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大堖村位於太行屋脊,懸崖峭壁之上,海拔1750米,是林州境內最高的山峯,因此又被譽為太行之巔的山村。

越是高峯的地方,越藏着驚豔的景色,大堖村四周崖壁聳立,山峯崢嶸。

因為位於羣峯之巔,特別適合瞭望遠方,把蒼茫太行的美景盡收眼底。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隨着農村現代化建設,這裏網絡早已覆蓋,我們走進板岩鎮大堖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科技興農,據瞭解,如今過去閉塞的太行山裏的土特農產品,也能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增加了居住在深山裏農民的收入。

這裏也是攝影風采基地,不少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這是大堖村一户石板屋四合院。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大堖古稱“九聯山”,意思是九座山峯相連,名字很直觀地把大堖的地理特徵表現了出來。

在林州,當地人習慣把太行絕壁最上面比較舒緩的山頂叫做“堖”。當年居住在林縣最高山頂上的這些村子,在行政區劃上時便使用“堖”作為自己的村名用字。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如今的大堖村,崎嶇的山道倍受自駕者青睞。

從石板巖鎮上到郭家莊,到車佛溝,隨後盤山而上,峽谷的雲霧盤踞在羣山之中,山坡上樹木葱蘢、空氣清新,沿着盤山路往上幾個彎道後,就能在路邊俯瞰天路之險峻、峽谷之夢幻。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這裏的村莊跟大多數太行古村一樣,由石頭疊加而成。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裏的建築佈局不是單獨而立,而是四房照應,跟北京四合院很像,只不過是建築面積較小,氣勢也差了很多。

從不遠處的山坡上遙遙而望,青頂黃牆的房屋掩蓋在茂密的樹木中,別有一番韻味。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和太行山的很多村子一樣,大堖村也都是石板房,就是用石頭砌牆石板當瓦來覆蓋屋頂以避風雨,這種房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冬暖夏涼。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藏在深山的大堖村,一切都是石頭做的,石街、石院、石牆、石柱、石梯、石樓,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太行山的地質構造有特點,岩石的分佈也不同,山上是紅色的頁岩,而山頂則是石灰岩,人們就地取材建設房屋。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山裏的房屋也可以分為幾類,新蓋的幾乎沒有,一是雖然破舊,但還可以住人,多是一些老人住着。二是年久有些殘敗,由於沒有能力維修,還有人在裏面堅持。三是房屋尚可,但是大門緊鎖,很多鐵鎖都是鏽跡斑斑,看樣子好多年沒有打開了,主人不知在哪裏謀生。四是牆倒屋塌沒有人管理,主人看上去完全放棄了自己的祖屋。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過去村裏的唯一的代銷店,如今還在為村裏鄉親服務。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如今村裏也安裝了健身器械,可村裏除了老弱婦孺,基本看不到年輕人和孩子。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過去天天推個不停的,如今成了工藝擺設了。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到了村委會,幾孔石窯算是村裏最豪華的建築了。村裏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村衞生所。村裏幾套班子,也就是幾名幹部。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這次在山西太行山、中條山、王屋山裏走了不少地方,也進了不少山村,感慨很多。

人可以分幾類,一是留守在村裏的老人和孩子,包括一些身體有病或殘疾的;二是一些比較認真負責的村幹部;三是每個村子裏都能見到城裏下來扶貧的人員,扶貧幹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一些經濟效益很不錯的單位。和這些扶貧幹部交談,他們也都很感慨,村裏留不住年輕人,條件稍好的也不會把孩子留在家裏。很難想象,再過十年二十年,這些山村會是個什麼樣子。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石板巖,石板屋,石板道路,祖祖輩輩都和石板打交道的山裏人。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一孔井,山上用水太困難了。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這是修在山崖上的梯田。

旅遊有癮,旅遊是快樂的。對於自駕遊的人來説,最喜歡的應該是大堖村的這條天路。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99 字。

轉載請註明: 壯美山河:太行屋脊行,走進大堖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