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要遊遍全國,一方面看盡各種山水的曲折變化;一方面到了某處,便發現某時代某家山水的根據,便十分注意於實際對象中去研究那家那法,同時勾取速寫稿,並且以自然的無窮豐富,我也就在實際的對象中,去控索各種各樣的表現方法。
2、 畫山水要有神韻,畫花鳥要有情趣,畫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圖畫取材,無非天、地、人。天,山川之謂;地,花草、蟲魚、翎毛之謂,畫花草,徒有形似而無情趣,便是紙花;畫人最複雜,既要有男、女、老、幼之別,又要有性格之別,更要有善、惡、喜、怒之別。
3、作畫運用中鋒有兩法:一是劍脊法,線之中間留有一條白痕,兩面光,宜畫秋樹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一是圓柱法,線之中間有一條黑痕,兩面光,畫巨石常用,畫樹亦可。
4、積點可成線,然而點又非線。點可千變萬化,如播種以種子,種子落土,生長成果,作畫亦如此,故落點宜慎重。《芥子園》中論畫點,似嫌過板,法宜活,而不宜板,學者應深悟之。
5、點點染染,用筆運墨宜分明,但又不要太分明。應該既分明,又不分明為妙。畫春光明媚,點染不必太分明,宜求其通體光潔,此是以不分明而求分明。畫湖山煙雨,點染宜分明,當於筆跡間得雨意,墨韻中出煙霧,此是以分明而使不分明。畫法善變,學者可以一試。
6、用墨有:濃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淡墨法、潑墨法、焦墨法、宿墨法。作一幅畫,均可巧妙運用。倘能極其自然,即得上乘之奧秘,可謂之法備。
7、筆力透入紙背,是用筆之第二妙處,第一妙處,還在於筆到紙上,能押得住紙。畫山能重,畫水能輕,畫人能活,方是押住紙。
8、作畫最忌描、塗、抹。描,筆無起伏收尾,也無一波三折;塗,是僅見其墨,不見其有筆,即墨中無筆也;抹,橫拖直拉,非人用筆,是人被筆所用。
9、七種墨法齊用於畫,謂之法備;次之,須用五種;至少要用三種;不滿三種,不能成畫。
10、今人作畫,不能食古而不化,要出人頭地,還要別開生面。我用積墨,意在墨中求層次,表現山川渾然之氣。有人既以為墨黑一團,非人家不解,恐我的功力未到之故。積墨作畫,實畫道中的一個難關,多加議論,道理自明。
11、作畫不怕積墨千層,怕的是積墨不佳有黑氣。只要得法,即使積染千百層,仍然墨氣淋漓。古董有“惜墨如金”之説,這是要你作畫認真,筆無妄下,不是要你少用墨。世間有美酒,就是要善飲者去嘗。中國有墨,就是要書畫家盡情去用。善水者,可以在小港中游,也可以在大海中游;善畫者,可以只作三兩筆使成一局佳構,也可以潑鬥墨而成一局好畫。
12、看畫如看美人,其丰神骨相,有肌體之外者。今人看古蹟,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實,殊非賞鑑之法。
13、 山峯有千態萬狀,所以氣象萬千,它如人的狀貌,百個人有百個樣。有的山峯如童稚玩耍,嬉嬉笑笑,活活潑潑;有的如力士角鬥,各不相讓,其氣甚壯;有的如老人對坐,讀書論畫,最為幽靜;有的如歌女舞蹈,高低有節拍。當雲霧來時,變化更多,峯巒隱沒之際,有的如少女含羞,避而不見人;有的如盜賊亂竄,探頭探腦。變化之豐富,都可以靜而求之。此也是畫家與詩人着眼點的不同處。
14、淡墨法。墨瀋翁淡,淺深得宜,雨夜昏蒙,煙晨隱約,畫無筆跡,是謂墨妙。元王思善論用墨,言淡墨六七加而成深,雖在生紙,墨色亦滋潤。可知淡墨重疊,渲染斡皴,墨法之妙,仍歸用筆,先從淡起,可改可救。後人誤會,筆法寢衰,良可勝嘆。
15、濃墨法。晉唐之書,宋元之畫,皆傳數百年,墨色如漆,神氣賴此以全。若墨之下者,用濃見水則沁散湮汙。唐宋畫多用濃墨,神氣尤足。
16、畫用宿墨,其胸次必先有寂靜高潔之觀,而後以幽淡天真出之。睹其畫者,自覺躁釋矜平。墨中雖有渣滓之留存,視之恍如青綠設色,但知其古厚,而忘為石質之粗礪。
17、古人謂山分朝陽山、夕陽山、正午山。朝陽山、夕陽山因陽光斜射之故,所以半陰半陽,且炊煙四起,雲霧沉積。正午山因陽光當頭直射之故,所以近處平坡白,遠處巒頭黑。因此在中國山水畫上,常見近處山反淡,遠處山反濃,即是要表現此種情景。
18、 是必多讀古人論畫之書,多見名人真跡,朝夕熟習,寒暑無間,學之有成;而後遍遊名山大川,以極其變,發古人所未發,為庸史不能為,筆法既嫺,可言墨法。
19、 名家歷代真跡,以古人之精神萬世不變,全在用筆之功力,如挽強弓,如舉九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強,不能自然,自然是活,勉強即死。
20、 學畫無止境,全以用筆為重,剛柔得中,不悖古法,千變萬化,出奇無窮可也。筆法必好學深思,朝夕靜觀。得名畫佳品,玩其一點一畫,起訖分明,即不蹈於魔障。軟弱是清代通病,練習不懈,時時揣摩有得耳。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