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過半,宅家翻朋友圈,隨照片領略了從南向北別樣風景,突發了遊覽的興致,又苦於電子地圖上處處紅黃的擁堵,而不敢遠行,遂把視線鎖定近郊,上京毗盧寺。
毗盧寺在石家莊市郊區杜北公社上京村,距市中心30分鐘的車程,唐代建築,宋、金、元、明、清五代均有修繕,目前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經改名石家莊市毗盧寺博物院。
驅車沿南水北調河道即原來的的石津灌區向西北方行進,路口有巨石題寫毗盧寺的大名,只是時刻上的毗字,是上下結構的田比。一過橋西北向沿柏油小路向前,道路盡頭就是毗盧古寺。
我們到的時候,門可羅雀,可能是20元的門票擋住了芸芸眾生。
購票入內,院內的地勢比外面的道路低了一大截,可以看出整個寺院的結構受外面人工開挖的河道影響很大,西南方向缺失了一大塊,導致寺院並不是傳統寺院的四方形院落,而是一個三角形。
即便如此,毗盧寺博物院的釋迦殿、毗盧殿、文物展室仍呈面南背北的中軸線格局,鐘鼓二樓分列東西,只是山門和照壁向東偏移了一些。
石家莊市毗盧寺博物院,199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保有明代精美壁畫而馳名,出於文物保護的的需要,釋迦殿、毗盧殿均嚴禁拍照,而我們很幸運聆聽了院內工作人員的解説,詳細介紹了壁畫的內容、寺院佛像的建築價值,並與正定隆興寺的大佛進行了比較。
首先是釋迦殿,中塑釋迦牟尼像、背後懸塑的假山,觀世音、文殊、普賢菩薩坐像均是明代雕塑,而兩旁的阿難、迦葉、假山上姿態各異的羅漢,均為現代恢復補塑的,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釋迦殿東西兩側壁畫毀損嚴重,東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西側是漢化的釋迦太子成佛的連環壁畫,西北牆上還有兩幅穿越版的內容。一個是太子盧溝橋告別父母,另一個是太子與孔聖人對話的場景。
在壁畫頂部的山牆則繪有“八仙過海”的畫像,人物造型生動,殿內的木樑能看出當年彩繪的痕跡,只是現在脱落得已看不出內容。
釋迦殿還有一個與我們常去寺院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大殿的四周圍繞着約一米寬、50釐米深的溝渠,進入釋迦殿需要踩着架在溝渠上的石板方能進入。
釋迦殿的身後就是著名的毗盧殿,毗盧寺也因此得名。
毗盧殿的建築呈十字形,建在高1米的月台上,與普通寺院的大殿是一致的。殿前有兩棵1200年的唐代古柏,而工作人員更是自豪的説,這兩株古柏分別是石家莊市第三號和第四號古樹。
毗盧殿內,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明代塑成的毗盧遮那佛,像兩側有石刻香花菩薩,扇面牆正面是清代補繪的二護法金剛。
佛台下方有八大羅漢的浮雕,中央是一隻站立的石獅子的浮雕。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石獅子的雕版是一個機關,打開佛像底座內部有一個空間。據説90年代打開,裏面還有一尊黃色的佛像。
毗盧殿四壁水陸畫共122平方米,計508個人物。下層神像高約一米,中上層神像依次減少,多為大半身,每幅畫均有題字。東側壁畫因為光照較少,保存非常完整,西側則風化嚴重。而最讓人稱奇的是毗盧殿壁畫不是我們想象的平面壁畫,在工作人員的冷光燈側照下,能看到層次分明的天王鎧甲,其精緻令人歎為觀止。
工作人員還介紹毗盧寺壁畫與甘肅敦煌、北京法海寺、山西永樂宮壁畫並稱為我國最負盛名的宗教壁畫,但其他三家描繪的只是某一教派的內容,唯有毗盧寺壁畫集儒、釋、道三教於一堂,集三教人物於同一畫面,氣勢壯觀、富麗堂皇。
最後的大殿是文物展室,裏面展列了石家莊地區的部分石雕文物,其中有一對一人高的漢代石人俑,和剛剛上映的姜子牙片頭的説書俑非常神似,但這裏是一男一女,成了雙對。
展室中還有八枚宋代錢幣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與旁邊的清朝銅錢相比較,除了款子不同,倒是沒有什麼區別。
半日遊覽了毗盧古寺,即增長了知識,也避開了人羣,在工作人員的引導和介紹下,惡補了祖國建築和繪畫方面的諸多知識。
感謝關注欣聞奇摘,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致力分享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