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沒有人不知道觀前街。但若問起:蘇州到底有幾個觀前?估計仍有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説“不就一個觀前嘛!”但其實,蘇州城內叫“觀前”的地方就至少有3個。
觀前街,只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在平江路街區有一個衞道觀前,得名於元代的衞道觀。還有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説的「清洲觀前」,就藏在觀前街後面,氣質卻截然不同。
存在感最低的「清洲觀前」
論存在感,觀前街的地位肯定不用質疑。而平江路的衞道觀前,在狀元宰相申時行、潘宅、蘇扇博物館的加持下,也攢了一些知名度。而清洲觀前,就顯得低調了許多。
雖然離觀前街很近,出了玄妙觀東腳門,穿過洙泗巷便是。與繁華一街之隔,卻好像有一層無形的紗幔,將遊人與喧囂一起隔絕。即便路過,也沒有進去瞧一瞧的慾望。
據記載,元代這裏曾有一座清洲觀(也作清真觀),道觀早已羽化登仙,而地名卻延續至今。
巷子不長,僅約182米,西起洙泗巷,東至井巷。由於地鐵6號線在建,臨頓路交通管制,井巷是很多人去觀前街的必經之路。可就是這樣引流,也沒有引到這條觀前上來了……
走進巷內,兩側是普普通通的白牆黑瓦民居。簡簡單單的商店,足夠保證巷內人們日常所需。
牆面斑駁,能看出時光走過的印跡。卻不妨礙家家户户窗台上的花花草草,透露新春的氣息。
現在的觀前街商圈,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造,早已成為遊人、商家的樂土。而清洲觀前卻像是這個商圈中的一顆遺珠,難能可貴的保持着原住民的清閒與自在,獨自安好。
梓義公所,香山幫的私人會所
從洙泗巷拐進清洲觀前,最先看到的,也是巷內最有名的清洲會館,也叫梓義公所。是清代同治年間蘇州本地建築行業成立的一個行業組織,創辦人是香山幫一代大師姚承祖。
姚承祖?也許你沒聽過這個名字,但他的作品,你一定有所耳聞。木瀆嚴家花園、怡園藕香榭、靈巖寺大雄寶殿、香雪海的梅花亭……哪一件在蘇州都是家喻户曉級別。
這裏除了供奉祖師爺魯班的香火,匠人們閒暇時刻還會跑來這互通信息、交流技藝。坐北朝南的公所裏還有一個古戲台的大院,逢年過節大家一起看戲娛樂,妥妥的私人會所。
可惜現在大門緊閉,沒法進去一探究竟
梓義小學,一代人的童年回憶
在建立梓義公所後,姚承祖還創辦了梓義小學。梓樹,是一種落葉喬木,開淺黃色花,木質輕軟耐朽,被稱為“木中之王”,古人也稱木匠為“梓匠”;義,就是義學的意思。
姚承祖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深知讀書對匠人的重要性。梓義小學招收的都是建築工匠的子女,而且不收取學費。後來,梓義小學轉為公辦學校,沿用“梓義”之名,學區覆蓋蘇州最核心的觀前街、大成坊、喬司空巷、牛角浜等地,可以説,都是老蘇州達官貴人的聚集地。
可惜,在1999年,因為觀前街小商品市場建設,被整體拆除,百年老校就這樣消失了。想必現在許多老蘇州裏還能找到不少昔日的同窗好友,一起追憶當年上課的趣事。
小商品市場,一個神奇的地方
一邊為梓義小學的消失,扼腕嘆息;一邊卻又為小商品市場的出現感到驚喜。那句廣告怎麼説的來着“男人一年去兩次**之家”,而在蘇州,“女人一週逛兩次小商品市場”。
這裏總能最先感知當下的潮流,只要是你看到的當季爆款,在這裏都基本能找到!
總共三層樓,第一層和第二層主要是服裝,第三層主要是包包和鞋子。店鋪一家挨着一家,滿滿當當,有的店鋪連試衣間都沒有。每天忙忙碌碌、送來送往,是這裏的常態。
“店鋪轉讓”、“全場35元”、“100元三件”……是每個店鋪裏隨處可見的Slogan。有人是隔段時間就來這裏看看更新了沒,每次離開基本也都是提着大包小包,滿意而歸。
小商品市場,或許是清洲觀前最熱鬧的地方了。
小巷深處,還藏着很多故事……清洲觀前1號的“初照樓”,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得意弟子朱季海的故居;清洲觀前2號,則是蘇州人耳熟能詳的採芝齋糖果店主人金氏的宅居——春暉堂,據説現在還住着金氏後人。如果你看過了觀前街的繁華,不妨往這裏院牆深處走一走……
*部分資料來自姑蘇好時光、蘇州文廣旅局官微、情調蘇州等,看見蘇州綜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