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楊成喜,字禪石,1950年出生孔孟之鄉濟寧。現為中國美協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中國藝術品鑑定與評審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山東省青年美術家聯合會副會長、山東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常務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齊魯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濟寧書畫院名譽教授。 進修于山東省藝術學院,師承張志民、彭昭俊等諸先生。作品多次榮獲全國性大獎,並被眾多個人和機構收藏。
楊成喜擅長國畫,兼攻油畫。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力求創新,逐漸形成了構圖簡潔、格調清新的畫風,其作品追求傳神、意境、情趣的深化和畫面形式感,用筆飄逸灑脱而有法度、墨色淋漓酣暢而不失凝重。他不單對傳統非常重視,甚至含着無比的敬畏,這種敬畏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可見一斑。
無論成喜的寫生、臨摹、創作都是緊追古法。他一邊從傳統繪畫的技法中尋找感覺,一邊從現實生活和自然景觀中截留便於抒發自己情感的題材。這種緊追古法和尋機於現實的結果,為他的創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成喜以古法為準繩,而時代精神和自己精神層面中的新思維在繪畫中都有所表露。
在當下,成喜卻始終保留着一種對傳統繪畫清醒持守的態度。他臨古畫、寫生、創作皆以古法用筆為主導,是因為他深刻體會到傳統繪畫藝術的博大精深,拿出時間搞創新,不如紮紮實實的從傳統繪畫中,多摸索和探尋更有價值。對古人的東西進行梳理、辨別、學習甚至能達到通過作品和古人神交,理解古人的心態、悟到古人筆意情深的高妙之所在,這應該是成喜的高明之處。
通過對成喜大量繪畫作品的品賞,應該説其大部分作品在藝術內涵上都不夠現代,然而恰恰這些不夠現代的作品,卻使人有一種遠離塵俗、返璞歸真的感覺。他那一組組完全以宋人筆意繪製的花鳥畫小品,色彩鮮亮又親切寧靜。用小寫意筆法入畫卻能體會到一氣呵成的大寫意趣味,這種圖式中所顯現的內在張力,與成喜多年的寫生打下紮實的基本功有關。他國畫、油畫兼功,把素描、速寫、透視、色彩等西方繪畫重視的原理有意的錘鍊、借鑑,創作時並巧妙的把中國繪畫寫意即寫神的筆法精神給表現出來,這是國畫最值得稱道的可貴之處。用西畫創作學來的東西,運用到中國畫創作中,這是西學東漸以後,大多藝術工作者們樂意去實踐的普遍現象,這種東西繪畫思想的互補、融合,豐富並完善着各自的繪畫體系,同時還對畫家們思想的提高、新事物的理性包容都起了很好的作用。那麼對畫油畫出身的成喜能把西畫所重視的"物象"表現,用中國筆墨和繪畫思想在造型準確、比例和諧的情況下,畫出完全中國意味的作品來,也便不難理解了。
多年來,楊成喜先生的作品備受書畫愛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睞,近年來,其作品在拍賣會上價格一路飆升。自2003年四尺國畫作品《桂林山水甲天下》以3.2萬的價格成交後,到2013年丈二匹山水鉅製《鴻運當頭》以57.5萬成交,價格10年間每平尺翻了三倍,尤其是2016年又一鉅製拍出83.35萬後,備受業界矚目,其作品一度供不應求。
責任編輯:翰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