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蓮花盛開茶香遠
文/魏佑湖
蓮花山位於泰山東麓,萊蕪南部,其南面是新泰,北面為萊蕪,是兩地的界山。蓮花山海拔994米,為萊蕪境內第一高山。原名新甫山、小泰山,漢代改成宮山。自唐代以後,因其“九峯如蓮”,“九峯攢翠,蓮靨半吐”,“九頂聳峙,列若芙蕖”,而稱為蓮花山。
如果您走進萊蕪的蓮花山,你會領略到這座山:一半是脱俗,一半是煙火,一半是過往,一半是未來。定會讓你尋找到一個心靈的原鄉。
清康熙萊蕪知縣葉方恆在《遊新甫山》的詩中有:“嶽東古新甫,其形作蓮花。俗因以之名,齊魯相矜誇”的詩句,道出了人們對蓮花山這個名字的來歷與喜愛,蓮花山之名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文化內涵豐富,可謂雅俗共賞。蓮花山其地質地貌形成於數億年前,山高水長,草深林密。蓮花山地理位置獨特,有一個天然的小環境、小氣候,其土壤、氣候、水源等優越的自然條件,都適合茶樹生長。風景秀麗,其山前為4A級旅遊景區,山後為3A級旅遊景區。
蓮花山是萊蕪的第一高山。蓮花山的地形地貌受其成因的影響,以及流水侵蝕和風化作用,逐漸形成了山勢陡峻、重巒疊嶂的中山地形和連綿起伏、坡度不大的低山丘陵等剝蝕地類。山體的中部地形較高,東西兩邊較低,山脈主體為東西走向,從蓮花山頂的蓮花尖延袤下行的蓮花峪與蓮花河,可謂峯高谷深,山高水長。蓮花山以其山高林密、風光秀麗而成為名山,山陽人文歷史悠久,山陰自然景觀迷人。境內地處山陰,雖以自然景觀為主,也在不斷深入挖掘與大力開發人文景觀。它有三十六山頭,七十二深谷之稱。主要山頭有新甫山、萬丈崖、雞鳴山、天竺峯、香爐山、蓮花尖。觀音聖像就座落在蓮花山的最頂端。蓮花山由蓮梗峪、魔幻峪、天瀑峪、白雲嶺構成三大景區,有120餘個景點。蓮花山山峯突兀,穿雲摩天,氣勢磅礴,巍然壯觀,山中危巖嶙峋,溝壑縱橫,奇石幽洞,高瀑險潭比比皆是,可謂移步換景。山中松青柏翠,花木繁茂,風景絢麗,歷史文化遺蹟豐富。著名的“宮山夕照”和山頂湖泊——南海,成為萊蕪乃至山東的特有景觀。被譽為“萊蕪山水大觀園、齊魯第一觀世音”。當您信步茂密的叢林中,聽鳥語喃喃,嗅松香陣陣,一定會有“鳥似有情依客語,鹿知無害向人親”山林野趣所陶醉,在純淨的森林風光裏沐浴人們疲憊的身心,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
蓮梗峪,因山峪彎曲似梗而托起山頂之蓮花而得名。谷中飛瀑流泉,野花成片,鳥兒成羣,別有天地。洗心池意為洗心絕塵,開始步入佛門淨地之意,為進山第一景。蓮花門,上刻蓮花圖案,下刻漢字“門”,別有意味;羣獅出山,龜探頭,徑書巖,護法門神等怪石惟妙生動。淌銀嶺,光亮如白銀下湧,氣勢壯偉。蓮花山是一座佛山。如果你走進山林,傾耳細聽彷彿能聽見佛的心跳,撲在山的懷抱,就能聽到佛的心聲。如果微風吹來它又像一雙温柔的手在撫慰着我們的靈魂。這裏的風呼吸着,山呼吸着,整個山上的一草一木都在呼吸着。它又與我們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恰似天人合一,使我們躁動的心會慢慢沉靜下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蓮花山不但有仙,而且有龍,所以靈氣盈霄。其著名的是“凍凍台”瀑布,瀑布長約300多米,夏天山洪暴發,似銀河倒掛,瀑流從天而降,又象一巨龍出山,擺頭擺尾,吞雲吐霧,咆哮翻滾,以劈山撼嶽之勢衝出蓮花山,着實駭人心魄。冬天瀑流化作晶瑩奪目的冰凌,銀光寒影,放眼望去似鑲嵌蓮花山中的天鏡,十分奇異而壯美。蓮花山有三潭三瀑,真乃三瀑成串,三潭連珠,人勞累頓消,而興致盎然。山上草木茂盛,石刻滿目。山上的每一株大樹,彷彿都是觀音身上的臂膀;山上的每片綠葉,彷彿似水的蓮花盛開在漫山之中,有生命、有呼吸、有靈性;山上的每道溝,每一面坡,彷彿都藏着深深的禪語。蓮花山無處不充滿祥意,整座山彷彿是一部巨大的佛經。石刻的映襯更增添了厚重和雅韻。山上的溪流、清泉與瀑布是那麼清澈碧綠,彷彿是蓮花山灑下的源源不斷的淨水,潺潺的流水彷彿是一聲聲的禪音。蓮花山它本是億萬片綠葉手挽着手圍起來的,這億萬片綠葉簇擁着一座慈祥的觀音,山上的每棵小草,每一片綠葉都彷彿開過光,一草一木都有靈性,一花一葉彷彿都是佛語。讓您最美好的祝願在這裏留下希望。
瀏覽蓮花山您不但能留下最美好的願望,您還能領略到這裏的自然景觀,峽谷鶯歌,便是最美的自然風光。觀峽谷,賞怪石林立、聽流水潺潺、看山清水秀、聞鳥語花香。那飛流直下的瀑布,是它地裂般的怒吼;那潺潺而流的小溪,是它優美的傾訴;那汩汩而湧的泉水,似悠揚的琴聲在山澗回應。如果您置身其中必定有一種震撼,一種暖流,一種感動,從心中升騰。這裏的水是最純淨的,哪怕只有一捧,也能裝得下整個藍天;這裏的風是最柔的,每一縷山風彷彿都是佛的呼吸,深深地吸上一口,彷彿能感受到佛的氣息。
如果您還想欣賞江南水鄉的曼妙與多姿,那你就登天梯,過蓮花飛瀑,到達“蓮花南海”。“蓮花南海”是山東第一高山湖泊,斗山頂巨型觀音雕像,而稱之為“南海”。南海面積16400平方米,總蓄水量18萬立方,山頂藍天、白雲、綠樹、觀音、寺廟倒映湖中,構成蓮花山特有的湖光山色。您不免水上划船,慢慢欣賞這裏多彩的山水,水清澈見底,水中魚蝦清晰可見,可垂釣,可游泳 ;或船上品茶或放歌,或在“海”中戲水,均能讓您飄然步入仙境,惠受大自然的恩賜和陶冶,會使您心曠神怡。這一切使我們深深的感到“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閒。”走進心靈的家園,流連忘返。
蓮花山漫山遍野的綠色層林和充滿神奇感的古木秀株散發出原始森林的深淵幽密。其樹種之多,年代之久,覆蓋之密,都是其他山所少見的。尤其是松柏,不管是土質疏鬆的平原山坡,還是懸崖峭壁上,都有他們挺直或彎曲的身影;其次,經年的老藤樹纏花攀木,愈發增添了蓮花山的幽密。
蓮花山的自然風光與旅遊景觀,為把蓮花山茶葉基地打造成集旅遊觀光、休閒養生、採摘體驗為一體的旅遊景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蓮花山土壤質地以砂壤分佈為主,成土母巖屬花崗岩頁岩與灰巖風化形成的山地棕色森林土,呈微酸性至中性。其中薄層土分佈在裸岩較多、植被較少的陰坡、半陽坡;中層土分佈在植被較多的陰坡及坡度較緩的陽坡、半陽坡。其土壤適合多種植物以及茶樹生長。
蓮花山歷史文化悠久,據記載:秦皇漢武都曾在此駐蹕,秦漢之際的仙人安期生在此寓煉,仙風茶韻,綿綿不斷。到漢武帝時,漢武帝非常仰慕神仙,他聽説安期生在泰山東麓的仙人山隱居,便借到泰山封禪之由,專門到蓮花山一帶的仙人山、鳳凰山拜見安期生,沒有見到安期生感覺非常遺憾。候神官公孫卿便引領漢武帝觀看了安期生與蓮花仙子留下的仙蹟,漢武帝便命人在蓮花山上建瞭望仙台和行宮,還將蓮花山改成宮山。傳説漢武帝臨走時還將安期生喜歡喝的茶採了帶回宮中飲用,以期同仙人一樣長生不老。東漢以後,有人在安期生與蓮花仙子遺留下的仙蹟旁題寫了篆書“仙溪”與隸書“浴鶴”,至今,仙蹟與題刻依然存在。蓮花山位於泰山東麓。歷代帝王封禪泰山,必然受到波及和影響。秦皇漢武封禪泰山並由此東巡海上,留下了“問俗久傳秦禪地,逢人爭道漢離宮”的佳話。站在安期生修練的仙人山上,西可遙望岱麓,南可“宮山一覽”。秦皇漢武數次封禪的梁父山,也與蓮花山毗鄰。正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萊蕪蓮花山的仙釋文化。又由於這些人都留有與蓮花山茶的傳説,形成了蓮花山的仙風茶韻。唐代有雷音茶的傳説,明代寓萊文人雪蓑子也經常暢遊此山,採藥採茶,留下了《燕茶》《雪夜煮茶》的詩,明人王應修《新甫懷古》詩中有:“汲泉共茗碗,敲火爇松枝”的詠茶詩句。清人蔣大慶、王恩霖、劉汝僖遊蓮花山時,分別留下了:“亂積祖堂草,濃煎釜灶茶”,“恰值黃花開古剎,煎茶欣共老僧閒”,“紅爐宿火燃松節,活火煎茶聽竹題”的詠茶詩句。這些詩句充分説明蓮花山一帶有悠久的種茶歷史與飲茶習俗。六十年代,萊蕪“南茶北引”的茶樹,主要分佈在蓮花山流域,至今還留有許多老茶園和老茶樹,證明此地適合茶樹生長。
萊蕪人自古有飲茶的習慣,自明清以來就流行喝“幹烘茶”,萊蕪不僅歷史上有喝乾烘茶的習慣,同時也是作為幹烘茶的貿易集散地,故被稱為“萊蕪老幹烘”。自明代安徽黃大茶引入境內,經過萊蕪人的貿易集散,流行於魯中山區,被稱為“萊蕪老幹烘”,當時茶棧很多,除吐絲口外,相傳茶葉鎮也是茶的貿易集散地和南北中轉站,貿易者無數,但能始終堅持下來的不多。萊蕪呂氏,自第一代呂清梅經營茶業開始,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傳承六代至呂守祥,創辦了五福茶業公司,改進經營模式,改良加工工藝,樹立品牌意識,把“萊蕪幹烘”註冊為“齊魯幹烘”,實現了華麗的轉身,建立“齊魯幹烘”茶葉基地,恢復了“南茶北引”老茶園,在此基礎上,發展到萬畝生態茶園。創建茶品牌、弘揚茶文化,讓茶飄香蓮花山。
蓮花山是上天的傑作,是大地的恩賜,像是佛的化身。蓮花山彷彿隱藏着跳動着一顆碩大的佛心,身在山中,您彷彿置身於佛的懷抱。您若能來到裏,那必是緣分的指引,佛的教化。相信您來過後,定會受到一次脱胎換骨的洗禮,您會深深領略到,蓮花山就是您心中的山。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魏佑湖:濟南市萊蕪人,萊蕪文化英才。中國作家交流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市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理事,濟南市吳伯簫研究會理事,萊蕪區散文學會副會長。北京東方騰飛文化有限公司文學顧問,教育部“新課標無障礙經典閲讀”專家。著有文集《魚躍鳶飛》、詩集《山音海韻》、《清柳河溪》,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壹點號當代散文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