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 李亞羣 】夢囈鄉語
夢囈鄉語
作者:李亞羣
於是打電話跟A君煲起電話粥,是呀,他頓了頓説,上高中那會兒廣場真的是最好的去處……
我想起那個圓形廣場,並不是很大,卻好像聚集了所有的陽光,暖得可以射進人的心裏。印象中廣場上總是人頭攢動,滿是祥和熱鬧。廣場中最宏偉的雕塑名曰《綠洲魂》,此刻眼前彷彿出現了了民勤人民抗擊風沙,用生命之水澆灌綠洲的場景。
1
記憶迴轉到公元2000年。
他着一身黑色衣服,硬邦邦的鐵打的身體,但每個冬天都會驅走寒冷,獨佔鰲頭。他的學名叫“火爐”。四四方方的用土快壘起來的,母親抱着襁褓中的我度過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俗稱“炕”。
這些對我來説並不足以吸引我。
暗淡的灰色做背景的牆上,醒目地掛着一尺見方的一張牆畫,畫中的“小燕子”和“紫薇格格”緊緊貼着臉龐,兩雙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看着我。“小燕子真好看!”我的心裏早已經默默“芳心暗許”了。其實我的眼裏只有小燕子,紫薇格格充其量是襯托那可愛活潑的小燕子罷了。在我的童年裏,這部經典的《還珠格格》陪我度過了無數個嚴寒酷暑。不知為什麼,每次會盯着這幅畫看好久。
後來因為搬家,畫也跟着我輾轉了地方。新房間明亮,整潔,傢俱煥然一新,房間一塵不染。這張老畫隨之不再被我拿出來,靜靜地躺在書桌裏安一動不動了。我的心中再也掀不起任何波瀾,新房間裏滿目琳琅的牆畫吸引着我。原來我也是個喜新厭舊的人。
終於,我遺失了這張陪伴我長大的牆畫。
2
我的家鄉民勤,是一個三面被沙環繞的縣城。那兩座大沙漠,像饕餮一樣死盯着這個並不大的地方,好像隨時就要把他收入囊中一樣。
小學三年級是人生最難忘的一年。
也就是那一年,沙塵暴頻繁在老家出沒。但這一年卻是我最難忘的一年。
當老天爺滿臉陰沉,一聲不吭的時候,周圍的一切似乎也變得出奇地安靜。這個時候我們便知道,這是沙塵暴來臨的前兆。
於是沒過多久,狂沙漫天飛舞,還不時發出一陣陣嘶吼。我們早已見慣了這種場面,心裏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
果然,沒過一會兒,班主任就進來了,一臉無奈同時又有幾分擔憂:跑校生在家裏待着,哪兒都不許去,安安靜靜把作業寫完。
和小夥伴們故作淡定,緩緩收拾好作業本,然後在一大羣住校生羨慕和酸溜溜的眼光中揚長而去。
回到家便開啓了一人世界的美好生活。那時候家裏的電視儘管只有中央一台,但《浪漫的事》這部適合大齡青年看的家庭倫理劇在我這裏仍然變得津津有味。透過窗户看着黃沙漫天的世界,心裏暗暗竊喜,要是每天刮沙塵暴豈不是快哉。
那時候壓根沒有想到,民勤的生態已經嚴重到這步田地。
在我高中的日子其實是單調而乏味的。三點一線的高中生活時刻提醒着我:高考就要來臨了。在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日子裏,我拼盡全力,希望能對得起自己的一份付出。
遇到不能回家的星期天,和閨蜜手挽着手去“踏大街(gān)”便是最值得期待的事兒。濃郁的砂鍋湯和入口即化的米線,讓我瘋狂迷上了民勤這座神秘的小城,多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去探尋美食和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4
2014年,我期盼已久的大學生活拉開了帷幕。
大學校園環境賞心悦目,老師博聞強識,我在這裏收穫了很多。大學舍友來自五湖四海,我們互相介紹自己,聊起了自己的家鄉。
在他們眼中,唯一的印象就是“沙塵暴。”
但我並不想過多解釋,因為我的家鄉,正在一點一點發生着改變。
但我自己,彷彿也淹沒在這片花花綠綠的世界裏。
我忙着社團,旅遊,即使有空閒時光也選擇在宿舍“宅”着,大學生活使我變得安逸。
很長一段時間,我忽然覺得這樣的生活令我寢食難安,於是重新拿起課本,走向圖書館。回過頭來我才發現,除了假期那幾天,原來回家的時間變得少之又少,我的確冷落了那片默默養育我多年的土地。
於是回家變成了一種期盼,假期也成了最嚮往的事情之一。
每每回去,母親就根本閒不住,廚房裏滿是她忙碌的影子。煮熟的甜玉米,香甜可口的密瓜,清涼軟糯的涼粉就着母親秘製的調料,每一樣都令人勾魂攝魄,對我而言充滿極大的吸引力。有時候甚至覺得,母親就是天底下最神奇的存在,做的每一樣食物剛好符合我的胃口。
直到今年我才發現,以前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初入職場,縮短了可供休息的時間,離家在外的我,真正體會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無奈與苦楚。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間,想到教案還停留在上週,學生的作業還沒有批改完,便匆匆關上宿舍門,隻身一人在偌大的辦公室繼續奮戰。我一刻也不敢停下,害怕一停下來就落在後面,永遠也追趕不上別人的腳步。
跟家人視頻,習慣了報喜不報憂,看到他們臉上露出了笑容,也將不安定的心慢慢放下。原來家鄉,不光有神秘,還有濃濃的親情。
一個人獨處的時光,家鄉的人和事,一樁樁、一件件在腦海裏變得清晰而美好。
夢裏,我跟在奶奶身後去鄉間的田野裏找黃色小喇叭最多的沙棗花,那香味飄得很遠很遠……我順着這芬芳走過去,迫不及待睜開朦朧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