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古代女兒出嫁,頭上蒙着一塊紅蓋頭,有何講究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休閒

古代女兒出嫁,頭上蒙着一塊紅蓋頭,有何講究

文/成長新視點

古人結婚時,新娘要穿一身紅色服裝,並且在準備出門前,新娘的頭上就會蒙着一塊別緻的大紅綢緞,被稱為紅蓋頭。這塊蓋頭,要等到拜完天地,進入洞房以後,才可以由新郎親手掀起,一睹新娘的芳容。新郎揭新娘的蓋頭後,還要立即用手撫理新娘的頭髮,象徵“結髮夫妻”。

最早的蓋頭,約出現在南北朝時的齊代,當時為婦女出門避風禦寒使用,僅僅蓋住頭頂。到了唐朝初期,便演變成為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據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標新立異,有意突破舊習,指令宮女以“透額羅”罩頭,也就是婦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蓋一塊薄紗遮住面額,作為一種裝飾物。從後晉到元朝,蓋頭便在民間流行開來,併成為了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飾。為了表示喜慶,新娘的蓋頭都選用紅色的。關於古代女子出嫁蓋紅蓋頭的習俗,還有一些傳説。

二、伏羲和女媧兄妹與紅蓋頭的傳説。

傳説在遠古時期,老百姓們不知感恩老天的眷顧,而觸怒了天帝。於是,天帝命令風伯和雨師興起鋪天蓋地的狂風暴雨,來滅絕人類。天神不忍心讓勤勞善良的伏羲、女媧兩兄妹無辜受難,就送給了他們一個葫蘆,讓其以葫蘆代舟躲避災難。洪水暴漲,人全淹死了。等到雨停水退,他們從葫蘆裏走出來,發現天下只剩下了他們兄妹二人。

為了繁衍人類,兄妹倆商量,只有要結為夫妻,但他倆又覺得害羞。於是兄妹倆上爬到山頂,向蒼天禱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就讓空中的幾個雲團聚合起來;若不讓,就叫它們散開吧。”話一落音,那幾個雲團冉冉近移,終於聚合為一。


於是,伏羲與女媧就結了婚。女媧為了遮蓋羞顏,就結草為扇來遮住臉面。扇與苫同音,苫者,蓋也。以扇遮面,終不如絲織物輕柔、簡便、美觀,慢慢地執扇遮面就逐漸被蓋頭矇頭代替了。

隨着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為了避邪惡、求平安,因新娘舊身份的喪失和新身份的開始,容易被邪魔乘虛侵入。為了把新娘從舊身份、舊生活中分離出來,便用紅蓋頭做為一個保護和區隔。 世界上許多民族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説中,都有兄妹結婚的情節,而且都有用樹葉、獸皮或編織物遮面避羞的描述。新娘蒙紅蓋頭,也就由此演變而來。

三、商紂王帝辛與紅蓋頭。

商紂王帝辛,有個皇叔叫聞仲,被封為太師。此人勇冠三軍,功蓋日月,滿朝文武,各路諸侯,無不敬重他的才能。唯有一點讓羣臣們不佩服的,就是他太怕老婆了。有一年,聞仲征戰凱旋歸來,滿朝文武與紂王都到十里長亭迎接。酒席宴間,大家談笑風生,暢所欲言,不知是誰無意中與老太師開了個玩笑:“老太師南征北戰,凱旋歸來,勞苦功高,今天萬歲都來為你慶賀,真是榮耀之至;只怕回到府內,見了夫人就......”聞仲聽了臉色微微一紅,沒有接話茬,只説喝酒的事情。

這一幕,恰巧被紂王看見了,他心想難道皇叔真的懼內。於是便想看個明白,宴席尚未結束,他便提前回宮,喬裝打扮,向太師府趕去。


紂王剛到聞仲門口,正好看見皇叔半跪在地上,向迎接的嬸孃請安。紂王氣得七竅生煙,把腳一跺轉了回去。他回到金殿,也不換衣服,立刻傳下一道聖旨:命令滿朝文武大小官員,各帶夫人隨旨上殿。官員們不知怎麼回事,都乖乖地帶着內人前來,齊刷刷站成一片,像辦集體婚禮,皇叔聞仲及其夫人也在其中。大殿內,文臣武將們攜夫人蔘拜完紂王,剛要落座,突然聽見紂王向身邊武士喝令道:將那個可惡的女人押上堂來!目光兇兇,揮臂指向聞仲身邊的嬸孃。

聞仲夫人被幾個壯漢從人堆裏押上台前,紂王起身,呵斥道:我叔父終年出入槍林箭雨,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別説其他臣子們個個對他恭敬佩服,就是我,也對他另眼高看,十分敬重。你一個婦人,何德何能,竟敢在家裏欺負羞辱他。堂堂的將軍,半跪在你的面前,成何體統!過去,我聽説叔父在家怕你,以為是玩笑,昨日親眼得見,真是令人髮指,可惡至極!


訓斥完,紂王當即下令:砍掉這個婦人的頭!武士手起刀落,人頭落地,屍體脖子處鮮血直冒,武士拿來一塊白綾裹在其上,鮮紅的血轉眼就染紅了白綾。紂王又發佈號令:以此染紅的綾綢,警示天下女子,婚後不再羞辱小看男人,否則一律正法。人隨王法草隨風,聖旨一下,各路諸侯就慢慢地傳開了,就這樣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後來的歷史,一直都是男權社會,男人們覺得紂王殺嬸孃這件事很有必要利用一下。於是,就在結婚的當天,讓新娘蒙上紅蓋頭,意思是警示她們嫁入夫家後,要乖乖聽話,好好侍候丈夫,不得歧視和虐待丈夫。否則,聞仲的老婆就是例子。

四、諸葛亮老婆與紅蓋頭。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小名阿嬌,長得花容月貌。她聽説諸葛亮學識人品俱佳,就很傾慕他,於是讓父親黃承彥主動提親。讓父親在諸葛亮面前説自己很醜,看他是不是一個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沒想到,黃承彥提親時,諸葛亮很爽快地答應了。結婚那天,黃月英特意在頭上蓋着一塊紅布,想試探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願。


入洞房之後,黃月英就讓諸葛亮揭紅蓋頭,諸葛亮二話沒説就揭起了蓋頭。面對花容月貌的黃月英,諸葛亮還自己以為弄錯了。這時一臉喜氣的新娘,才説出事情原委。後來人們結婚,新娘的紅蓋頭就是從黃月英那兒學來的。

黃月英用蓋頭的故事,與傳説她醜,試探諸葛亮是否真心,有極強的關聯性,可信度比較高。古代,女子一般情況下,不輕易拋頭露面,既然傳説黃月英不漂亮,她在出嫁時用塊布矇頭,來試探諸葛亮,甚至是給他一個驚喜,符合邏輯關係。

五、紅蓋頭的歷史變化。

中國的婚姻喜慶禮儀,最早起源於東漢。蓋頭,約出現在南北朝的齊代,當時是婦女避風寒所用,僅蓋住頭頂。到了唐朝初期,就演變成一種從頭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傳説,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為了標新立異,有意突破舊習,命令宮女以“透額羅”罩頭,也就是婦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蓋一塊薄紗遮住面額,作為一種裝飾物。


娶親時的提燈、乘車(轎)、鼓樂,都起源於唐代,唐朝時的婚姻禮儀程序也趨向完整。從後晉到元朝,蓋頭便一直在民間流行,併成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慶裝飾。為了表示喜慶,而且蓋頭都選用紅色。

白居易〈春深〉詩中就有“何處春深好,春深娶婦家。兩行籠裏燭,一樹扇間花。賓拜登華席,親迎障幰車。催妝未了,星斗漸傾斜。”

大概在元朝時期,花轎、帷車、紅蓋頭,就成為了婚姻禮儀當中,必不可少的三大樣。

紅蓋頭,通常是一片方塊的大紅綢布。因時代和地區不同,叫法就有四十餘種,如:幜、帨、蒙巾、羞巾、障面、兜紗、面紅、紅巾、紅冪、罩面巾、戴頭帕、褡頭袱、蓋頭布、矇頭紅子、蒙臉紅子等。顏色和形制也多有不同,顏色以紅色為多,也有彩色、紫色。蓋頭的形制,大多為正方形,邊長有二尺、二尺九、三尺三等。有的四周綴以銅錢,有的飾以彩穗,有的還繪有龍鳳、牡丹、鴛鴦戲水等圖案。


蓋頭,多在新娘出嫁前,由孃家人給蒙在頭上。新娘到婆家拜天地、入洞房後,新郎官會用一杆秤或一柄玉如意挑去蓋頭,寓意“稱心如意”。

《後漢書·李合傳》記載:“大將軍竇憲納妻,天下郡國皆有禮慶”。

六、紅蓋頭的作用與意義。

紅蓋頭,在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中,屬於婚慶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藴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主要有遮羞、審美和辟邪三個方面的功能。

1.遮羞,適當化解新娘不安心理。

蓋頭,首要是遮蓋女性新婚的羞澀。結婚對於女性來説,是人生的一次大轉變。她從一個純潔少女,到轉變為一個人婦、人媳,離開了自己生長熟悉的環境,突然跨入一個陌生環境,面對所有陌生的人。在中國古代的男女婚姻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禮教中,結婚是第一次跟自己未來丈夫相見。特別是婚姻跟“性”聯繫在了一起,更增加了 “羞”的程度。薄薄的紅布蓋上頭的剎那,成為了把一個女性的一生,分化兩個階段的里程碑。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小小的蓋頭又將慌亂的新娘與周圍隔離開來, 為新娘營造了一方獨處的時間、空間。

這時,新娘可以積極調整自己的心理,增強面對新狀態的能力,使惶惑、焦慮、不安、恐懼、羞澀等情感波動得以緩解。實際上,這在更廣闊意義上實現了“遮羞”的功能。另外,蓋頭的“遮醜”,可以防止新郎對於未曾謀面的新娘在拜堂和進入洞房前提出異議,從而導致婚禮無法正常繼續。


2.審美,增加渴望美的神秘色彩。

蓋頭,具有滿足人們審美的需求。中國對女性美的要求,是與文學、書畫、戲劇的審美觀念一脈相承。即崇尚內斂、含蓄、曲徑通幽,又對女性之美注重嬌羞,嫺婉。

女性的羞怯美,是最純真、最迷人的美,對其貪戀是人類天性。害羞,是一種特殊性的魅力表現,它具有一種企圖掩飾、躲避什麼的自然衝動。這個衝動,不自覺地就會吸引異性注意力,形成磁場共振。

人都有好奇的心理,越是掩飾的東西,越能增強美的神秘,也越能激發好奇與遐想。把新娘蒙上蓋頭產生出的審美效應,讓多少人翹首以待、竊竊私語、爭相議論,新娘子到底是啥樣?紅蓋頭的存在,激發了婚慶時人們的好奇感和新娘的神秘感,也活躍了婚禮的喜慶氣氛。

3.避邪功能。

紅色,對中國人來説是吉祥喜慶之意,還具有避邪功能。在婚禮過程中,新娘被全程“隔離”,頭頂紅蓋頭,身穿紅色喜服,坐着紅花轎,迎親歸途上路過廟宇、祠堂、墳塋、井河、橋樑等處要用紅氈遮 擋,拜堂前還要跨紅火盆,踩紅地毯。一路紅紅火火,既防止新娘受到邪氣的感染,又規避邪氣被帶到新郎家,造成不祥的後果。

結語。

社會演變,風俗變遷,時至今日,婚育新風如春風拂面,各地已不斷移風易俗,但蓋頭這種迎親風俗,仍在少數地區作為迎親禮儀沿用。 紅蓋頭,紅色象徵着喜慶,象徵着鮮豔,蓋頭則遮蓋了歷史舊俗。掀起紅蓋頭,那份彼此人生的心跳,那種新生活的開始,那種新人相視而脈脈含情的動人時刻,總是讓人動心,令人難忘。


紅蓋頭,遮蓋着新娘的羞澀,藴藏着新郎的渴望,寓意着美好的未來,把女性最精彩的人生片段,用特殊的手段雕刻記錄,説明美是需要去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