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坡上的山水大畫家周建國:用畫筆審美山水
周建國:用畫筆審美山水
中視新聞觀察員 鄭志東
不識黃土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非也,至小土生土長在黃土高坡的周建國,卻用繪畫來識別黃土高坡的厚重和秀麗。從他的繪畫裏表現出來的滄桑之美正是在他經歷了人事浮沉後所潛心追求的別樣山水畫風。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給我們看到的卻是那種能給人浩然氣勢的自然大美,美在高山,美在深水。
你看,窯洞前沖天的火柱,歡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切都是如夢、如幻、温馨、細膩、生機勃勃而又那麼單純、自然……作品精工寫實,整體上卻又有圖案化的簡潔,大塊面的融入無邊黑夜的“塬”佔據畫面的主體,形成一種渾厚、蒼茫的氣氛,象徵着一種太古和永恆,而點綴其間的嫋嫋升騰的除夕旺火又使這蒼茫的古“塬”富有生機。
這幅《古塬除夕》是1992年周建國榮獲“黃土地的昨天和今天”山西省美術作品展一等獎的作品。它給記者深刻印象。我曾見山是山,見溝是溝,此時,畫裏的山溝卻是耐人尋味的別樣景像,使人浮想聯翩。
萬古長空,一朝風月。再觀《大嶽浮雲》這幅周建國1997年入選第三屆全國當代山水畫展的作品,就是這種感覺。此畫突破了傳統山水畫的範疇,畫面表現出一種廣闊的時空意味。動中有靜,從珠流璧轉的時光歲月,走入靜絕塵寰的天外幻境,時間在此凝固,心靈歸於平和,一切功過是非統統歸零。記者在觀畫時強烈感受到一種靜寂的意象,於靜謐中體味永恆。無獨有偶,獲第57回國際文化交流展日本銀獎的《高原魂》也給人類似的感覺。晨幕剛剛拉開,那一株株矗立在山樑溝壑的白楊,與縷縷升起的炊煙形成了畫面中所要表現的高原之“魂”,而高原上真正有生機的靈魂,是那些走向國旗下希望小學的山裏娃。一幅敍事散文詩由此而展開,恬靜而幽美。諸多作品,不一例舉。一個直感,畫如其人。周建國確實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畫家。
沾黃河自然靈氣
在忻州畫界,有周建國的大名。自上世紀90年代,他的代表作《古塬除夕》、《高原魂》、《大嶽浮雲》等,已深深地留在同仁畫者的心中……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華夏文明,也哺育着黃河兩岸的人民。祖輩農民的周建國,就出生在黃河岸邊的河曲縣巡鎮河北村。周建國從娃娃到成人,身心飽受黃河的洗禮,自然沾上了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靈氣。
黃河岸邊長大的周建國從小喜畫,但無人教。小時候學校的牆報是他的用武之地,他又喜歡音樂,音畫相通畢竟有益繪畫。
黃河邊的老師池懷玉愛才惜才慧眼識才十分器重他,有次把正挖地道的周建國從地道里叫出來,教誨他要以學習為重,使他考上了巡鎮中學,這2年他學了好多東西。中學畢業後,周建國因身體弱,不能參加農業學大寨,便在巡鎮招待所幹些力所能及的瑣碎營生。其後他又在河曲人造革廠做臨時工,主要是畫油布和人造革布,主攻漆布(人造革布)花鳥,專研實用民間美術。其後又在寧武縣劇團做美工,周建國説自己長這麼大在寧武還是第一次看見火車。在寧武幹了一年,因天氣太冷,又回到家鄉河曲縣二人台歌劇團,做舞台美工一年,舞台美術進一步提高。那時候,舞台背景單一,劇團總是以黃河為佈景和背景,熟能生巧周建國畫黃河那是拿手好技,月月畫、年年畫,熟能生巧,畫着畫着,建國有時彷彿自己就成了河中的船伕,而畫筆就是一支劃黃河水的槳,遊槳有餘,整個人與黃河一起飄動,一起流淌,胸中不由湧動出諸多藝術的靈感…
77級山大美術生
77級山大美術生?稍有美術知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從1977年開始,即77級第一屆開始頒發美術學位證書,以前沒有。周建國竟是這樣的科班幸運生。1977年他考上77級山西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當時全省僅招30個人,均是美術方面的精華人才,著名書畫家張鐵鎖、劉建平、李慶富、劉衞平、周毅、王玉璽、董志敏、王春生、周洪海都是周建國的同班同學。這4年,周建國不僅學費不掏,而且還享受助學金。那個年代,不説錢。這4年,周建國素描、色彩、水粉、國畫、西方美術皆學。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方可提高造型能力。周建國不僅接受了蘇聯學院式嚴謹的造型訓練,而且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了大量工筆人物畫,紮實訓練提高了造型結構能力和工筆暈染的技法,為他日後在山水畫上風聲水起夯實了基石。
西方立體派藝術家畢加索讚歎齊白石的故事曾給周建國啓迪。周建國在山大藝術系頭2年打基礎,後2年學國畫。在學校把人物畫打好了基礎,日後寫意畫便可傳神。周建國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忻縣戲校(原忻州市文化藝術學校)任教。20年後,2002年調到忻州師範學院藝術系,即現在的美術系。成了忻州師範學院美術系副教授、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畫人物轉畫山水
周建國在學校以人物畫為主,走出社會後為何轉到山水畫?眾所周知,中國畫,表現內容分為人物、山水、花鳥。從表現形式有工筆畫和寫意畫。
周建國隨着年齡的增長,他覺得畫鳥畫人是種個人小情趣,而山水畫一氣呵成,氣勢浩然,海闊天高,更是一個大男人發揮水平之處。江山如此多嬌,豈不引無數男兒大畫一筆?故鄉的黃河水滾滾東流,那是何等的氣壯山河?故鄉的黃土高坡重巒疊嶂,那是何等的偉岸厚重?周建國少小離家,長大成人後一做夢就是家鄉河曲的山山水水,他不能在人生的光陰中,自己的繪畫職業中,輕易地錯過這樣的山水,於是就開始專攻山水畫。他是一個愛山愛水的人,他是一個不丟鄉愁不忘鄉親的人,他更是一個熱愛自然,追求完美,作品精益求精的人。他對專訪的記者説,作為畫家,他把生他養他的那方水土作為終生寫生的對象,而且常畫常新,越畫越新,這的確要有無限的綿綿鄉愁作強力支撐,否則難以為續。周建國的勤畫多畫實踐,印證他做到了,且做得很好。他居家牆壁上映入記者眼簾的大大小小的山水掛畫便是物證。
黃土山水有新顏
繪畫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麼呢?作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山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忻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的周建國這樣回答記者的提問。他認為繪畫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水平應該是能表達畫家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狀態,而非單純為法而法過度炫技。周建國以大山大河為創作主題。畫大山大河的表現手法上,他沿古創新,突破古人的條條框框。黃河給他靈感屢屢激發其蓬勃的創作激情,使他避開前者熟悉慣用的筆墨圖式,以自己的全新理解,吸眾所長,用豐滿的元素,縱橫交織的構圖,凝練的造型特徵,完全自主創新“滾爬皴”技法,即以皴代染刷新了對黃土地新的繪畫語言。觀其畫,你總能從周建國不厭其煩的皴染中,領略其苦心經營的溝壑,畫筆畫料信手渲染的老農民、老窯洞、白羊、綠草、青山、黃塵等等客觀存在元素,飽含着這個黃河邊上黃土坡里長大的畫家對河曲家鄉發自靈魂深處的由衷禮讚。
隔行如隔山,在畫界畫家們常把山川之貌稱為“丘壑”,把具體表現技法中的點、線、色、墨稱為“筆墨”,此兩者在中國山水畫的漫長曆程中曾“天人合一”,也曾此消彼漲的兩相側重。如今藝術多元化,不少畫家對此莫衷一是,但周建國卻把人物畫造型、造景結構的審美詣融其山水畫,他繼傳統山水畫之美,而非古人的畫風,他古今通用,中西結合,既有傳統文化的根,又有自己積累發揮的東西,風格獨特導致風聲水起。
周建國和書畫一流的陳巨鎖、國畫著名的王如何、王建華、版畫著名的邢晨聲是或前或後的校友同學,他從幾位師哥師弟那裏都學到了許多東西。
繪畫精品是畫家創作成熟的直觀表現,也是熟透後自然而然的藝術昇華。周建國向記者講創新觀:“對於外來事物要批判性地接受,不能盲目,而傳統的東西是中國畫發展的根,在畫面中要體現出傳統文化精神。具體表現技法不是絕對的,可以借鑑與吸收。要找到自己,把握自己,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言為心聲,周建國這麼説,也這麼做。他在山大學習期間曾駐紮永樂宮30多天時間,臨摹壁畫,研究繪畫。他又大膽吸收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作品的厚重感、裝飾感和唯美的效果。張大千、李可染、劉國松、周韶華、賈又福和王文芳,以及盧禹舜,都曾是周建國研究學習的對象。他十分欣賞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和台灣國畫大師劉國松,也琢磨中國山水大畫家李可染、賈又福、周紹華這些頂級人物創作畫的意境。其唯美寫實寫意的獨到風格給周建國諸多有益的啓迪。周建國不斷地畫、不斷的悟,量變質變,嘗試在傳統山水畫的筆墨技法中融入油畫、水彩畫和日本畫的元素。從90年代末,周建國的畫工寫結合,面貌一新。2000年後,周建國的山水畫重新審視筆墨,用書法的線條,濃淡乾濕的墨色來表現山水作品,《山嶽之光》《氣貫懸空》《家園》等精品力作橫空出世,終以卓爾不羣的山水大畫嬴得畫界的認可。2013年周建國榮獲“國務院國賓禮特供推薦藝術家”稱號;2014年他應邀出訪泰國,作品被泰國皇室收藏,泰國親王素博巴莫為周建國頒發“人類文化傑出貢獻獎”;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美術名家精品鑑賞·周建國作品集》……這些無疑是對周建國繪畫靈性之光的一種讚賞和肯定。
20世紀80-90年代,在美術圈湧起新的藝術思潮,古老的山水畫種創作仍然在傳統中打轉轉,畫圖千篇一律,筆墨形態變化少,造型結構老套少味。如何富於黃土山水畫以靈氣?這是周建國畢生思考專研的大課題。
不管你是不是畫家,但以自然為師才會有山水畫這肯定是起碼的常識。便有了所謂“外師造化”稱為“第一自然”之説。接觸周建國才知道,高超的山水畫家總是在第一自然的基礎上,畫家因心自造,畫出自己情感浸透過的自然山水,“中得心源”上升到情景交融的“第二自然”。方能達到著名畫家張彥遠所説的“自然為上品之上”的山水畫至高境界。
山高任鳥飛,海闊任魚遊。天地有大美,小縣河曲的山山水水是周建國繪畫藝術的起點並不是終點。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勝畫萬幅畫。周建國寄情于山水,邊行邊畫,在空閒之餘和旅遊之路上不斷豐厚自己的藝術探索和理論學術研究。周建國動中尋靜,使本來氣質內斂,性情柔和的自己美術創作更上層樓,所畫作品更加有顏有料,有了質的飛躍。
周建國深愛故土,深戀黃河,河曲的靈山秀水雖是他的永恆主題,但他的山水內容涉獵廣泛,除黃土大地,還有太行山和大西北,浩翰大海也是他表達的內容。可以説,從畫山似山,到畫山不似山,再到畫山似山,他似乎達到了因心自造理想的山水之境。就説《大嶽浮雲》吧,畫裏已非具體的山,畫面上重巒疊嶂、若隱若現,近處、中間、遠近的山山峯峯、溝溝壑壑、神秘夢幻、幽暗遙想。畫筆皴染個性鮮明,結構簡潔,山體紋理單純又富於變化,明暗光調的精心營造,妙用浮雲和幽暗,讓觀畫者在神秘的氛圍中把空間推向無限,使作品大放異彩。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歲月無聲》,更是山巍峨峯綿延,主峯高聳入雲,雲遮霧罩,氣象萬千,安靜中露顯滄桑。作品的雄壯氣勢,是周建國澎湃激情的誇張和渲泄,又似無聲的歲月在吟唱。
名畫家自有評説
如果説記者外行僅看錶像,那麼周建國的同行則看門道。不妨聽聽周建國的同仁怎樣評論周建國的山水畫作品。
趙衞是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政協委員。他評論説:觀周建國先生的作品,或張揚激厲,含蓄平和;或機智靈巧,質樸敦厚;皆非流於優美的空泛。筆意間、層次間透出凝重的樸厚之氣,拙澀之力,完全把自己融進了大自然,有“坐忘”、“心齋”,遊心於物的感受,讓人理解什麼是“天人合一”。其筆墨律動意味,有詩般的跌宕意境,空靈而不閉塞,章法構圖疏宕而不空泛,他將有限的畫面,在時間過程的暗示下,賦予廣闊的未來想象。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孫志鈞説,周建國的工筆山水畫有鮮明的風格特點:傳統的中國工筆山水畫主要是青綠和淺絳,而他的工筆山水吸收了西方現代因素,畫面有光的應用和色調的處理,構圖上有構成因素。作品以此營造出各種不同的意境,不同於傳統而又有新意,很有時代氣息。
莊小雷作為北京畫院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他認為周建國深愛大自然,對自然的山水草木所賦予的大愛,對於天地人生,永恆的信仰,始終是他的人生追求。他得益於黃土地厚足的文化底藴,把繼承傳統文脈與鋭意創新相結合,探索代表新時代的山水畫,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藝術圖式。在周建國作品中柔韌的形式和強烈的情結,空寂含混的背景與朦朧敍事的物象,這一切構成作品的特殊意味,這種形式和激情正是東方文化的一種潛力與體現。
楊沛璋是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國畫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對周建國比較瞭解。他説建國君性格平實內向,慣獨處靜思,實則內心激情澎湃,胸懷空谷。一方面他痴迷於對家鄉生活如夢如歌的浪漫情調與強烈地重建語言秩序的激情衝動,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又流露出相當明顯的唯美主義傾向的形式創造特徵,以具象的景物形象得以自由地突入心理與精神的深處,顯示出世的理想主義氣質。——如夢境般虛幻,如生活般親切,此乃對建國君作品的深切印象。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山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山西畫院院長王學輝認為,周建國的山水藝術,遊離於大山與厚土間,表達內心與客觀的交互。作品中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在崇高之外多了幾分秀美,在氣勢之中多了幾分寧靜,在力量之中多了幾分柔情。更多體現出一種別樣的生機情趣與人文關懷。與其説他的山水是在畫大山或是厚土,不如説他是在用筆墨為“深愛的厚土”與“心儀的大山”在宣紙上進行着一場曠古的對話。
李桂泱是河北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他説周建國山水作品風格多樣,工寫兼顧,造型生動傳情,畫面構思頗具匠心,寫實而不侷限於具象之中,法度嚴謹而不為法所囿。在傳統繪畫理念和筆墨精神基礎上,借鑑當代廣搜博採,形成崇高壯美蒼莽樸實的寫實畫風。深沉中藴含生機,恢宏中不乏寧靜。這是他長期深入生活與自然造化真誠溝通的必然結果。
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謝永增説,建國先生把藝術之樹根植于山西沃土,長期不懈的耕耘,使他的作品具有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作品渾樸蒼潤,意境醇厚,完美地揭示了高原厚土的雄宏博大。相信他今後還會創作出閃光之作,照耀三晉大地。
人是自然的產物,自然總會給人點這樣那樣的啓發。周建國每次在黃河邊寫生,聽着濤濤黃河咆哮如雷,這大自然的音樂與自通音律的周建國總會詣合共鳴,天人合一,此刻出手的畫總是自然天成,絕對是精品力作。
一個人是畫,一座山是畫,一條河是畫。於周建國而言,常常是人在畫中,畫在山水中……
(圖為周建國和其作品,以及記者釆訪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