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城金藏》最新發現經卷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12月1日在上海圖書館第二展廳開幕。
展覽以新面世的《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為核心,呈現10餘件佛教典籍。其中,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長達19米、蒙元時期原紙、燕尾收尾、品相完好,與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趙城金藏》中的妙法蓮華經文句卷二、卷五相連,成為增補、是研究《趙城金藏》的重要文獻。
“説起《趙城金藏》,就會讓人想起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這次展現的民間收藏,既是與上海的緣分,也是上海讀者的榮幸,其文獻等多種價值,值得讀者前來好好觀摩。”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説。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外觀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19/1000">
展廳現場
澎湃新聞了解到,此次展出的《趙城金藏》——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來自於民間收藏。5年前,榮寶齋成立佛教典籍部,開始徵集佛教典藏。據主方辦介紹,《趙城金藏》不僅僅是目前能看到現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佛教大藏經,也是涵蓋了哲學、歷史、語言、文學、文字、建築、醫學、歷史等,並且通過中國先進發明技術雕版印刷來完成的百科全書。”
《大藏經》是佛教典籍的總集,在迄今發現的佛教典籍中,漢譯本保存數量最為可觀。《趙城金藏》是我國在宋代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經《開寶藏》的覆刻本,共計6980卷,今存4000餘卷,全世界只此一部。因其刻版於宋金時期,1933年首次被發現于山西趙城廣勝寺而得名。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20/1000">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外觀
歷代雕版印刷大藏經的鼻祖《開寶藏》是由官方主持刻印的中國第一部完整的木刻版大藏經,原有六千餘件,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只剩下12號13件。據學者研究,宋元明清各代刻版的大藏經大部分都散佚了,要研究《開寶藏》,只能藉助血緣關係最近且保存相對完備的《趙城金藏》。
之前刻本的《大藏經》基本為官版,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編》副主編張新鷹介紹:“《趙城金藏》是中國北方第一部私版的《大藏經》,從此以後官版和私版的《大藏經》在中國歷史上就層出不窮了。”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21/1000">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內頁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22/1000">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內頁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23/1000">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內頁
1934年,著名學者蔣唯心前往廣勝寺考證,寫成《金藏雕印始末考》,1.5萬字⻓文對《趙城金藏》的歷史謎團進行了全方位的權威梳理和論述。根據《金藏雕印始末考》和後續學者的補充,金代⺠女崔法珍接替寔公法師主持刻印了大藏經。
大定十八年之後,經板被運送到中都保存。“蒙古時期”,中都更名大都,大都附近寺院助緣補雕。此後由於重修廣勝寺,僧人請人去大都印刷《大藏經》,由此便在廣勝寺流傳下來,直到1933年藉由範成法師被學術界重新發現。
上世紀30年代一經發現,日本各方就覬覦這部《趙城金藏》,最早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願出22萬銀元購買,遭拒後仍不死心,陸續派遣僧人遊説廣勝寺,試圖高價購買。隨着抗日戰爭的爆發,日本軍人開始蓄謀掠奪《趙城金藏》。戰火中,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命太嶽區連夜秘密搶運,將5000卷藏經安全轉移出寺廟。
1945年,《趙城金藏》被交付於當時的北方大學保管,直至1949年北平解放,文化接管委員會文物部才將《趙城金藏》移交給當時的國立北平圖書館。至此,結束了它跌宕起伏的轉移經歷。建國後,《趙城金藏》成為大型古籍修復項目,歷時近17年,這部皇皇巨帙終於1965年修復完畢。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際寧的考察中,現存全世界公共收藏的《趙城金藏》算下來不到4900卷。“過去中國國家圖書館正式編號的是4813件,最近庫房裏收藏的兩件殘本也相繼編號;除國圖以外,上海圖書館12件,北京大學7件,上海博物館1件,廣⻄博物館2件,河北大學圖書館1件,中國台灣3件,另外日本各大博物館和高校圖書館等藏有40多件;德國的巴伐利亞圖書館還有1件。另外,近年在日本的拍賣會上出現了幾件。中國⺠間也還有收藏。”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24/1000">
現場展出的榮寶齋徵集到的佛教典籍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2848928525/1000">
現場展出的榮寶齋徵集到的佛教典籍
開幕式當天,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劉元春,上海宗教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忠毛,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啓元出席學術沙龍,暢談了《趙城金藏》的文化歷史價值。
其中,唐忠毛講述了佛教從漢代傳入後,經卷所擁有的傳播和信仰的功能。“敦煌遺書是寫本、抄本,而《趙城金藏》則是之後的官方刻本,相對來説是很權威的校勘,其價值是多元的。從文物的角度來説,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蒙元時期的紙版技術。”劉元春則認為,應該把它放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去看待。“在那個時代,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是有着多民族的區域政權的,從大環境文化背景下看,經藏的編撰是推動了中國多元文化的進程。同時,《法華經》對於亞洲的文明也有着很重要的推動作用。”
王啓元認為,“從發願到刊刻,再到保存和展出,這都是一種因緣。此前,國家開始培養修復師就是從修復《趙城金藏》開始的。而從文物角度來説,刻本是無數個抄本系統的結晶,《趙城金藏》又是主要沿着《開寶藏》傳承下來,吸收了寫本系統的文本,是中國信仰和學術的最高峯。”同時,王啓元表示,“從《趙城金藏》開始,佛教典籍向下傳播,經歷了歷代的翻刻,典籍的裝幀設計也隨着傳播的需要在不斷髮生變化。”
<img%20src="http://inews.gtimg.com/newsapp_match/0/12848928527/0.jpg">
《趙城金藏》遺珍——妙法蓮華經文句卷八(局部)
據悉,“《趙城金藏》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將在上海圖書館展至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