛流馬,解決糧草在山路運輸不便的問題。諸葛亮為了這一次北伐足足準備了三年,可以説是十分充足了,他深知自己時日不多,想要儘自己所能,為蜀國爭取更多優勢。可人算不如天算,雖然準備得如此充分,北伐大軍卻被困在了五丈原,進退不得。
諸葛亮想要向長安發起進攻,就必須得渡過眼前的河流。魏國的司馬懿早已在渭河沿岸一帶紮起了營帳,還在渭河北岸派人防守,靜靜等着諸葛亮率大軍過河。諸葛亮陷入了進退兩難之地,前進則有司馬懿在前方阻攔,決一死戰,但司馬懿又不肯迎戰。司馬懿會這麼做也是看到了蜀軍的弱點:第一,五丈原這地方糧草運輸困難;第二,諸葛亮已時日不多,在他之後蜀國再沒有比他能力更強的人,因此蜀軍等不起。司馬懿便想出個損招,不論你諸葛亮怎麼挑釁我,我都無動於衷。
或許有人會問諸葛亮在知道無法前進而自己身體情況又堪憂的情形下為什麼不選擇退兵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諸葛亮當時心裏的想法。諸葛亮率領的前四次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在第五次北伐前他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在自己生命的最後時刻為蜀國爭取到一些優勢,他沒有後路不能退;且蜀、魏兩國之間實力懸殊頗大,諸葛亮知道如果不北伐,不為蜀國爭取更多優勢,在自己死後就更沒有人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與魏國周旋,那等待蜀國的只有滅亡這一條路。
就算是繞過司馬懿的營地偷偷渡河,又會在半渡的時候遭受郭淮的截擊,出於無奈,諸葛亮只好抱着拼死一戰的決心來進行的這次北伐,他誓要為蜀國爭取到領土;可是很不幸,諸葛亮的身體每況愈下,在與曹魏對峙一百多天之後長眠於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