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 ,家風原是與門閥密切相關的,是士族世家講究的東西,常見的如“書香門第”、“耕讀傳家”。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對“家風”一詞進行解讀,但總的來説,家風具體落實在行動上,須具備以下三個特性:
一是家族上下約定俗成,共同認可;
二是祖孫世代相傳,風尚自然延續;
三是上升到了理論高度言行規則,較為詳實與具體,較能全面地涉及、約束家族每個成員每個生活細節。
家風是長期完善形成又共同自覺踐行的準則和習慣,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上升到國家層面,家風又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正所謂“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是《紅燈記》裏的唱詞,包含了人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的關係。
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治家的內容,明代曾經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啓蒙教材。
雖説《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些觀點現在看來有它的侷限性,但許多東西對我們今天所處的大環境下要遵從、發揚什麼樣的“家風”有積極的啓示意義。比如: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
《朱子治家格言》還涉及了家與國的關係: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縱觀歷史,可以看到“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逾越的魔咒。而中國近代史上曾氏家族卻打破了這個魔咒,曾氏家族自曾國藩後歷經數代,可謂英才層出不窮,出現了象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一代代傑出人物。
曾國藩出身於湘鄉的一個縉紳之家,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閲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
曾氏家族自曾國藩起只所以久盛不衰,得益於曾國藩言傳身教、自成一體的家訓、家規,得益於曾國藩是一位標準的“耕讀傳家”者。所謂“耕”而又“讀”,耕則退可以自守,讀則進可以入仕。
梁啓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説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羣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
曾國藩做了十年京官,平定太平天國立下頭功,坐鎮兩江總督,晚年在寫給二弟國潢的信中,總結其祖父星岡公遺教的家風家規,概括為“四字八句訣”。
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他説:“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訓,惟星岡公之都教,尤應謹守牢記,吾近將星岡公之家規,編成八句雲:‘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説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蓋星岡公於地命醫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使就範圍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家族子弟的賢與不賢,六分是先天遺傳,四分來自於後天的教育,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訓,特別是祖父星岡公的諄諄教導尤其應該謹守牢記,我近來把祖父的家規,編成四字八句,即:“書蔬豬魚,考寶早掃,常説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書”者,勤奮讀書,廣博求知。
“蔬”者,自耕苗圃,栽花種菜。
“豬”者,開圈養豬,正所謂”養豬也內政之要者“——有肉吃!”
“魚”者,開塘養魚,如曾國藩在日記中所寫:“屋門首塘養魚,亦有一種生氣。”
曾國藩總結道:“家中養魚、養豬、種竹、種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則上接祖父來相承之家風,二則望其外而有一種生氣,登其庭而有一種旺氣。”
“考”者,及時祭祀,敬奉祖考。在儒家的傳統教義裏,正像曾國藩祖父所言:“後世雖貧,禮不可墮;子孫雖愚,家祭不可簡也。”
“寶”者,鄰里親朋,友善相待。“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早”者,很明顯,早睡早起,生活規律。
“掃”者,灑掃庭除,勤勞整潔。既培養熱愛勞動,也彰顯居家品位。
上述八項做好了,養成良好的習慣,“常設常行”,落實在行動上,家庭保證和睦幸福。而下面幾項,曾國藩家自祖上就一直不太提倡。
“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看風水、算命、和尚、巫道以及郎中,這些人,能遠離就遠離,別親近接納這些人,只能帶給你無盡的煩惱。
曾氏的四字八句家風秘訣,用當今的話展開來講,就是刻苦學習、自食其力、尊長敬老、誠信待人、要真正做到並培育為慣常的風氣,難上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