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無法被燒燬”的禁書,拍出13萬美元天價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題圖丨蘭登書屋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一週前,一本極為特殊的《使女的故事》,在蘇富比拍賣行以13萬美元天價成交。
這是一本絕對無法被焚燬的防火之書。
據製作者企鵝蘭登書屋介紹,這本書印刷在白色耐熱鋁材製成的書頁上,並用航天級鎳絲和不鏽鋼裝訂,即使暴露在1200攝氏度的高温下,也不會有分毫損壞。
該書作者,82歲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女士已經親自驗證了這一點:
拍賣宣傳片中,她戴上厚厚的隔熱手套,端起半人高的巨大火焰噴槍,向自己最心愛的著作噴出巨大的熾熱火流,火舌舔過書頁,書頁毫髮無傷。
事後阿特伍德興奮道:“我從沒想過我會試圖燒掉我自己的一本書……還失敗了!”
為什麼《使女的故事》需要製作這樣一個特殊的副本?
因為“使女的故事”正在現實中發生。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2017年開播的同名美劇,那麼容我贅述一下劇情。
《使女的故事》描繪了一個極度恐怖的未來反烏托邦世界:由於環境污染導致生育率下降,一些美國地區經過血腥革命後建立了男性極權社會。在那個社會中,少數保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迫成為國家的公有財產,被剝奪姓名、自由以及人權,做為“使女”為每個統治者家庭孕育後代。
在《使女的故事》中,使女不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類,而是一台生育機器,一個活體子宮。她們唯一的工作就是躺在女主人身前,承接男主人的慾望,十月懷胎生下孩子,交給女主人,然後再奔赴下一個家庭,重複上述工作。
故事的開頭,使女Offred就在殘暴政府軍的襲擊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兒,她被關進使女培訓機構,學習如何做好一個代孕機器。洗腦和酷刑中,她説出了那段名言:
“我們就是這樣任其滋生……他們血洗議會的時候,我們沒有清醒過來,終止法律的時候,我們也還沒清醒。他們責怪恐怖分子,説這只是暫時的。但沒有什麼是在一瞬間改變的,而像在一個逐漸加熱的浴缸裏,你會在反應過來之前就被活活煮死。”
在美國墮胎政策收緊的當下,這句話尤其令人悚然心驚。
今年5月,《美國政治新聞網》披露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阿利托的一份意見草案,證實美國最高法院可能將推翻延“羅訴韋德案”先例,否定女性自主墮胎的合法權利,允許各州制定更加嚴苛的墮胎法案。
這意味着,今後在很多州,即便是因為強姦、亂倫等特殊情況,女性一旦懷孕,也不得墮胎,她們必須“負責任地”把孩子帶來世間。
鑑於美國最高法院在特朗普的努力下,目前保守派法官明顯佔優,這份“開歷史倒車”的法案,很有可能獲得通過。
為此,美國女性嚇壞了,她們紛紛披上紅袍,戴上白帽,裝扮成使女的樣子走上街頭抗議:
“一切已經開始了,而我們不會沉默!”
結果,出版近40年的《使女的故事》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成了另一羣保守派人士欲除之而後快的目標。
他們瘋狂地向所在地學校、教育機構投訴和舉報,聲稱《使女的故事》中含有大量不必要的色情描寫,並且惡意褻瀆基督教,必須從學校的書架上剔除。
根據美國圖書館協會統計,《使女的故事》成為近兩年被下架最多的禁書之一。
人類禁止和燒燬“不合適”書籍的歷史,幾乎和人類書寫的歷史一樣悠久。
公元十三世紀,西班牙宗教裁判有專門的“燒書節”,用異端書籍做為燃料,舉辦篝火晚會。戰爭前夕的德國,學生會發起“反對非德國精神行動”,數以萬計的書籍被燒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人類歷史上被燒燬的著作至少有幾十億冊。
近年來,被焚燒的書籍減少了,但被下架的“禁書”越來越多。
僅僅去年一年,就有1597本名著在美國校園被迫下架。
因為存在“血腥暴力色情”和“不正確的性別、宗教引導”,這些禁書被憤怒而擔憂的家長舉報。其中包括《殺死一隻知更鳥》《追風箏的人》《動物農場》,甚至《哈利·波特》系列和《指環王》。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雷·布拉德伯裏的大作《華氏451》。
華氏451度是紙的燃點,這本書中描繪了一個禁書的終極場景:消防員的工作不是滅火,而是焚書,哪裏有不合適的書籍,他們就去哪裏撲滅思想的妖火。
部分榜上有名的“禁書”
而不可燃的《使女的故事》,正是對禁書的一次反諷。
“我們希望我們不會像華氏 451 度那樣進入批量焚燒書籍的階段,”阿特伍德説,“但如果不幸真的發生了,我們希望有些書籍將被證明是不可焚燒的——它們將在地下傳播。”
防火版《使女的故事》的拍賣所得,將全部捐贈給美國作家組成的“美國筆會”,用於反對禁書。
美國筆會首席執行官蘇珊娜·諾塞爾説,“這本不可燃燒的書象徵着我們保護書籍、故事和思想免受那些害怕和辱罵它們的人的集體決心。”
這不是美國愛書人第一次對無理的審查制度發出挑釁。
2013年,企鵝書屋為另一部禁書常客《1984》特別定製了一款“防審查版”,書名和作者完全被黑色箔片覆蓋,只有通過觸摸,才能從凹凸中感知到書名。
2019年,《華氏451》也曾出版過一本無字天書,書頁全黑,只有用火焰焚燒書頁時,書上的文字才會顯現。與《使女的故事》正相反,但寓意完全相同。
越來越多中學裏,出現“禁書閲讀俱樂部”,俱樂部成員學生樂此不疲地專挑禁書名單上的書籍來閲讀,因為他們相信,比起新出版的口水讀物,能被特意禁止的書一定更加優秀。
他們説道:“很多時候,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都百思不得其解:這有什麼好禁的?”
消滅思想依憑的“肉身”,似乎是統治者能夠想到的,最簡單的摧毀異議的方式。
不論是屠殺人類,還是燒燬書籍。
而這無疑是極為恐怖的。
因為就像馬伯庸在《寂靜之城》中所描繪的那樣。當一種“不合適”的語言被消滅後,另一種普通的語言就會變得刺耳起來:
起初,人們需要按照“非法詞彙列表”規避不能説的話語,但當“非法詞彙列表”越變越厚,不再實用時,“非法詞彙列表”就變成了“安全詞彙列表”,人們只能實用安全列表中的詞彙講話。
但漸漸的,“安全詞彙列表”也越來越短,終有一天,“安全詞彙列表”變成了一片空白。
於是世界陷入了緘默,人們失去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但書籍可以被焚燬,思維卻永遠是珍藏於每個人的頭腦宮殿之中。
《華氏451》中,覺醒的焚書人選擇在焚燒前,把書籍記在心裏:
“那些書儲存在他們平靜的眼眸之後,完好無缺地等待着將來某一天,那些手指乾淨或骯髒的讀者再來翻動。”
正如阿特伍德在按動噴火槍時所言:
“火焰可以焚燒一切,但有力的文字,永遠不可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