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民宿業迎來春天

婺源民宿業迎來春天

“夢裏老家”成為許多人的“詩和遠方”。通訊員曹加祥攝

春風拂過大地,油菜花鋪滿了“夢裏老家”婺源的山嶺。一棟棟隱藏在花叢中、林木間的各色民宿,又迎來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刻。近年來,婺源縣在推動旅遊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中,加快推進民宿產業規模化、差異化、規範化和品牌化發展,民宿已經成為繼油菜花、曬秋、賞楓之後的又一張亮麗名片,成為眾多遊客追求“詩和遠方”的打卡勝地。

古宅新生

漫步在賦春鎮嚴田村,不時看到年代久遠的古宅。“這些古宅可都是寶貝。”村黨支部書記李其良笑着説。

嚴田村共有明清時期的古宅50餘棟,其中30餘棟被村集體統一收儲,有的出租,有的出售。這些古宅都被修舊如舊,用來開辦民宿。目前,嚴田村共有民宿30餘家。

嚴田村的民宿,是婺源縣民宿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該縣境內古村、古樹、古宅遍佈鄉野,據統計,1949年前的古宅有4000餘棟,是全國最大的古村落羣之一。

怎樣讓古宅“活”起來,變資源為資本?2011年起,婺源縣本着“高端民宿做優、中端民宿做強、低端民宿做精”的思路,採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方式,大力發展民宿產業。當年,婺源縣引進外地資本,開發了首家古宅民宿九思堂。至今,全縣精品民宿已達600餘家,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古宅民宿有100餘家,百棟以上的民宿集羣有兩處。

外面,遠山近水,生機勃發;裏面,文友相聚,交談甚歡。在沱川鄉篁村的晚聞堂裏,民宿業主餘曉羣正在和各方客人一起揮毫潑墨。餘曉羣以前在外從事雕刻、書畫創作等,2016年回到家鄉,投資300萬元打造了以書畫雕刻為主題的民宿晚聞堂。

婺源縣在佈局民宿產業時,十分注重“一宿一品”,通過豐富內涵、植入業態等方式,將歙硯、徽墨、茶藝、民俗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宿類型,湧現出了以將軍府為代表的茶藝文化民宿、以熹園心宿為代表的歙硯文化民宿、以繼志堂為代表的徽墨文化民宿、以流蘇小築為代表的田園生活型民宿、以土牆部落為代表的鄉間野趣型民宿、以水岸邊為代表的現代時尚型民宿、以厚塘莊園為代表的休閒度假型民宿等。

民宿產業的蓬勃發展,既給婺源旅遊業注入了鮮活力量,又妥善解決了古建築年久失修、瀕臨倒塌的問題,有效保護了婺源傳統建築文化。

築巢引鳳

為了進一步促進民宿產業發展,去年11月,婺源縣出台促進民宿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在全縣建設一批有故事、有體驗、有鄉愁的“五品”(品韻、品相、品質、品味、品牌)休閒鄉村民宿,到2025年,全縣規模化、標準化、“四證”齊全、規範經營的休閒鄉村民宿達1000家左右,中高端民宿達200家以上。對獲評省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的休閒鄉村民宿,分別按照20萬元、40萬元、60萬元的標準,對其進行周邊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提升改造;縣財政再一次性分別獎勵2萬元、5萬元、8萬元。

為了築巢引鳳,婺源縣在秀美鄉村建設和涉農資金項目安排上,優先打造民宿發展集聚村,着力改善村莊道路、景區公廁、停車場、污水處理等硬件設施,先後打造了影視村虹關村、攝影村漳村、進士村嚴田村等一批不收門票的景點,為後續民宿產業集聚提供了平台,拓展了空間。

辦證問題一直困擾着民宿尤其是古宅民宿行業的發展。婺源縣在我省率先推行民宿規範經營許可證制度,創新出台《民宿(農家樂)特種行業許可實施辦法》,將民宿經營納入正規軍行列,使民宿產業真正實現有證經營、規範管理。

同時,婺源縣通過制定出台和落實支持民宿產業發展的各項配套政策,破解了民宿土地性質轉換難、消防安全保障不到位等瓶頸問題。

富民興業

春光燦爛,遊客紛至沓來。這些天,江灣鎮篁嶺新村的篁嶺名墅天天客滿,民宿業主曹松欽忙着招呼客人。該民宿有18個房間,旅遊高峯時一房難求。民宿自2017年營業以來,每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

生態美,百姓富。在婺源縣,像曹松欽一樣開辦民宿走上富裕路的還有很多。該縣民宿大多是租用或購買古宅、舊廠房、空閒房經營,用工以當地村民為主,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民宿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吸引了大批外地有情懷的成功人士前來投資興業,還吸引了大批本土鄉賢返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在嚴田村,近年來返鄉創業、從事民宿等旅遊開發的村民有60餘人。在他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婺源民宿業正迎來生機勃勃的春天。2019年,到婺源縣參觀體驗民宿的遊客超過100萬人次,人均停留2.5天,日均消費1300元,實現綜合收入13億元,間接帶動就業2萬餘人。婺源民宿產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成為外地遊客瞭解婺源文化的窗口和推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平台。

本報記者 曹誠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4 字。

轉載請註明: 婺源民宿業迎來春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