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總有這種心態 太極拳就白練了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休閒

太極拳流傳到今天,衍生出了眾多流派體系,又經歷了時代變遷和名家好手的改進,可以説今天的太極拳和當初是大不相同的。

這種現象無所謂好或者不好,因為這是順勢而行、必然會發生的。太極之道本身就是動態的陰陽平衡、是變化,沒有絕對的對錯,唯一永遠不改變是不停在改變。

但就像任我行對令狐沖説的那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們在日常練拳、教拳或者與人探討交流的時候,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

他練拳練了一段時間,可能還比較有悟性,對太極拳有自己的理解,這是很好的。但他很有勝心,喜歡評論,不管他人是誰、練的怎麼樣,他都能找出問題、説個一二三出來。

勝心是練太極拳、讀書學習的大病。跟師兄弟討論,要壓倒師兄弟;跟老師學拳,想挑戰老師;學前人的知識,還想勝過前人。一有勝心,練拳就不是懷着學習的虔誠,而是抱着糾錯的快感,不是“學習型太極”,而是“糾錯型太極”。

不同流派的太極拳,核心思想一樣,但是拳法動作的評判標準卻是千差萬別的,這是“道同術不同”。就拿“雲手”來説,有並步的,也有插步的,哪個對?哪個錯?手在裏合外開的時候,有整個手臂畫圓外開的,也有以肘領手的,哪個對?哪個錯?要求不同,判斷標準就不同,不能拿着圓規畫方形。

寫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唐代詩人杜牧,在給《孫子兵法》做註解的時候,就很喜歡作評價。歷史上一共有11位名家寫過《孫子兵法》的註解,是後人學習《孫子兵法》的重要參考,其中曹操是第一位做註解的。

曹操一生征戰,文治武功的成就都是很高的,所以他的註解是最受重視、最有價值的。可惜曹操的註解很簡略,經常幾個字就完事了。到了唐代,杜牧的註解就非常豐富,旁徵博引,加入了很多歷史戰例,影響很大。

但是杜牧出身名門世家,自己又才華橫溢,難免恃才傲物。他的註解開頭經常是“曹説非也”,曹操説的不對。然後他再施展文采註解一遍,他自己寫的也不能説錯,只是他跟曹操説的不是一回事。畢竟曹操帶兵作戰的經驗在那擺着,杜牧沒帶過兵,才情有餘,卻沒有實戰經驗,所以理解不了曹操的話。

杜牧總是評價曹操説的不對,後面就專門有人找他的茬,這個人就是晚唐的陳皞。陳皞覺得杜牧的註解是曲解、流毒甚廣,他有必要為曹操“撥亂反正”,所以他的註解中就經常出現“杜説非也,曹説是”,杜牧説的不對,曹操對。

我遇到、聽説過很多太極拳老師,他們喜歡評價他人、評價其他老師的教學水平以彰顯自己。他們在教學時總是要把原本簡單的動作、道理,整得雲山霧繞,玄奧至極,好像這樣才能顯示他們多厲害。這就是典型的“舍其易者而不行,究其難者以求名”,有簡單的方法不用,非得研究一些玄奧高深的,就是為了求名。這也是有勝心,徒事講説,求些虛名。

《大學》説“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總以自己的標準評判他人,自己也會被他人評判。今天我們練習太極拳,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修心養性,讓自己在拳法招式中,變得柔韌、中和、君子謙謙,把勝心給磨平了。總是評價他人,自己最後收穫的就是一堆無用的評價。

所以,下功夫練拳的同時也要多悟太極智慧,才能讓心靈昇華、提升到新的層次。不能只練“拳”,要練“太極”;“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太極拳才算沒白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