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成網絡名句,蘇軾:其實我的原句更高明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休閒

引言:

“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這首由內蒙古呼蘭浩特歌手夢然演唱的歌曲今年在網絡上爆火。這首歌的表層受眾是年輕人,可實際受眾卻是廣大中年人。因為經歷歲月洗禮、時光磋磨的中年羣體更能理解歌詞的深層含義,同時也能從中找回自己逝去的青春,重新明確前進的方向與目標。


同樣撫慰人心的還有一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依然能夠堅持初心與理想,待你歸來之時,還是那個朝氣蓬勃、率真可愛的少年,仍然保持一顆純樸、真實、炙熱的少年心。”

許多人被這句温柔的話語所觸動,殊不知它的原句本是來自於蘇軾的名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相比於網絡名句的直白簡單,蘇軾的原句更加含蓄高明,那麼究竟高在哪呢?

一、《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一蓑煙雨任平生”是蘇軾一生的境遇、心志與人格的寫照。蘇軾是繼李白杜甫後的又一位文學巨匠,他創造了北宋文學的巔峯。然蘇軾這一生坎坷動盪,屢屢遭受仕途的磨難與迫害,但他始終保留着曠達廣闊的胸襟及樂觀通透的人生態度。


積極面對失意的官場沉浮,笑對悲哀與不幸,直至死亡臨近。《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是一首將敍事、議論、抒情三種手法完美結合的妙詞,寫的是蘇軾與老友王鞏久別重逢的故事,同時刻畫了一位千嬌百媚、技藝高超的歌女柔奴的形象,意在讚美她的高潔品行與高尚情操。全詞如下: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上片開篇將柔奴傾國傾城、清新秀麗的外貌描繪得淋漓盡致,而後又點明柔奴不僅能作曲填詞,還擁有一口動聽悦耳的嗓音。那乾淨澄澈的歌聲如夏日涼風,一掃暑熱之氣,同時也掃平了主人因官場失意而滋生的苦鬱沉悶、頹靡不振之氣,瞬間變得開朗豁達、平靜坦然。


下片寫道柔奴追隨主人王鞏北歸,進一步深化她的人格形象。嶺南的生活雖艱難困苦,卻不曾在她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歷經磨難後的柔奴心情愉悦,回來後更是容光煥發,容貌更勝從前。“微笑”二字寫盡了柔奴苦盡甘來的歡喜以及成功渡過艱險磨難的驕傲與自豪感。

接着,蘇軾又以嶺梅喻人,寫出了柔奴面對困境時展現出的堅貞不屈、百折不撓的堅毅品質。最後,當蘇軾以否定語氣反問柔奴“嶺南好不好”的時候,柔奴答曰:“此心安處是吾鄉。”原來,柔奴受苦於嶺南卻能泰然自若、身心皆好的主要原因便是“此心安處是吾鄉”。

二、琢玉郎與點酥娘

追根究底,“此心安處是吾鄉”無非是一個安全感的問題。當人們身處陌生、困頓的境遇時,就會感到恐懼或是心難安;但若是回到曾經的熟悉之地,便會得到慰藉,感到心安。其實,“鄉”代表着一種意象,指的是當一個人彷徨無助、恐懼擔憂時,給人以撫慰與支撐的載體。


可以是人、事物或是環境,讓膽小受傷的心靈找到棲息地,即心的歸處。對於柔奴來説,王鞏便是她的心安之處,王鞏的情更是讓她在嶺南這個煙瘴之地能夠支撐下去的重要力量。蘇軾萬萬沒想到,自己顛沛半生,竟然從一個歌姬處得到深刻的感悟。

因此他毫不吝嗇地對柔奴堅守本心、不畏困苦的精神予以讚美之情。柔奴複姓宇文,原是洛陽城內大户人家的小姐,從小家境優渥,養尊處優。不料後來家道中落,柔奴淪為一名歌姬,但她冰雪聰明、口才了得且温柔善良,略通醫術藥理,常為貧苦百姓治病。

而王鞏則是英俊瀟灑、富有才氣的畫家,兩人相識、相遇、相知,柔奴愛上了這位滿腹才華的公子,哪怕他妻妾成羣,也決意跟隨。王鞏是蘇軾的至交好友,在蘇軾擔任徐州團練時,兩人便時常往來、宴飲,私交甚密。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烏台詩案事發,蘇軾險些因此喪命,多名與他交往密切的好友慘遭貶謫,其中被貶謫最嚴重的便是王鞏。王鞏的貶謫之地乃是嶺南以南的賓州。彼時的王鞏已成戴罪之身,而嶺南乃煙瘴之地,且前往嶺南的道路漫長曲折,不知要遭受多少艱難險阻。

王鞏身邊的妻妾、歌姬及隨從得知後聞風喪膽,盡數離去,絲毫沒有與王鞏共苦的想法。唯有一人例外,便是宇文柔奴,在聽聞王鞏貶謫賓州後,自願且堅定地跟隨王鞏踏上貶謫之路。在得知王鞏因自己而受牽連後,蘇軾內心既無奈又愧疚。

他常常寄書信聊表自己的惦念之心,尤其是變化多端的嶺南氣候最是令蘇軾擔憂,他生怕好友因瘴氣、氣候與心情的因素而與世長辭,故在信中常談及養生之道。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王鞏受詔北歸,並宴請昔日好友蘇軾,蘇軾因此欣喜若狂。


赴宴後,蘇軾赫然發現王鞏身上並無因被貶而落寞喪氣或怨天尤人,反而添了一絲豁達樂觀的神情。與此同時,柔奴用清甜的嗓音為宴會獻歌助興,更令蘇軾驚歎這對才子佳人面對困境時的豁達心胸。深受啓發的蘇軾提筆填詞《定風波》 ,將王鞏比做多情風流的琢玉郎,將柔奴稱為膚如凝脂的點酥娘,讚頌二人情比金堅、矢志不渝。

三、此心安處是吾鄉

一位身份地位地位的侍妾,自然説不出巾幗鬚眉的豪言壯語,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不含一絲幽怨之意,只是從容淡定地將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緩緩道出。很顯然,外在的艱苦條件並不能影響柔奴分毫,只要能與心愛之人患難與共,只要內心保持安寧平靜,再大的困苦都能從容應對。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中的“少年”乃是一語雙關,既可以解釋為飄零蹉跎半生,仍保青春容顏;也可理解為歷經磨難困苦,仍懷赤子之心。而蘇東坡的《定風波》的重點並非“萬里歸來顏愈少”的青春貌美,而是“此心安處是吾鄉”淡然心態。從某種層面上來看,蘇軾原詞的寓意與境界相較網絡名句有過之而無不及。


結語:

蘇軾一生坎坷曲折,但入仕之路一帆風順,文學上的非凡成就更是助他直上青雲。然烏台詩案後,蘇軾被捕入獄,他感受到了官場的陰暗與冷漠,可這一切灰暗並未打擊蘇軾建功立業的熱情與決心,反而令他逐漸成熟、有擔當,並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開始追求超脱的自我,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態度與堅定不屈的信念。

“歌以詠志,詩以言情。”是古代文人雅客一生的追求,他們將複雜的情緒與心志藴藏在詩歌作品中,或對人生做出感慨,或對社會現實做出批判。這些作品世代流傳,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後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浪漫古典行全套》收錄了蘇軾、辛棄疾、李清照、倉央嘉措、納蘭容若等的詩詞佳作,特別適合中學生當成課外讀物閲讀。《浪漫古典行全套》,以詩詞註解人生,以人生演繹詩詞,願你在詩詞中體味人生,永懷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