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經過漢初歷代的發展,此時的王朝經濟空前繁榮,國力達到鼎盛,正是在這樣雄厚的物力財力支撐下,漢武帝決心再次擴大國家的版圖,並醖釀着將困擾漢朝幾代人的匈奴問題徹底解決。公元前138年,為聯合西域各國夾擊匈奴,郎官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這便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開端。
除路上絲綢之路外,你或許不知道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同樣發揮着它的重要作用。藉此機會,我們就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港出發,探尋海上絲綢之路這一偉大成就。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的泉州,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是福建重要港口之一。早在周秦時期就已形成城市。西晉末年,由於中原戰亂,大批量的氏族遷入泉州,並在此開始生活,他們將北方先進的生產力帶到泉州,為發展海上貿易提供了保障。南宋時期,由於靖康之恥的原因,宋王朝失去了在北方的大面積土地,只能偏安南方一隅,於是泉州港就當仁不讓的成為南宋王朝的經濟支柱,在此後歷代均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如今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被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漢書·地理志》注引臣瓚曰:“(泉州港)自交址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
為何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泉州港,能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大港;為何隨着歷史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能力壓陸上絲綢之路,成為國家經濟的命脈呢?今天,我們就從泉州港的歷史出發,探究海上絲綢之路繁榮的前世今生。
01.陸上絲綢之路的沒落
當談及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時,我們就不得不提,陸上絲綢之路的沒落。自張騫出使西域以來,這條貫穿着中國西北方,和廣大中亞國家經濟命脈的道路,就一直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它的沒落,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中分析。
運輸貨物的改變
顧名思義,絲綢之路就是以他販賣的貨物所到名。絲與綢,這些都是輕巧且便於攜帶的貨物,運用馬匹和駱駝這種單一的交通工具,就可大量攜帶。而海上絲綢之路,所販運的貨物則大不相同。瓷器、玉器及其他有一定價值的藝術品。這時再想運用馬駱駝等工具運送則不現實。一匹馬所託運的瓷器是極為有限的,並且,像瓷器等藝術品,極易磕碰且價值極,駱背上的顛簸很容易造成瓷器的損壞。
中國疆域的變化
到了南宋時期,不僅西域,連北方大面積的國土也被金國所佔,所以恢復路上絲綢之路已無望,只能依託於泉州港開闢一條新的航線。
這裏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我們中國人其實是非常注重這種知識產權保護的,蠶種不過玉門關,誰要是把蠶種帶到玉門關的話是死罪,直到南北朝時期,一名阿拉伯人偷偷將蠶種放在身上,出玉門關回了阿拉伯,並幾經週轉將蠶種帶到歐洲,歐洲人才知道,絲綢原來是蠶這種蟲子吃了桑葉後吐絲,並用這種絲織布做成的衣服。此前一千多年的時間裏,歐洲人都視絲綢為奇珍異寶。當時羅馬帝國執行官凱撒穿着中國的絲綢乘車去歌劇院看戲,引得羅馬人民萬人空巷,他們並是去瞻仰自己的統治者,而是為了一睹凱撒所穿的絲綢。
河西走廊環境的惡化
這一點或許大家都在各種書籍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像我們比較熟悉的精絕古城、樓蘭古城等都是因河西走廊生態惡化而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漢書·西域傳》中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
根據以上幾個觀點我們不難看出,陸上絲綢之路的沒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提供了先決條件。
02.宋朝經濟發展帶動海上貿易崛起
發達的經濟才能為海上絲綢之路提供源源不斷的貨物,這裏我們就必須提及宋朝時期經濟的繁榮,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説:“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無論從經濟、文化各個方面,宋朝都達到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峯。那麼主要是什麼造就了兩宋經濟的崛起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統治者的開明
一個國家的繁榮興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統治者的決策,而恰好兩宋的君主深知土地裏是長不出“銀子”來的,那麼要靠什麼支撐起龐大的帝國呢?答案是唯一的:發展商業。在宋朝時期,被歷朝統治者所打壓的商人重獲新生,得到了空前利好的政策。手工業的飛速發展加速了貨幣的流通、市坊制度的確立都為宋朝經濟貢獻了力量。
《宋史》卷九記載:“詔當十錢惟京師及陝西、兩河許行,諸路並罷,令民於諸縣鎮寨送納,給以小鈔,自一百至十貫止,如川鈔引法。”大觀元年正月,蔡京再度為相,廢止小鈔,恢復使用當十大錢。小鈔從實行到廢止,不足一年。
泉州市舶司的興起
公元1087年,北宋政府正式批准在泉州設立市舶司,這一決定直接影響了後來泉州港的發展進程,也由此開啓了一個新的海上貿易時代。其實北宋在建國初期,政府曾經壟斷了對外貿易,禁止民間私自與海外進行貿易往來。當時僅保留了廣州作為唯一的海外貿易港口,全國唯一的市舶司也設立在廣州,但這並沒有阻礙泉州港的發展,反而激發了泉州當地人對外貿易的熱情。
尤其是自南宋建立以來,北方大面積土地的淪喪迫使政府不得不積極對外尋求新的貿易往來。由於只開廣州一港,泉州的船隻要出海貿易必須到廣州市舶司辦理相關手續,隨着辦理手續的船隻越來越多,給商人的貿易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政府為發展經濟而在泉州設立市舶司,為泉州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港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海上航線的多樣性推動貿易往來
對於泉州港在宋代海上貿易中的地位,最能體現在豐富多樣的航線。從泉州港出發的商船,能夠到達當時所有與中國建立了貿易關係的國家。主要有以下三條主要航線:西南航線溝通天竺大師,加強了大宋王朝同東南亞南亞國家的聯繫,構築起一條通往中東阿拉伯國家甚至更遠的海上貿易之路。東南航線到達琉球,這些地方離泉州最近,是宋代最早開闢的航線之一。東北航線抵達高麗和日本,由於當時宋代北方沿海沒有大型的海港,所以泉州也就擔任起了宋王朝與高麗和日本的貿易往來。
海上絲綢之路航線
從以上幾點中我們不難看出,泉州港的興起得益於統治者決策的外部條件和人民努力發展貿易的內部條件。在海上貿易發展的影響下,宋代成為了我國曆史上中西交流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特別在文化交流方面堪稱中國歷史上對外關係發展的最高峯,它不僅使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傳統交往規模比前代更大,在交流的深度和廣度上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與這些地區阿拉伯國家的友好往來,使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和絲綢、瓷器由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亞、非、歐各國,推動並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阿拉伯帝國先進的天文、數學、醫學以及伊斯蘭教,也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併為中華文明所吸收,這對後世中外交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03.海上絲綢之路在新時代的發展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而當今的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凸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緩慢,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
此時我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鑑,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是一項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偉大工程。
我個人認為,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海上絲綢之路能發揮的作用是不可計量的,它不僅能讓我們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建立起聯繫,並且能由此開通國家間各個領域的合作,從點對點,線對線,最終呈現為面對面。
評價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經濟區開放後,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2015年,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相關的49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投資額同比增長18.2%。2015年,中國承接“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78.3億美元,執行金額121.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170億美元。
2019年3月23日,中意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
一帶一路的繁榮對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古至今,海上絲綢之路不斷煥發生機,它不僅作為一條貿易通道,加深了世界的貿易往來,還作為一條文化之路,為中華文明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稱得上是中國人民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