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什麼樣的國貨配得上“天工開物”?

下一個新國貨中的佼佼者,將從這裏誕生。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他回來了

早該結束的發佈會,因為現場觀眾對中國品牌的巨大熱情,被一拖再拖。

被灌了一肚子德國職場特色的礦泉氣泡水後,他走向附近的慕尼黑東站,準備買個熱狗壓壓胃裏的酸氣。

這是他在德國做諮詢的最後一個演講,主題是“後疫情時代中國的消費走向”,觀眾大多是歐洲消費品行業的從業者,地域橫跨北歐、西歐和南歐。因為現場提問太過熱烈,最後的Q&A環節被延長到了將近兩個小時,形式也從一對一變成了圍圈羣訪。

其中一個問題令他記憶猶新,“你們中國有沒有更細分維度的消費研究?大行業的研究聽過很多,但真正執行的時候,參考和落地意義有限。今天,我們發現自己完全不瞭解中國市場。”

慕尼黑的東邊,有點像杭州的餘杭,剛開發不久,城市界面很新,寒風呼嘯,也沒什麼植被遮擋。咬着熱狗的時候,他滿肚子的氣泡水卻在沸騰。他知道,他該回國了。於是他背起行囊,離開已經待了7年的西歐,回到了家鄉浙江。這片土地上有中國的電商之都杭州、中國最大的零售批發市場義烏、星羅密佈的中小製造工廠,這裏還最靠近中國新消費品牌的高地——上海。

在中國,什麼樣的國貨配得上“天工開物”?

兩個月後,他向吳曉波頻道新國貨促進會遞上簡歷。吳老師對這個名叫向一凡的人提了一個問題:“你願不願意做和新國貨有關的研究?”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當然”。

就這樣,吳曉波頻道新國貨研究院誕生了,一凡成了新國貨研究院的負責人,他主要做兩件事情:一,新消費賽道的細分品類研究和新國貨企業走訪調研;二,金物獎的內容支持和評審體系的升級迭代。

金物獎回來了

在德國的7年,他發覺德國標準的塑造,並不能想當然地歸於工業和製造業的優勢。

德國的工業革命開啓距今將近200年,200年的時間裏,在中國、美國等其他國家大力發展金融、互聯網等產業時,德國依然將重心放在製造業的技術水平提高上。也正因此,德國標準逐漸成為了歐盟乃至世界的標準。

但德國並沒有一味追尋前沿製造技術的突破,而是聚焦先進技術的優先使用上,直接體現就是德國工藝和德國標準,催生了更多世界知名品牌。

那中國呢?

在由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發佈的《2021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報告》中顯示,中國的製造強國指數排在第四名。

在中國,什麼樣的國貨配得上“天工開物”?

這項指數通過一系列加權得來,權重最高的一項是規模發展數值,中國排在第一名,證明從規模發展方面,中國的製造業突飛猛進,但將整體名次拉下來的卻是一些權重較低的小指數。

比如以一國製造業擁有世界知名品牌數為主要衡量標準的質量效益,中國排在第六名。

缺少世界知名品牌,可能存在很多原因:一個較為明顯的因素,國內缺乏有公信力的獎項對品牌進行引導,併為品牌背書。

今年是金物獎的第三年。在人看來,它生而逢時,中國需要有這樣一個獎項為優質的新國貨背書,它高速成長,兩年時間,已經獲得了國內幾十家數據機構的支持,百位評委的關注。

獎項開啓的第一年,就有906件產品入選;第二年,1223個產品入選,還有了自己的價值評價模型“新國貨1000指數”,增設了現場評審環節,和成都交子公園金融商務區達成了合作,金物獎和成都將一起打造新國貨的產業鏈。

在中國,什麼樣的國貨配得上“天工開物”?

它已經經歷了2次自我迭代。

每年的12月-4月,金物獎都會短暫地離開一陣,再回來,已然經過了一次升級,這是一凡第一次參與其中。

2021年的金物獎,77名評委來自各行各業,彼此獨立。

在那些公開的場合裏,很少看到他們為一件事情情緒激動,嗓門提高,然而,在那一場覆盤裏,他們都格外“較真”。

金物獎評委崔洪波是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CEO,他為幾十家行業頭部企業做過營銷戰略的諮詢。

第二年金物獎的評審機制依然讓崔洪波感到不滿意:“我覺得信息的充分流動,對這個獎項才是關鍵的。在座各位都是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和忙碌的事情,在各自的領域都很權威,但讓70後對90後的產品去評價,讓一堆直男評價化妝品,你説權威嗎?”

讓評委感到有阻力的不止性別,任何領域的旁支都可能,比如,一個專門用於直播的平板,試用一晚上的評委,不一定會比主播更有發言權。

同樣頗有感觸的還有金物獎評委李琦,他是瑞德設計創始人,他手裏的設計案例有方太油煙機、繽兔美妝冰箱等等,他擅長髮覺產品的差異化。

李琦猶記得在現場評審的前一晚,他看了鋪天蓋地的產品介紹。上百個產品的資料看得他頭昏腦漲,其中不乏有一些不規範的填報,把一些籠統的介紹複製在報名表格里。李琦説,下去走一圈覺得哪個都種草,但根本對不上那些冗長的説明,像是在盲評。

金物獎最早的評審結構類似於奧斯卡獎的行業從業者票選機制,獎評選的權利下放到眾多評委的手裏,讓他們自己決定投票與否,擴大投票的範圍,是為了讓更比賽更公平。但可能會因為評委對產品不夠了解,產品得到較低的分數。

德國有更完整的評審體系,以有70年曆史的紅點獎為例。紅點獎分成了三大組別的:產品設計、傳達設計、概念設計。前兩者必須是實際產品,概念設計可以沒有實物。在報名期間會高度標準化,會劃分出更細緻的評審維度,美觀性、革新性、適用性甚至是與人之間的互動,從獎項的評審流程上,首先就為評委劃定出自己擅長的領域。

對金物獎評審制度從零到一探索兩年之後,新國貨研究院的負責人向一凡意識到新國貨必須有自己的評審體系。

如紅點獎和IF獎更看重資深的評委,而金物獎的項目組和向一凡認為新國貨的最終受眾是消費者,金物獎將在今年讓專業的人評專業的獎,把權利下放得更多。

今年,由李琦、崔洪波、王煜全、金霞領銜評審,他們將組建自己的評審隊伍,這些隊伍裏,會有對化妝品和女性用品更懂的人,也可能會有KOL、KOC,他們將找到那些對新國貨更有發言權的人。

接下來四周,“金物獎來啦”直播將為大家連線今年四位評審主席大咖李琦、崔洪波、金霞、王煜全,分享2022國貨在審美、營銷、創新、科技新趨勢與金物獎最新動態。

在所有人不斷地探討、碰撞下,今年獎項也有所革新。

設計獎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一個更浪漫的名字:天工開物獎。

天工開物獎將從4個維度評價新國貨:好設計、好工藝、好技術、好銷量。

每個維度還有更細化的指標,比如好設計,包含了對審美、物料和操作的總和考量,這個維度評分佔比50%,而好銷量則佔比10%,既考慮了一個好設計的市場反饋,又避免了因為市場因素而使設計獎本末倒置。

同樣有評選維度創新的還有品類創新獎、最佳技術獎、最佳營銷獎。

無論是借鑑西方的評審體系,還是加入自創的更適合新國貨的新方法,他們目的只有一個,把這個體系設計得再合理一點,再公平一點,不辜負參與金物獎的新國貨。

新國貨回來了

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一個國產飲料,在28年後的今天,與國際巨頭再次展開正面交鋒。

2022年伊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向元氣森林放出狠話“幹倒元氣森林。”

“兩樂”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

《2021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顯示,有82.1%的中國消費者在選擇無糖飲料時,傾向選擇元氣森林,是其他品牌總和的4倍,“兩樂”的勁敵正在成長。

這只是越來越多新國貨走向世界的一個縮影。

年輕人對國貨的關注度相比於10年前提升了528%,在全球市佔率75%的大疆無人機和50%的浙江三花智控電子閥都是全球市佔率第一的國貨;像極米、華為等國貨已經技術突破走在了全球的無人區裏;紅雙喜、青島啤酒、杏花樓等52個老字號年銷售額過億元。

國貨正在回到主流視線,與國際品牌同台競技,而金物獎正在見證和助力新國貨崛起的過程。

此刻,金物獎報名已經開啓,下一個新國貨中的佼佼者,將從這裏誕生。


本篇作者 | 向一凡 | 吳潤潛 | 當值編輯 | 何夢飛

責任編輯 |何夢飛| 主編 | 鄭媛眉 | 圖源 | VCG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5 字。

轉載請註明: 在中國,什麼樣的國貨配得上“天工開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