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為了尋找百年極危物種——大花石蝴蝶和竹生羊奶子的蹤跡,總枱央視記者跟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科考隊走進雲南蒙自天坑,並用鏡頭詳細記錄下了這次科考的全過程。

昨天(19日),記者和科考隊找到了雲南蒙自大天坑冷泉天坑的入口,但由於這個大天坑深達百米,再加上暴雨連連,上下坑都面臨不少難題。因此科考隊提議,先去老寨小天坑,熟悉地理環境、進行科考並做技能訓練。

大小天坑有啥不同 記者現場揭秘

大小天坑有什麼區別?

記者在這裏又遭遇了什麼?

來跟隨總枱央視記者的鏡頭一探究竟

這個天坑和之前的相比,更加容易被發現;和上一個大天坑茂盛的植被不同,這一個出口是裸露在外面的。但是要過去,還是沒有路。不僅周圍的石頭非常尖鋭,腳下也容易打滑。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第一眼看上去,小天坑近在咫尺,但真正走起來,每一步都很艱難。通往小天坑的路,幾乎是在眼前這些石頭縫裏踩出來的。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雖然不像大天坑那麼泥濘潮濕,但每一步踩下去都要多留個心眼,不然很容易被尖石擦傷;和大天坑樹木茂盛相比,這裏的灌木叢雖然不高,但分佈很密實,而且大多樹枝都帶刺,一不小心就會掛彩。

儘管記者已經接受了為期兩週的訓練,對SRT這些設備有了初步瞭解,但是在實戰面前,教練也不敢大意,再次重複起了訓練口令。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小天坑是一個發育不完全的陷坑狀的構造,一側是溶洞,一側是塌陷的淺坑。它的坑壁和大天坑幾乎一樣陡峭,但攀爬難度和工作強度都小於大天坑,因此選擇在這裏進行熱身訓練,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為大天坑“熱身”!走,去小天坑實訓

在下坑之前,教練介紹,這次採用的辦法是常見的SRT綜合技術。SRT綜合技術是在單繩的基礎上再加一道安全系統,相當於雙重保障。

進入小天坑記者有什麼發現?

科考隊實現了哪些預設目標?

科考隊隊員、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張挺介紹,來小天坑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採集種子,一是進行下大天坑前的適應性訓練。

對於記者來説,入坑是體能和毅力的雙重考驗。科考隊教練要求,上下坑都要按照規範的技術要領來進行,各種不規範的操作都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科考團隊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要認真專注,全力以赴,合作無間。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從坑口到達坑底這一路的不易,首先就想到了“蜘蛛人”這個詞。在城市高樓大廈外牆立面上,小心翼翼作業的“蜘蛛人”。

在教練的帶領下,大家身體緊緊貼着天坑的坑壁,雙手交替使用在坑壁上橫移,腳下更是小心翼翼、步步驚心。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到達小天坑的坑底

從下往上仰視

第一印象就是太美了!

這個坑口的造型如同一個盛開的馬蹄蓮花,藍天白雲、樹木花草、鐘乳石柱這些景觀都一一盡收其中;秋風吹過,雲在流動,花香飄散,樹葉婆娑,這自然真實的大美瞬間,頓時讓人忘記了這一路過來的疲憊。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春華秋實,是常規對物候的觀察。但是在雲南南部天坑,這裏的熱量和水分非常適合植物生長,這體現了氣候和生物的多樣性。

行進的節奏並沒有被眼前美景耽誤,稍作休整後,科考隊開始進行天坑底部的探索。隊員想要先進溶洞,但在進入溶洞之前,需要跨越洞口的巨石。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天坑植物美不美?小天坑帶來了意外驚喜

對小天坑有了基本的踏查後

科考隊開始採集標本和種子

經過隊員耐心細緻的識別和科普

天坑植物的神秘面紗一一揭開

大自然的奇異,造就了天坑的懸崖峭壁,懸崖峭壁上生長的天坑植物,更讓人過目難忘。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迎風綻放的

風鈴草

雖然枝葉纖細

但蘭花成串,花形如風鈴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正在花期的

花石蝴蝶

花開在坑壁,花絲有絨毛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含苞待放的

光葉秋海棠

小巧玲瓏,花冠成簇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仔細觀察小天坑溶洞的坑壁,一塊塊石頭被風雨鑿刻出千奇百怪的造型。在坑壁上,科考隊還發現了眾多苔蘚植物的成員。這些看似微小的生命,默默地生長在天坑裏,但又倔強地把生命的觸角,延伸在周圍的懸崖峭壁上。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藉助微距鏡頭和高倍相機,科考隊還發現了隱藏在眾多植物羣落中的小昆蟲和小動物,天坑不僅為植物遮風擋雨,還給這些小昆蟲和小動物搭了一個安樂窩。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但對於它們來説,並非高枕無憂,眼前這種高度不過三四公分的小草,卻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捕食者”。

臨近下午時分,科考隊連同記者從小天坑返回地面,總體來説有驚無險,科考隊也如願採集到了很多標本和種子。

但是,消失百年又在天坑及周邊區域重新發現的極危物種

大花石蝴蝶竹生羊奶子,記者始終還是沒有看到它們的真容。

明天科考隊將進入大天坑

這一願望能否實現?

又會有哪些新發現?

一起繼續關注!

(總枱記者 張勤 建春 朱江 樹林 張博 李卉 朱姝 為夷 尚瑩 雲南台 聞潤 楊楠 胡文)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50 字。

轉載請註明: 天坑生物探秘丨去大天坑有點難?走,先去小天坑熱個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