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最大的瀑布是三疊泉瀑布,落差155米。浙西大峽谷最大的瀑布是龍門瀑,落差5米。兩者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一個牙牙學語的上海小囡,人生第一次見到的瀑布就是龍門瀑,是不是也挺震撼的?我就是這麼糊弄我那一歲多女兒的。當女兒仰着腦袋,瞪着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在飛濺的水沫中,奶聲奶氣地背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時候,她已經相信,這就是李白叔叔當年遙望的廬山瀑布。
如何學詩詞?這就是我為女兒量身定做的學習詩詞的兩個方法之一:“跟着空間學詩詞”,走到哪兒唸到哪兒,偉大的祖國處處都有偉大的詩篇。可惜那時拼命工作,又囊中羞澀,帶女兒出去的次數屈指可數,只是力所能及地窮遊了一些地方,關內關外,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後來女兒出國,愛心氾濫的我,在一羣媽媽的搗鼓下,組織了一個“中國詩詞地理俱樂部”,開啓了詩詞走遍中國的旅程。“跟着唐詩去敦煌”“跟着唐詩去劍門”“跟着李白遊長江”“跟着李白遊徽州”……就説去徽州吧,“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光一個皖南就有背不盡的詩詞,聽不完的故事,賞不盡的風景,學不完的文化。就這麼着,“自創線路,自編教材,自當教師”,我們很快就要用詩詞把祖國丈量一遍。有個家長如是評價:“跟着詩詞走一回,祖國就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
與“跟着空間學詩詞”相對應,另外一個方法是“跟着時間學詩詞”。記得當年浦東的世紀公園建成,我買了一摞的門票。週末帶女兒去公園,春天念春天的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念夏天的詩,“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念秋天的詩,“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上海的冬天不典型,但也有詩啊,比如“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不僅有四季,還有節日、節氣、花信風……在特定的季節、特定的節日、特定的節氣裏,看着此時的風景,念着描寫此景的詩,哪個孩子會不懂詩的韻味呢?這樣學詩是不需要怎麼解釋的。我的許多詩詞選本包括即將出版的《遇見時光之美——詩詞日曆2022》一書都是這麼編排的。
詩詞是活的,而活着的東西一定有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兩個維度結合,比如冬天我帶女兒到哈爾濱看冰雕,複習“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詩詞就活潑潑地呈現在女兒的生命中,而不是僅僅課堂上需要背誦的死句子。
話説那年女兒考取大學,對我説,爸爸你騙我,我們去看過的不是廬山瀑布,那瀑布太小了。我恍然大悟,一直倡導誠實做人的我也有欺騙的時候,而且是對着自己的女兒,羞愧之情油然而生。至今未能彌補,我還欠女兒一次廬山詩詞地理遊。(韓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