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原來是説這座城

第一次聽到“江南煙雨”這四個字,便覺得意境很美。江南小城的温柔,不知養育出了多少文人墨客,也不知有多少情愫,是在江南小城中慢慢萌芽。印象中的江南煙雨,是特有的南方温柔。可是誰能想到,在雲南,有一座城,也充滿了江南煙雨的韻味?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原來是説這座城

清代著名詩人、書法家錢南園在《雨宿通海》中用一句“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道出了通海小城的特點。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在百年來的悠悠歲月裏,一直在慢慢講述着它的故事。

小城不大,屬雲南省玉溪市。若説歷史的沉積,那麼這座小城便是遺落在時間裏的明珠。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原來是説這座城

説起雲南的古城古鎮,大多想到的都是大理、麗江、沙溪、喜洲。似乎很少很少有人會提到通海這座小城。可是回溯時間,通海古城,那也是歷史悠久啊。

通海古城建在秀山之麓,從西漢時期便開始了它的故事。期間由於歷史原因以及發展問題,在古城的基礎上又有了現如今的現代化。哪怕歷經了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如今的通海古城,還基本保持着明代的格局。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原來是説這座城

古城中許多民居成了重點保護對象,有着通海小城特有的風格。建築文化氣息濃厚,也注入了許多新鮮的元素。尤其通海的銀器,在歷年的悠悠歲月中,漸漸成了自己的風格,成為通海的一種代表。

小城背靠的秀山,有“秀甲南滇”、“匾山聯海”等美譽。那座海拔不高的小山,憑藉它的文化氛圍自古來吸引着無數的文人墨客。從“禮樂名邦”中走來的通海,在秀山之下,看着現代生活的浮躁,卻保留着自己的古典。

或許許多人都是有這樣的感覺:

通海古城的夜晚,雖不如麗江的風情,也沒有大理的繁華。可是它卻有着一種悠閒在其中。古城是需要慢慢逛的,只有慢慢看,才能感受它的文化底藴。若是幸運,恰巧再遇上通海的民俗活動,那就更能明白這座小城的魅力。

曾經聽一位老師説,通海是滇中漢文化的中心。那裏曾經的繁華和文化發展,是我們如今根本無法體會到的。他説他每年要有兩次去到通海,找一家客棧住一段時間,只為去感受通海帶給他的那種特有的感覺。

曾經我也問過:從很多方面來看,通海古城其實並不遜色於雲南的其他一些古鎮古城,可是為什麼知名度如此之低?有人回答説:“可能是太小了”。或許吧,也許吧。

這座能藏“江南煙雨”的小城,還會繼續向後來人講述它的過往,也許不似其他,可是,但是,它始終都會是那座“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的城。

(圖源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0 字。

轉載請註明: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原來是説這座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