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整個華北平原竟然是黃河衝出來的!黃河是怎麼做到的!

由 尉遲長喜 發佈於 休閒

華北平原是一個典型的沖積平原,它是在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的共同作用下衝積形成的,其中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絕對主力。今天的華北平原大約形成於200多萬年前,目前還在不斷擴大。

華北平原面積高達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的第二平原,也是漢民族的龍興之地之一。試想面積如此之大的一個平原,竟然是由河流沖積而成的,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事實上華北平原確實是由黃河為主的河水沖積形成的。

眾所周知,河水中是帶有泥沙的,不論多麼清澈的大河,它的水中都或多或少帶有泥沙,只不過是泥沙含量不同罷了。
既然是帶有泥沙,那麼在河水入海口處泥沙就會衝入大海,然後淤積在河口兩岸,久而久之形成新的陸地,這就是“沖積平原”的來歷。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型平原都是沖積平原,就連面積高達560萬平方公里的亞馬遜平原都是沖積平原。
華北平原所在的地區以前就是大海,與渤海灣屬於一片地質結構,今天我們稱之為“渤海—華北盆地”。由於地質運動,渤海—華北盆地一直不斷下沉,但即便如此,黃河巨大的含沙量仍舊慢慢的將這裏填滿。可能大家無法想象,在河南中部地區,泥沙的沉積厚度高達5000米,這真的很難去想象,而直到今天,黃河的造地運動仍未停止。
黃河在經過黃土高原後,河水中攜帶着大量的泥沙,目前黃河每年所攜帶的泥沙含量高達16億噸,其中12億噸被衝入渤海灣,年平均造地2萬畝以上,這個速度真的是相當恐怖。
不過黃河每年仍有4億噸泥沙沉積在中下游河道中,長此以往使得黃河的河牀越來越高,甚至遠遠的高處兩岸陸基,成為地上懸河。
其實“懸河”這個詞是我們人類造成的,自然界中原本是不存在“懸河”的。
黃河攜帶泥沙並非全部都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黃土高原原本就比較乾旱,只不過是人類的活動加劇了這裏的水土流失,在沒有人類文明出現之前,黃河本來就攜帶不少泥沙。
而這些泥沙就會導致黃河中下游河道經常淤積,如果不是人類去加固大壩,在河牀抬升之後,黃河在遭遇大洪水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衝出原河道,轉而從其它地方改道入海,這就會擴大平原的沖積面積,這就是為啥華北平原比較廣大的原因。
即便是在進入人類文明之後,古人對黃河河道的約束能力仍舊時有限的,黃河改道的情況仍舊時比較頻繁。
從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間,黃河下游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其中以山東和江蘇為主要的入海口。在先秦時期,河北和天津也曾是黃河的主河道。

(黃河所有故道示意圖)
華北平原的形成整體上呈現出一種不規則扇葉形,從北邊的天津到南邊的江蘇中部,這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區域都是黃河為主力沖積出來了(山東中東部地區除外,因為這裏是高大的魯中丘陵地帶,黃河拿它也沒啥辦法),而江蘇省更是接近一半的地區都是黃河在最近的2500年時間裏沖積出來的。

如今雖然黃河含沙量很大,並且在調水調沙的作用下,黃河攜帶入海的泥沙量也大為增加,但由於近年來黃河水量的減小,黃河的造地速度總體上就變慢了些。
不過大家也不要為此而感到遺憾,黃河造地速度的減慢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照這個速度下去,渤海灣遲早也被填滿。而渤海灣的消失對於周邊的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而言都絕非好事,這會降低大海對華北地區氣候的調節能力,對環渤海沿岸地區是沒有好處的。
舉個例子,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山西和山東兩省的氣候,相比之下山東的氣候更加好一些,這是因為山東三面環海,大海對山東氣候的有着重要的良性影響。
而反觀山西,深居內陸,晉西北地區就屬於半乾旱區,降水比較稀少。但是在華北平原被締造出來之前,山西也是沿海的,當時山西的氣候是非常好的,有着大片的森林。只是隨着海岸線的遠離,山西的氣候就逐漸發生了轉變,降水也變的稀少,環境也大不如前。(當然,山西氣候的變化也不能全賴海岸線的後移,太行山脈的崛起也阻擋了大量海洋氣流的深入)
所以一旦渤海灣消失,對華北地區的影響還是很負面的。即便是渤海灣一直再下沉,而黃河的造地速度也在減緩,但從現在的狀況來看,黃河的造地運動仍舊比較旺盛,渤海灣依舊有消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