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美麗的山峯,在藍天下舒展着曼妙的身姿,淡淡的山霧映襯下,似一片連綿不絕的綠色錦緞,壯美而神秘。如果僅僅是山,那麼或許就僅僅是泥土和石頭的堆積。但因為有了綠樹和山花,那這山就千姿百態,有了不一樣的韻味,有了“橫看成嶺側成峯”的絢麗。高峯谷建設成為綠色的氧吧和生活的樂園,這樣的發展是個漸進的過程,在美景面前,人們深切地感受到發展的艱辛和巨大的推動力之下,其原始的自然美已然顯山露水,並終將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
海拔900米的高峯谷,1000多畝的梯田是綠的海洋,我們沿着綠海的脈絡,走進這片綠雲裏。世界上最大的螞蟻雕塑、福建省首座無動力探險樂園、平和首座高空玻璃橋盡在眼前。依山而建的玻璃棧道可以俯瞰整個景區全貌,大自然神奇風光觸手可得。在半山腰,看縹緲的晨霧,聽着山間的鳥鳴,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氣。一朵朵野花的盛開,綻放出一叢隱匿的翠綠。山如眉峯聚,我能在山脊那個柔和的角度上,結一小屋嗎。讓小屋在綠的底色上增加一種靈動的色彩,為山的美景裝飾一種生機,增加一點情調。如果可以,我還想用滿樹的繁花來點綴小屋。花最好是常開的,就像風中人們最熟悉的桂花和玉蘭的香氣。在這裏,可以是高峯谷山坡上成片成片的黃花雙莢槐;或是茶園裏的茶花,素潔淡雅;也可以是紫藤花,花開時,在浪漫的花海看風中的紫藤搖曳,一如紫蝶翩然起舞,美不勝收。屋外可以有各式的花,但中間那幾畦泥土上,要種些果蔬,純天然的,撫種它們是樂趣,也是口腹的享受。疏疏的籬外,一條小小的路,供我行到山崖的盡頭,那裏足以舉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顧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綠野阡陌。適於心靈散步,眼睛旅行,我可以在這一片廣袤的空間中游目騁懷。樹叢裏影影綽綽地泛出松鼠調皮跳躍的影子,陽光照在初生的枝葉上,晶瑩的嫩葉薄如蟬翼,有綠的影子,透明得呼之欲出,春的味道愈來愈濃……有了這些蒼翠的生命力,山也不再沉寂,變得有了厚重的韻味。各種各樣的綠植,它們向人們展示的是美,是希望,是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高峯谷景區的“天泉道”,取自王陽明的《天泉論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登天泉道,在進行“森林浴”的同時,還可品味“心學四訓”的智慧。天泉亭旁,弘一法師李叔同先生的青銅塑像默然屹立,“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的送別曲恍然在耳邊迴響,而我們,懷着美好的念想行走至此,是不是更應該守護自己內心的那份最初的純淨呢?
一個個模塊化的集裝箱酒店由低到高,如“堆積木”一般,房間內配備所有傳統酒店的住宿用具。在山的懷抱中,猶如花兒破蕊,隨着光明綻放的一刻。當冬暮的夕陽,變化詭譎的雲彩,排列成覽不盡的圖案,遠山近樹染成一片金黃時,集裝箱式的小屋會在光影中恬靜得像一幅畫。夏夜裏晚風習習,夜幕低垂,那一間間房子,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隨着燈光的閃爍,散發出柔和的光芒。每一顆星星都會構成一份聯想,也會勾起幾許回憶,幾分憧憬,幾分惆悵。在秋月清明的晚上,在屋前的木桌前品茗,用高峯谷的山泉水,泡上一杯“天泉道”,山風裹挾着茶香和花氣撲鼻而來,可以愜意得如同古人,如同山中的神仙精靈。瀰漫的雲霧似乎像是七仙女織成的雲網,將人們籠罩在雲裏霧裏。如此美妙的光景,讓平凡的人生,在片刻之間見證了不平凡的時光。
漫山的蒼翠,並不缺乏身姿妙曼的樹。面對神奇的大自然,所有的筆墨都有停滯的感覺。我們用筆描繪詩情畫意,用心抒寫我們的發現,我們的感受。那些山水卻是從容淡定,以自己的方式舒緩而寫意地存在。一座山谷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遐想,延展了我們的視野,那麼,只是簡單的走馬觀花,或許,很少有人可以感受到山的深沉,只有靜下心來欣賞景觀的時候,才能切身體會到高峯谷與眾不同的一面。四季如春的高峯谷,可以看到在綠樹叢中飛行的燕雀,不時地鳴叫出聲聲歡快的哨語。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流光歲月,如此多姿。讓前來觀賞的人們看到了事物的變遷與永恆,在閒情記趣中體驗和傳播“九龍江精神”。
作者簡介
. ~..
江惠春,魯迅文學院海峽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漳州市薌城區作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一百棵樹的故事》《行走薌城》《大師足跡》《薌城文藝》等文化期刊叢書主編。
朗讀者簡介
. ~..
任肖明,南靖縣實驗小學原副校長,退休教師。
來源:閩南日報
閩南日報社網絡中心、專副刊部出品
音頻製作:任肖明
圖片提供:閩南日報美攝部
編輯:陳靜 值班主任:黃遠林 策劃:吳榮光 值班總編輯:賴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