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麗江11月17日電 (記者 劉逸鵬)腳上還蹬着拖鞋,頭髮仍有些凌亂,寬鬆的衣襬擰巴着垂在腰間,和旺寶慢悠悠地將院中晾曬的衣服全部歸攏到繩索的一側,高翹的屋檐不再有絲毫遮擋,實木門楣上雕刻的龍鳳也得以看個完整。已經24歲的和旺寶沒有做出和大多數鄉鎮青年一樣的選擇——到大城市裏闖蕩,他依舊喜歡村落裏的生活。
從麗江古城出發朝一路向北,經歷大概20多分鐘的車程,當路面由瀝青變成大大小小的石頭,當抬頭就能望見玉龍雪山,地處雲南省玉龍縣白沙鄉的玉湖村就到了。路面上的石頭被千百年來的行人和馬匹踩得溜光亮滑,村落裏處處可見流淌着的涓涓溪流。溪水清澈甘洌,冬不竭夏不渾。和旺寶介紹,這是玉龍雪山融化的雪水。
1922年,美籍奧地利學者約瑟夫·洛克曾在這裏進行了長達27年的科學考察和納西族文化研究。在洛克的描述中,這是一個坐擁豐富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小山村。然而在和旺寶的記憶裏,貧窮,一度壓着這個幅員面積只有77.78平方公里的村落“喘不上氣”。
玉湖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和新華清晰地記得,就在10多年前,玉湖村還是麗江壩典型的後進村。吃糧靠返銷、花錢靠貸款、生產靠救濟。看山愁、看水愁是當時玉湖的真實寫照。
“那時,村子裏雖然也有遊客,可環境很糟,遍地馬糞、羊糞。遊玩模式也只是單一的騎馬旅遊,不温不火,大家都還以種地為生,收入很低。”和旺寶記得自己的父母是從2004年之後逐漸忙碌起來的。
在玉湖村黨總支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和旺盛看來,2004年是玉湖村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玉湖藉助地處玉龍雪山腳下的區位優勢和境內發展旅遊具備的資源條件,理出了一條以旅遊業為龍頭的“黨支部+合作社”經濟發展新思路。按照“資源共有、利益共享、人人蔘與、户户受益”的模式,羣眾以旅遊資源和馬匹入股,佔90%股份;村集體以經營場所入股,佔10%的股份,成立玉湖旅遊開發合作社,這座冰山下的美麗村落也真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致富之路。
據瞭解,200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僅為234萬元,旅遊收入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937元。而截至2019年,玉湖村經濟總收入已突破1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已有11320元。
從原先單一的騎馬旅遊到如今豐富的民宿體驗、特色餐飲、旅行拍攝,村內常住居民總計399户1593人,從事旅遊業的就有800人左右。
和旺寶便是中專畢業後專程到成都學習攝影,又重新回到村裏從事旅拍。“每個月至少有20天都在拍攝,平均下來每月在旅拍上就能有1萬元的收入。”和旺寶説,村裏的環境越來越好,來村裏的人越來越多,遊客多了,收入也多了,掙得不比外面少,在家門口還能照顧家裏。
2019年底,玉湖村的旅遊發展又邁出新的一步,“我們和海南一家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在保護好玉湖村周邊生態環境、保護好納西族古村落的前提下,村委會統一招商統一管理,村民利益共同分配。”
和新華深知,生態保護底線是不可以突破的,不能讓大項目來了,原來的生態沒有了。“那麼多年,事實證明,背靠雪山,位於雪山腳下的我們,擁有那麼好的風景,那麼好的資源,優勢突出,只有把環境保護好,守住美麗,村子才能發展起來,以後的路也才更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