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T街市集

  2020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距離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僅剩半年時間,各行各業正開足馬力,推進復工復產,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曾表示,經此一“疫”,旅遊業正面臨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需求品質提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推進高質量發展多期疊加的影響。

  6月19日,文旅央企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宣佈正式啓動2020華僑城文化旅遊節。作為現階段首個啓動的落地全國60城、包含豐富產品業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今年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更顯得意義非凡。通過其官方電商平台“花橙旅遊”發佈的一系列全新節慶活動和旅遊產品,不難看出作為中國文化旅遊產業的領頭羊,華僑城對於疫後如何加速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諸多新思考、新探索。

  積極作為,勇挑重啓旅遊市場重擔

  目前,我國消費需求不斷顯現新特點,服務消費增長快於商品消費,2019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佔比45.9%,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可以看到,文化旅遊作為一項綜合性、帶動性、輻射性極強的新興產業,對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有重要作用,推動文化旅遊恢復發展,有利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穩企業保就業的有力支撐。

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上海歡樂谷6.1 泡泡嘉年華

  同時看向市場一端,“五一”假期全國旅遊市場接待遊客人次及收入均超過預期水平,城市周邊遊、鄉村田園遊、親子游等需求更加突出,説明旅遊消費信心正在逐漸恢復。

  國家有政策、市場有需求,華僑城在堅持防控為先的前提下,於變局中開新局,積極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用一場囊括400場文旅活動、500餘項高品質旅遊產品的文化旅遊節慶盛事,將歡樂送到消費者身邊,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同時為消費市場帶來新的旅遊消費增長點,促進旅遊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自2018年首屆華僑城文化旅遊節舉辦以來,華僑城一直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推動文旅產業與關聯產業深度融合的旗艦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不僅統籌整合旗下百餘家文旅企業的優質資源、業態,將其規模優勢轉化為規模效益;同時連接“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資源,通過積極探索政企合作、異業合作等創新模式,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

  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背後,是華僑城在“文化 旅遊 城鎮化”創新發展模式的引領下,踐行國家新型城鎮化戰略,全國開拓佈局的結果。聚集要素、承載產業、吸納就業、提供服務、保障生活……隨着城鎮的功能不斷增強,新型城鎮化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尤其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更事關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後勁。目前,華僑城已佈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京津冀、中部和西部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高地,通過深圳甘坑客家小鎮、深圳光明小鎮、合肥空港國際小鎮、天津西青區運河文旅綜合體、成都安仁古鎮等等一批新型城鎮化項目的落地及建設運營,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正軌,不能等不能靠,各類市場主體必須有所擔當、有所作為。今年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啓動,正是深耕文旅產業30餘年的華僑城,發揮自身優勢、履行央企責任的積極作為。

  文化引領,創新多元文旅供給

  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的完成,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什麼樣的旅遊才是人民羣眾真正渴望的?大眾旅遊從“有沒有”的初級階段走向“精不精”的高級階段,文化是核心引擎,將貫穿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整個過程。

  作為連續多年蟬聯“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企業,華僑城在文化旅遊多元發展路徑的探索中,始終把“文化”擺在核心位置,在旅遊節慶活動的打造中,堅持做好文化內涵發掘的文章。

  今年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將結合直播、短視頻、VLOG等新玩法,推出豐富的歷史民俗體驗活動,其中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的端午龍舟賽和中華百藝盛會、大鵬所城的2020深圳大鵬文化季、成都洛帶古鎮的第二十屆客家文化水龍節等“王牌”活動將悉數登場,為遊客呈現歷久彌新的中華傳統文化魅力。

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深圳世界之窗

  同時,在年輕一代成為旅遊主力軍的今天,華僑城也在思考如何讓傳統文化觸動年輕人、走進他們的生活。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華僑城通過運用新模式、新技術、新手法,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增強傳統文化的時代表達。

  一個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的文化IP,能提升旅遊活動的吸引力、增加遊客的參與度。在深圳甘坑客家小鎮,華僑城深入挖掘客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帽”的文化內涵,自主開發了中國非物質文化超級IP——小涼帽,並圍繞這一IP構建起從小説、繪本、VR電影、動畫等系列作品,到主題酒店、主題農場、主題餐廳、國際繪本館等主題衍生產業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依託“小涼帽”IP衍生的優質的內容和豐富的線下業態,華僑城在今年文化旅遊節期間推出了諸多主題活動:初夏時節在小涼帽農場舉行的“尋味田園採摘遊”,暑期開展的小涼帽動漫展將成為大小孩子們的熱門打卡項目,小涼帽XD電影也將在國內首家XR拓展現實沉浸式樂園——V谷樂園重磅上映……將搭建起遊客深入瞭解客家文化的橋樑。此外,華僑城不斷創新形式,推出了元陽哈尼梯田農耕夏令營、麗江老君山——傈僳文化旅遊月、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週等以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為核心的文旅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經過這次疫情,民眾對“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有了更深刻的體會,這也催生了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新業態的加速湧現。《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就提出,加快恢復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在“100個美麗鄉村計劃”的戰略構想下,華僑城因地制宜,參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了深圳光明小鎮、成都黃龍溪古鎮、雲南大理古城、海南三亞中廖村等40餘個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項目。

  以深圳光明小鎮為例,其“一軸五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光明小鎮·歡樂田園,便是華僑城在高度城市化地區探索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利用新路徑,將文化旅遊與現代農業有機融合,推動現代都市農業創新發展的實踐範本。依託首開區田園綜合體親子樂園、錦繡光明主題花卉公園、小鎮市集、共享農莊等多個以“農業 ” “農場 ”為文化基底的主題樂園羣落,今年文化旅遊節期間,光明小鎮·歡樂田園將推出“光明農場大觀園艾你”、“盛夏之約”龍眼採摘、奶牛文化節等諸多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產業優勢的主題活動,讓遊客迴歸山野田園、走進青山綠水,感受自然的饋贈與陪伴。

  科技賦能,為高質量發展提速

  供給和需求是構成市場經濟的兩個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在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同時,還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文化旅遊業在經歷前期的高速增長後,面臨產業結構與市場需求不適應、低端供給過剩而中高端供給不足等供需矛盾,此次疫情更是將這些發展中的矛盾進一步“放大”。

  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認為,文化旅遊行業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要依靠科技,推動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新一代數字技術和一系列高新技術的應用,將大幅度提升文旅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成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2020上海歡樂谷華服體驗

  每年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都會向市場輸出諸多領行業之先、超越消費者期待的新產品、新服務,從當中不少產品和服務能看出“文旅老將”華僑城的互聯網新思維。例如2018年首屆華僑城文化旅遊節,華僑城官方電商平台“花橙旅遊”上線,實現了旗下所有企業文旅產品的線上整合,為用户提供了覆蓋旅遊全流程的多元化服務。經過兩年的培育,花橙平台通過開展各類線上營銷活動,及時調整優化平台功能,逐步培養了消費者對“花橙旅遊”的使用習慣,並初步建立起旅遊會員生態體系,截至去年11月底會員已超140萬人,形成了華僑城“互聯網 ”旅遊消費生態體系的雛形。

  今年疫情發生後,大眾的消費習慣加速向線上轉移,這也加快了文旅產品服務和營銷的線上化進程。在本屆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期間,花橙旅遊進一步加強線上產品服務供給力度,除了500餘項產品、9大花橙定製卡之外,還將推出涵蓋優惠券、團購、秒殺等在內的多種玩法,推動線上遊戲互動與線下景區打卡相結合,提升遊客的線下參與度。此外,華僑城還將以掌上樂遊行動,發力移動端為用户提供更優質和便捷的服務。屆時,花橙微商城、小程序、微博和抖音號將同步開展華僑城文旅產品整合營銷,聯動BAT(百度、阿里、騰訊)和各大OTA開展互聯網營銷,從資金、渠道、平台和運營等方面為產品推廣提供全方位支持。

  而在此之前,受疫情影響,華僑城旗下多個景區積極創新文旅供給,推出“雲遊園”、“雲看展”等線上產品,讓大眾實現了特殊時期的“詩和遠方”。例如深圳歡樂谷通過“灌籃女孩5G抖音直播雲遊園”、“騰訊春之交響雲遊廣東直播遊園”、“5G直播24小時雲遊園”等形式,豐富了大眾“宅家”期間的休閒娛樂生活;深圳世界之窗聯合中國聯通開啓5G直播遊景區,帶領廣大網友足不出户雲遊“世界”。

  全面小康時代的旅遊,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必須藉助數字技術、高新技術等手段不斷豐富文化旅遊產品的表現形式,持續提升文旅體驗的便利性。一直以來,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堪稱華僑城文旅融合一系列創新成果的集中承載,大量創新產品的呈現、高新技術的應用亦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據瞭解,即將在今年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率先面世的南京瑪雅海灘水公園,除了全園採用高科技温水恆温系統,還採用了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快速入園,儲物櫃、皮筏租賃等消費點也開通了“刷臉支付”。華僑城人臉識別服務平台建成上線,將推動旗下各景區人臉識別應用(票務、排隊、儲物、拍照、支付等)駛上“快車道”,加速了華僑城旗下各景區的智慧化建設和遊客體驗優化。該平台現支持華僑城旗下各景區的電子年卡業務,對接全國歡樂谷虛擬排隊系統和南昌瑪雅海灘水公園人臉儲物櫃等系統,景區通碼功能在順德歡樂海岸PLUS上線投入使用……這些功能的推廣使用將開啓遊客便捷遊園、消費的新紀元。

  而隨着人臉識別服務在不同業態應用場景的落地,跨業態用户數據將被打通,實現跨業態引流。數字經濟時代,用户數據是智慧旅遊的基石,也是最寶貴的資源。華僑城旗下各景區的數字化轉型,正是得益於大數據平台的支撐。目前華僑城累計接待遊客量已超6億人次,在智慧旅遊體系建設上,華僑城通過積累服務線上化之後產生的數據,搭建大數據平台,並通過數據沉澱、管理、利用、優化的良性循環,幫助景區運營者覆盤服務和管理流程,以數據驅動業務運營效能提升、景區服務提質。

  今年4月,華僑城和中國旅遊景區協會聯合研發編制的“中國旅遊景區歡樂指數(THI)”正式發佈,該指數正是基於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的應用,通過算法模型,計量旅遊景區的受歡迎程度和遊客滿意度,從而洞悉旅遊景區發展新動向、新趨勢、新特徵和遊客新需求,屬國內旅遊行業首創。中國旅遊景區歡樂指數(THI)以月為週期,跟蹤、監測國內旅遊景區運行和服務品質,向社會各界尤其是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研究成果。在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期間,這些研究成果也將切實幫助華僑城旗下各旅遊企業、景區不斷改進運營管理,為遊客帶來更高效、優質、人性化的服務。

  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旅節慶品牌”為定位目標的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從規模體量、文化示範、對國家戰略的承接幾個方面來看,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都發揮了重要的標杆作用。尤其在今年雙重時代背景下,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的啓動,更是華僑城作為文旅央企於變局中開新局,有所擔當、有所作為、有所開拓的具體行動,將為推動疫後文旅市場復甦、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89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