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書法大師,編寫的書法教材影響了幾代人,水平不亞於趙子昂
在八十年代,人們學習書法還是極少數人的事,對於一些書法愛好者來説,拿起毛筆寫字,實在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那時的書法字帖也很少,如果經歷那個年代的話,一定會知道有龐中華的鋼筆字帖,當然,學習毛筆書法的話,胡問遂先生所編著的一些字帖也是少不了的。例如他所編寫的《大楷習字帖》,《七律·到韶山》,《七律·自嘲》,《常用字字帖》,《小學生字帖》等都是當時的熱門字帖,為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提供了有益的教材。
胡問遂是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教育家,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家中寫字的人很多,並且都是當地的書法名家,他的祖父是舊時代的人,寫字是自然正常的了,而他的哥哥、姐姐也都喜歡書法,伯父胡之光也是一位書法名家,他從小就受到耳聞目染,非常喜愛書法,不過他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受到條件限制,就在一塊塊方磚上寫字,根據記載,他每天要在這個方磚上寫字多達百餘個,而此時為他的書法練習奠定了好的基礎。
年紀稍長時,在別人的介紹下,胡問遂就拜當時非常有名的書法名家沈尹默為師學習書法,沈尹默的書法成就可以用“數百年來,書家林立,蓋無人出其右者”來概括,被譽為和于右任一起“南沈北於”之稱。在先生的教誨下,胡問遂對古人書法中的每一個字都悉心研究和琢磨,從起筆、運筆、收筆,到點畫、結構都仔細對照和臨摹,幾年下來,他先後臨摹了顏真卿《告身帖》、北魏時期的《鄭文公碑》、《始平公》、《魏靈藏》等書法名帖,據傳,胡問遂在臨摹《告身帖》就超過了數千遍,對其中的筆畫、結字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
胡問遂書法以楷書和行書見長,他的楷書取法於柳公權、顏真卿,得唐人之法,但最讓他感到有所成就的還是北魏時期的一些作品,這些作品在意態、取勢等方面給了他無限的想象空間,此後的時間裏,胡問遂對上述碑帖進行了有效地融合,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地步。他的行書師法於“二王”,兼及智永、李北海、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人的作品,在不斷地臨習過程中,胡問遂逐漸對魏晉、唐人及宋人的書法精髓深有感悟,並且形成了自己的書風。
我們現在分析胡問遂的書法風格有學書之路時,感到他的書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是專攻一體,兼學多體。胡問遂的書法成就在於他的行書,字形如行雲流水,筆法嚴謹,外形美觀,書法風格自如得體,有一種涵養和大雅之風。一方面,他把對“二王”書法作為一生學習的課程來完成,勤學不綴,另一方面,他對南北朝書法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北魏時期遺留下來了很多的書法遺蹟,這些不論是造像、墓誌還是碑碣,都“出自天然”的藝術感受,這也是學習書法意境的有效題材,而胡問遂對此下功最深,他的書法精神便得益於此。
二是專學精研。胡問遂在學習書法中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把字寫得惟妙惟肖,這是精緻、細心所帶來的結果。他的每一個點畫、筆法都與字帖中的字十分肖像。這裏有一則故事説明他寫字的肖像程度。有一次他和老師沈尹默一起臨帖,寫完後,老師説你寫的要比我的像,反而我寫的不像。可見胡問遂的臨摹功夫真是了得。當然,臨摹是一種水平和能力,但對於書法來説,這又是基礎,臨摹分為實臨、對臨和意臨,他和老師雖然都在臨摹,但老師的臨摹卻是意臨,而胡問遂則是對臨。
三是學習書法貴在堅持。對於很多人來説,雖然喜愛書法,但在書法學習上的投入卻顯得那麼少,這裏的投入主要是指學習的時間,有的人心血來潮,可能會寫上幾天,沒有精力的時候就拋之腦後了。學習書法什麼要堅持不懈?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書法練習是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熟練的過程,假如我們剛剛熟悉了一個字的寫法時,就扔在一邊,這樣下來,就會由熟悉到陌生,倒退回去了,不僅浪費了時間,反而使書法水平也有所倒退。胡問遂日寫百字並不是一種誇大其説,在對每一個點畫、字形的熟練過程中,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胡問遂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上海文史館館員。
怎麼樣,看了胡問遂當年學書的經歷和故事後,你有沒有想起,少年時代的你,是否拿起過胡問遂所編著的書法字帖進行練習臨摹呢?在留言區分享一下當年學習書法的故事,一起回到那美好的少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