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魏晉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思想大解放時期。隨着大一統政權的崩潰,一家獨大的儒學被從神壇上打落,在思想上形成了儒釋道三家鼎立的局面。而佛家的思想,因為其男女平等的內核,被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魏晉婦女所鍾愛。佛家中的佛性美學,也因此被這些女性融入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額黃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這種妝容,反映着魏晉婦女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1.魏晉女子花式百出的“額黃”: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俗話説,“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晉時期的佛門“美妝”,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一種在後世被稱為“額黃妝”的妝容。額黃,顧名思義,就是在白粉敷面的基礎上,用黃色在額頭上畫出不同的花紋。這種妝容,在兩晉時期非常流行,不僅為士族家庭中貴族婦女所鍾愛,也是廣大平民婦女的心頭好。這種額黃妝,一般有兩種典型的畫法。在上品士族之家,貴族女子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和繪製自己的妝容,因此她們的“額黃”,紋樣往往就畫得更復雜一些。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貴族婦女的額黃,一般會用專門的筆細緻勾勒,面積最大的,甚至可以把花樣描滿整個額頭;更精緻一些的,還會再用清水暈染效果,叫作“約黃”,這種手法畫出的額黃深淺不一,明暗調和,如當空弦月,顯得更有風流雅趣。在額黃之上,有的貴族婦女甚至會再疊加一層花樣,比如以紅色妝粉在眉心點一處紅,更顯得風流嫵媚、盡態極妍。而對於寒門和平民婦女來説,因為社會地位的原因,她們在妝容上能花費的時間和心力遠遠少於士族女子,因此她們選取了一種更巧妙的方式:選用金黃色的紙張,裁剪成各種自己喜愛的裝飾圖案,等到需要化妝的時候,把這些花樣從妝奩中取出來,用膠水粘貼到自己的額間。這種貼花,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非常常見。我們都很熟悉的民歌《木蘭辭》,在木蘭迴歸女兒身的時候,着重強調的那句“對鏡貼花黃”,説的就是這種貼黃的額黃妝畫法了。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2.“額黃妝”之中的佛性美學魏晉時期婦女推崇的這種“額黃妝”,和當時社會上興盛的佛教中的審美趣味是息息相關的。首先,從時間上講,額黃這個古代彩妝門類的產生與發展,幾乎與佛教本身在我國獲得第一次大發展、大繁榮的時間段同步。其次,一個時代的“美妝”,往往與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審美觀念息息相關。比如,唐代以豐腴健朗為美,於是婦女們流行在酒窩點上“面靨”,讓自己的兩頰顯得更加豐滿紅潤,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腮紅。魏晉時期當然也不例外。而一個時代流行的審美觀念,則往往和當時社會上的繪畫與造像藝術相互成就。“額黃妝”中藴含的審美理念,正與魏晉時期佛教繪畫與造像中反應出來的藝術追求彼此契合。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傳入,讓當時的人們接觸到了大量外來的、脱胎於佛家經典的壁畫和佛像。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這一時期,興建了大量的佛教建築,包括各種規模不同的寺廟和石窟。這些寺廟和石窟裏,魏晉的畫家和匠人門吸收了大量外來藝術中的精華,將中國古代的藝術水平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其中的第一點,就是人物刻畫的“立體化”。魏晉時期開鑿了大量佛教洞窟,洞窟裏則往往安置佛像。而與單純的“畫”相比,“佛像”無疑是一門更加立體的藝術。在雕刻佛像的過程中,人們對人像的立體感有了一個更明確的認知。魏晉時期畫家筆下的人物,與兩漢時期相比,在明暗關係的處理上,可以説是有了一個跨越式的發展。而額黃,它着重描畫的位置——額頭,正是整個人面部的“高光點”所在。現在的女孩子,在化妝的時候,也往往會用淺色的,或者帶着細閃的粉輕輕掃過這個位置,讓自己的五官看起來更立體。從這個角度來説,魏晉婦女的“額黃妝”,可以説是現代彩妝當之無愧的鼻祖了。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除了“額”這個與佛家造像息息相關的位置以外,魏晉婦女在化妝時,對“黃”這個顏色的選擇,也與佛家審美旨趣裏的“黃色崇拜”息息相關。黃色,或者説金色,在佛教的説法中,是一個代表吉祥、智慧的顏色,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長阿含經》在形容轉輪聖王的時候,説佛陀有三十二相,這三十二相描述了四肢、身軀、面相等所有細節。後世在為佛陀造像的時候,往往將這三十二相作為最重要的參考標準,而其中的第十四相,就叫做“身金色相”。金色和黃色在佛門中,可以説是一個實打實的瑞相。而這種塗金敷黃、祈求祥瑞的傳統,在佛教盛行之後,被虔誠的信眾們繼承了下來,體現到婦女的妝容上,就是“額黃”了。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1.離經叛道的魏晉婦女明白了額黃妝和佛性美學的關係之後,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魏晉婦女會如此青睞佛教之中體現出來的審美趣味呢?這就要從魏晉女性“離經叛道”的思想觀念説起了。其實,從宏觀的角度來講,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魏晉時期本身,就是一個“離經叛道”的時代。兩漢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漢代的士大夫階層,在誕生之初,就是儒家思想的產物。這些士大夫緊緊凝聚在帝王身邊,一生的追求都是“治國平天下”。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然而,到了東漢末年,宦官弄權,外戚專政,士大夫們忠心耿耿的皇帝,並不能保證他們的前程和安全,在鮮血淋漓的下,士大夫開始於皇帝離心離德,試圖尋找一條新的出路。他們拋棄了自己一直賴以生存的儒家思想,轉而希望從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中找到一個新的立足點。魏晉時期的“談玄”之風,就是這麼來的。混亂的時代背景和儒釋道三家理論彼此制衡的局面,讓魏晉時期的社會始終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管理標準,社會上推崇“適性自然”,講究擺脱束縛、解放天性。受這種風氣影響,魏晉時期的女子,也都是一個比一個有個性。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這一時期,不但除了如謝道韞一般才華氣度不輸男子的才女,甚至連天子的后妃,都可以因為對包辦婚姻的不滿,給自己的丈夫甩臉色看。南朝的梁元帝蕭繹,小時候因為生病,所以瞎了一隻眼睛,他的妃子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家世煊赫,因為不滿自己丈夫身有殘疾,因此就不想侍寢,在蕭繹過來的時候,只給半邊臉畫上了妝,諷刺皇帝的獨眼好激怒他。這樣離經叛道、膽大包天的妃嬪,可以説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魏晉時期盛行的佛教,是大乘佛教,講究的是眾生皆平等,男女無差別。對於個性十足的魏晉婦女而言,這種提升了女性的社會地位、拓寬了女性生活空間的理論,可以説是大大地取悦了她們。佛教中,基於眾生平等的思想,佛陀本身,往往是沒有明確的性徵的。三十二相中,佛陀本身的形象,在很多地方,就跟社會上對於女性的印象有很多重合之處,包括第六相“手足柔軟相”、第十六相“皮膚潤澤相”,都沒有非常男性化的表達。甚至佛教中的“菩薩”,在後來更是常常以女性的面貌為世人所熟知。因此,佛門的藝術創作和藝術理論,對魏晉時期的女性而言,無論是作為紓解天性的理論基礎,還是作為自己的妝容參考,都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魏晉婦女鍾情於佛性美學,把佛陀瑞相融入自身的妝面當中,也就不足為怪了。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兩漢時期就對”禮“文化十分重視,而這個”禮“,最直觀地體現在不同社會階層的服裝和飾品中,兩漢時期的百姓,因為所處社會階層的不同,穿着打扮都有講究,一旦違制,就是能夠危及性命的大罪過。這一點具體到婦女身上,除了服裝飾品之外,還有髮髻和妝容。兩漢時期,婦女的妝容講究的是”粉白黛黑“,白粉敷面、黛筆畫眉,從視覺效果上講,可以説是完完全全地”素面朝天”了。“妝”是畫了,“美”卻沒了。直到禮崩樂壞、崇佛之氣興盛的魏晉時期,這一情況才開始得到改變。魏晉時期的女子,正是受社會上盛行的“佛性美學”的影響,才形成了新的審美觀念,為自己開啓了有着紅妝翠眉、面白額黃的“彩妝”時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2 字。

轉載請註明: 佛門也進軍“美妝”?魏晉時期婦女為何如此鍾情佛性美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