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好鼓浪嶼文化之“魂”
左圖 風光秀美的鼓浪嶼。 下圖 遊客在鼓浪嶼歷史文化陳列館內參觀。 (資料圖片)
福建廈門鼓浪嶼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館”“音樂之島”“鋼琴之島”,見證了近代以來東西方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島上優美的環境、濃厚的文化氛圍、各種風格的建築吸引着眾多遊客登島遊覽。但遊客的蜂擁而至,一度讓鼓浪嶼因過度商業化、基礎設施缺失、環境質量下降等原因而飽受爭議。
直到2017年,“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式掀開了鼓浪嶼保護與發展的新篇章。廈門市採取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模式,通過科學規劃和系統實施,從城市格局、歷史建築和宅園、景觀環境、社區文化傳統等不同層面開展遺產保護工作,讓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
遺產保護形成精細體系
鼓浪嶼位於廈門九龍江出海口,是一座面積僅1.88平方公里的島嶼,與廈門市區隔着600餘米寬的鷺江海峽遙遙相望。“這600米寬的鷺江海峽就像是時光穿梭器,將市民遊客從現實擺渡到歷史,或從歷史擺渡到現實。”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主任蔡松榮感慨地説。
隨着渡船慢慢駛近鼓浪嶼,島上巴洛克式、羅馬式、希臘式等風格的建築也逐漸從綠樹叢中展露身影。這個狹小的海島由自然景觀、歷史道路、公共管理機構、駐島機構、社區公共設施等歷史建築以及其他文化遺存等遺產要素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社區,是東西方多元文化碰撞和交融的體現,更是近代中國文明發展進程的一個縮影。
來自北京的宋燕鵬與妻子走在潔淨幽雅的柏油小路上,給孩子講述鼓浪嶼的歷史文化。宋燕鵬告訴記者,他們計劃在島上住兩天,讓孩子更深地感受歲月沉澱下來的濃厚文化。
為了保留這份東西方交融的多元文化,促進歷史文脈傳承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廈門市政府頒佈實施了《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修編了《鼓浪嶼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鼓浪嶼歷史建築保護與利用導則》等文件,讓鼓浪嶼文化遺產保護形成精細體系;建立了以高校、專業機構專家為主的專家庫,加強培養系統內專業人才,全面提升保護修繕、活化利用、價值研究、文化展示等保護管理水平;構建全島建築安全保障體系,及時推進排危和修繕工作;堅持“加強歲修,減少大修”的原則,重點開展三一堂、三落姑娘樓、八卦樓等核心要素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
“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逐漸從單純保護視野轉向可持續利用的目標追求上來。”鼓浪嶼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島上有97棟歷史風貌建築、7棟文物建築用於開辦各類家庭旅館、文化場館,已有15個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展示館向遊客開放。
鼓浪嶼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鼓浪嶼作為“文化遺產地、居住社區和文化旅遊核心區”的實際,着眼於構建保護管理體系、促進社區永續發展兩個工作核心,鼓浪嶼在健全長效機制、落實精細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如今,登上鼓浪嶼,可以聽到中斷70餘年的菽莊吟社再次響起了朗誦詩歌的聲音,可以看到中南銀行舊址上建起的中南銀行專題館,正通過圖文、多媒體、互動體驗等方式向遊客展示中南銀行的歷史痕跡……
文化傳承融入日常生活
鼓浪嶼擁有很多別稱,但最著名的是“琴島”。早年傳入的西方音樂經過百年積澱,形成了鼓浪嶼獨特的音樂性。曾幾何時,島上音樂之風盛行,幾乎家家户户都會傳來優美的鋼琴聲。
然而,隨着鼓浪嶼旅遊的興旺,商業化氣息逐步蓋過了文化氣息,以家庭音樂會為代表的音樂文化傳承一度面臨斷檔的危險。直到2008年,廈門市政府決定推進鼓浪嶼申遺工作,開始一件一件重新梳理島上的文化遺產元素,原本蒙塵落灰的珍寶逐漸恢復昔日的榮光。
“物質承載這些文化精神,我們也希望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活態傳承。”蔡松榮説。
2019年以來,鼓浪嶼陸續舉辦了斯克里亞賓國際鋼琴比賽、鼓浪嶼合唱節、鼓浪嶼詩歌節等文化活動,新增舉辦了“絲路意藝”中意高端文化交流暨意大利當代藝術作品展、賀蘭山岩畫藝術作品展等多場文化藝術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及中外文化音樂愛好者參與。
“鼓浪嶼申遺成功以來,廣大幹部羣眾始終堅定‘申遺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的信念,按照‘三個加強’‘三個提升’‘三個整改’‘三個理順’的要求,加快促進鼓浪嶼文化迴歸,讓鼓浪嶼的歌聲、琴聲、讀書聲越來越濃。”鼓浪嶼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把每年的7月8日確定為“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日”,鼓勵單位和個人通過口授傳承、家庭音樂會、文化藝術作品等參與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通過“以獎代補”政策,扶持“鼓浪語”文化藝術社羣、菽莊吟社、鼓浪嶼合唱團等文化藝術社團近20個,每年獎補各種類型的家庭音樂會、庭院音樂會、詩歌沙龍、社區博物館、最美庭院、最美驛站等項目300餘個;出台“社區博物館”獎補政策,鼓勵居民、商家利用住宅或經營場所展示建築史、家族史等。一系列新舉措使鼓浪嶼的文化內涵得以彰顯,優秀的文化遺產得以逐步融入社會、融入生活、融入時代。
科學治理提升居民幸福感
鼓浪嶼是以歷史國際社區的名義申遺的,申遺成功離不開島上居民的愛護。
“6年前,我剛搬回鼓浪嶼,叫賣聲、喧譁聲響成一片。”島上居民鄭南輝説,“申遺後,叫賣聲少了很多;限客分流後,喧譁聲也沒那麼多了。我也能潛心寫書法了。”居住環境靜下來了,鄭南輝的心也靜下來了,書法作品的數量大幅增加,有的作品還入圍了“文化復興、砥礪前行——中華文化復興踐行者走進迪拜”主題郵品。
為了還島上居民一片清靜,鼓浪嶼管委會通過限制遊客數量和市民、遊客分開登島等方式,在保障市民進出鼓浪嶼方便的同時,提高鼓浪嶼旅遊質量與舒適度;針對9條主要道路250多家餐飲、零售商家開展經營整治,明確7種涉及油煙、噪音、環境污染等禁止性業態和禁止性商事模式。
鼓浪嶼是一個人文社區,數百年都以社區形態存在,它獨有的文化也是依附着社區而盤活,而社區必不可少的就是居民,尤其是原住民。近年來,鼓浪嶼管委會始終在全島綜合治理創新中發揮牽頭協調作用,先後建立了鼓浪嶼市民服務中心、綜合管理中心、文化遺產監測中心等平台,實現信息互通,資源整合,科學治理。
同時,秉承多元共治的優良傳統,鼓浪嶼組建了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庫、監督員、志願者等隊伍,引導成立公共議事理事會、家庭旅館協會、商家協會等多個自治組織,形成多元參與的治理模式,近2萬名常住居民的幸福感持續提升。
未來,鼓浪嶼管委會將繼續針對商業品質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歷史建築消防規範、歷史遺留問題等難點求突破,在實施大物業管理、建立綜合執法機制等方面求創新,讓鼓浪嶼既能留得住文物之“根”和文化之“魂”,也能留得住人,實現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