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方寸之間,營造千軍萬馬。
這是人們對於電影擬音師這一職業,略帶誇張的概括。作為藏在電影幕後,用聲音講故事的人,他們的工作方式及流程往往不被外界熟知。
優秀的擬音師往往能夠通過對聲音的“雕琢”,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往往以小見大,熟練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品,模擬各種細微之聲。
“從2012開始,已經10年了。”
在這十年期間,劉燕軍參與過《八佰》《革命者》《我不是藥神》《南極之戀》等多部國產電影的音效製作工作,行業經驗豐富。本期《幕後》他也將帶領觀眾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職業。
用聲音雕刻“情緒”
電影作為一門視聽藝術,需要視覺、聽覺的有機結合,各個維度缺一不可。畫面之外,聲音的效果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視行業拍戲時,由於現場收音常常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只能後期匹配,於是誕生了擬音師這一職業。如今,他們已經成為影視產業中必不可缺的工種。
相較於對白、環境聲等,擬音屬於電影中最細微的那部分聲音,比如雪絨花的聲音、花開的聲音、衣服撕裂的聲音呼吸的聲音等。這些聲音,往往情感色彩豐富。
“第一是要還原演員當時的表演,第二就是要二度創作,把情感、情緒放進去”。接受中國電影報道採訪時,劉燕軍分享了自己的職業心德。在他看來擬音師要做的不是單純模擬聲音、靠反應能力對接畫面節奏,最重要的還是傳遞人物情緒,為觀眾“講戲”。
聲音有輕重緩急之分,它所傳遞的信息也大不相同。一個物品是無形之中掉落,還是被人狠狠摔在地上,皆能通過聲音得到有效表達。有時這種表達也能間接反映一個人物的內心活動。
為了更好地傳遞每個聲音背後的情緒,擬音師往往還要熟讀劇本,並與導演、演員進行一定交流。在拍攝階段,他們就要開始考慮如何展示聲音。在成片階段進行拉片時,擬音師開始思考定點畫面的音效如何處理,使用哪種工具等。
“《革命者》就是我去錄音,我們在現場會跟導演及相關的部門進行溝通,把一些實際情況告訴他們。” 據劉燕軍回憶,當時錄《革命者》某一片段數千人走路時的聲音時,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提前與相關人員進行了諸多溝通。
往往大銀幕上一閃而過的某個鏡頭背後,需要千百次的試驗後,才能找出與之適配的聲音。在劉燕軍的職業生涯中,為了琢磨一個鏡頭擬音,花費數個小時的經歷,並不在少數。
拍攝《南極之戀》時,由於無法親臨實地去收集相關聲音,劉燕軍只能通過反覆的實驗來還原冰天雪地的音效,如雪中走路的聲音等。最終,他用了貓砂、澱粉、稻殼、食用鹽四種與雪無關的物品,營造出了理想中的聲音效果。
這背後考驗的是擬音師的發散思維與聯想性。比如,烈火燃燒畫面,可以通過扇子抖動聲與塑料包裝的摩擦聲的混合來呈現。
這種擬音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實際操作十分講究。扇子抖動的頻率與角度,對最終音效的呈現至關重要。普通人即使給了同樣的道具,也很難拿捏火候。在千百次的工作中,肌肉記憶與操作技巧的搭配,能夠讓他們製造出各種想要的聲音。
現實題材與文藝片擬音最具挑戰
對於擬音師而言,想要達到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需要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他們專注於凝聚在聲音之中的生活情趣,善於發現那些隱藏的細微聯繫,還會經常記錄日常生活中一些好聽的聲音,當作素材庫。
“比如我們在某個餐廳吃飯或者怎麼樣,會留意放酒杯、挪煙灰缸的聲音,它們會有不同的,比如説情緒大了,它會放成什麼樣,心平氣和它會放成什麼樣等。”在人們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場景中,擬音師用敏鋭的聽覺,收集代表不同信號的聲音。等到時機合適,這些聲音將會展現在大銀幕之上。
在製造聲音的過程中,除了上文提及的常用道具外,擬音師最擅長的就是變廢為寶。在劉燕軍的配音器材庫,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物品。
一扇年代久遠的木門,它的吱呀關門聲,具有很好的年代代入感。一塊破舊不堪的木板,當他被踩在腳下時,那種嘎吱嘎吱聲,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木樓梯等。
影視劇中哪些聲音通常需要後期擬音呢?
據劉燕軍介紹,首先是影視劇各種場景裏的腳步聲,其次是吃飯、打鬥聲等。因為現場錄音的側重點在於人物對白,腳步聲等細微之處,就很難被照顧到,需要進行一定後期處理。
在所有影片中,現實題材作品與文藝片的擬音工作最具挑戰性。
對於觀眾而言,已經十分熟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真實聲音。對於此類作品音效中可能存在的一絲絲瑕疵,觀眾都會察覺。
“我們當時做《八佰》的時候,聲音指導老師有一個想法,要做一個就不需要任何的人聲、音樂,二戰時期的防空警報聲,然後我們就找到了一個真的手搖防空警報。”據劉燕軍回憶,為了更真實地還原那個時代的防空警報聲,劇組在網上找到了一個真實物件,進行錄音。
對於文藝片來説,一些長鏡頭中對白較少,聲音成為引導故事與人物情緒前進的支點。影迷的注意力會集中在聲音上,會放大不足之處。這個時候最考驗擬音師對聲音細節的處理。
目前,這一行雖然已有高校開設了相關專業,但師傅帶徒弟的養成模式,仍是常態。對於這一職業,有人離開,也總有人在堅守。
無論何時,一部優秀大銀幕作品的誕生,皆離不開如擬音師那般默默奉獻的幕後工作者。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國電影才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