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延安西路上掛有“哥倫比亞圈”(Columbia Circle)門牌的區域,會從上世紀二十年代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跨越到解放後的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隨後迴歸到在此基礎上“新生”的“上生·新所”——當下最紅的文藝休閒生活片區。明起,若是走進其中19號樓金碧輝煌的大客廳,可能撞上懸疑劇《米歇爾的幽魂》——這個故事剛好也發生在華麗的起居室,影視明星麥克·梅森正生活在這裏……遊走在此,怕是會遇到如《信條》這樣燒腦的空間變幻,但也有因此帶來跨時代、越空間的多重美感。
圖説:上生·新所 官方圖
首先,上生·新所就是由三處歷史建築——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孫科別墅和海軍俱樂部,以及11棟工業改造建築共同組成的文創園區。“哥倫比亞圈”裏的首幢建築就是給上海帶來國外生活方式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在上世紀20年代,美國建築師哈沙德為當時外籍僑民的文娛休閒生活設計了這個“生活圈”,融運動、聚會、文化等功能為一體,是當時品質生活的象徵——倒不是因為繁華熱鬧,而是因為平和寧靜。據説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太陽帝國》小説原著巴拉德,從7歲起在上海生活了4年的“生活圈”就在這裏。這裏最受歡迎的地方,就是迄今為止上海唯一一個保留英制尺寸的游泳池——如今已經成為“景觀”,可以遠觀,但不可進入。據説一池藍綠色的水雖然不能成為泳池水,但也會經常換水以確保其乃景觀水。因為泳池周邊,如今是一家家品質餐飲店,泳池旁的那些座位自然最搶手,碧波盪漾在身旁,如“秀色佐餐”。
圖説:英制尺寸的游泳池 官方圖
“上生·新所”名字裏的“上生”二字,出自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的簡稱“上生所”。因為此地在形式和美學上都有創新和提升,因而嵌入“新”字,而此地不再是一個研究所,故而以中點示其屬性的多元。泳池北側的健身房,曾是上生所培養基蒸鍋間車間,如今也成為泳池旁的連帶空間,可以成為秀場。10月1日走到泳池二樓的空間,會發現這裏被佈置成了酒吧與作家的書房——正應和了環境戲劇《靈異的誘惑》。在派對的環境下,一位吉普賽人來到這裏與落魄專欄作家對話,期間賣給他一架老舊打字機。當作家使用這架打字機的時候,觀眾會就眼見神秘事件的發生……作家妻子也因此陷入了不停的麻煩。而根據懸疑小説家蔡駿作品改編的《蝙蝠的回憶》也將於明天於上生·新所的“隱秘的角落”上演。
圖説:泳池二樓的空間,被佈置成了酒吧 官方圖
以上三部劇目,都是“因地制宜”的環境戲劇——與周邊環境相契合的非劇場體驗,其中還有“沉浸式”作品,需要觀眾跟着演員來回跑。這也是順應防疫常態化之後新拓展的“演藝新空間”,讓上生·新所有了網紅打卡“新片場”。當然,英國著名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捕鼠器》和歐美驚悚劇《我會半夜之前回來》,還是選擇常規的劇場上演——就在有着百年曆史的海軍俱樂部裏。
圖説:《捕鼠器》 官方圖
策劃這一“上生·新所新片場——懸疑戲劇展演周”的製作人張餘表示,拓展“演藝新空間”其實也是時局變化促成的演藝與文創園區的攜手。率先復甦的非劇場演藝空間已有欣欣向榮之勢。他平常漫步在此,就感受到此地是恰如其分的“第三空間”——亦即在辦公與家庭之間第三個“可駐留地”,已有“市內遊”團隊經常造訪這裏。文旅如何融合是大家都在探索的道路,何不為這個美好空間融入探秘的懸疑話劇?(新民晚報記者 朱光)
馬上評丨建築可“悦”讀
建築是城市的密碼,文化是城市的靈魂。閲讀建築的方式不僅限於書本,還可以直接去建築內外感受愉悦的生活氣息,觸摸時光留給建築的印痕。甚而,更進一步,在歷史建築裏參與文化時尚活動。戲劇,是時間與空間的藝術。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在上生·新所這樣貫穿上海各個歷史時期文脈的空間裏,感受環境戲劇,真是別有洞天的創新。
且不説日常就可以在西班牙風格建築外牆上欣賞流光溢彩的燈光秀,在碧波池旁品美酒,在噴水池旁看水秀,此番環境戲劇乃至沉浸式戲劇的融入,讓人們能瞬間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信息量和唯美感,怕是會沉醉,不知歸路。
像這樣老建築的新生還包括楊浦區圖書館、榮宅、“綠房子”吳同文住宅、寶慶路3號以及馬上要開放的孫科別墅、正在修繕中的美國飛虎隊俱樂部等等。城市更新正從可以“悦”讀的老建築開始。(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