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雙節”假日的第四天,天高雲淡,秋高氣爽。時隔一年,又一次來到古鎮大良。
之所以去大良,是因為今天是個集日。對於我來説,回老家趕集,既是進行鄉野調查和民俗研究的一種實踐形式,又是一種非常快樂的旅遊過程。
大良成村於隋朝,能夠支持這個説法的直接證據,是位於這個村東北部的一座古塔(學名永濟寺塔,俗稱白塔)。據《天津市地名志.武清縣》載,“塔上石額鐫有‘隋唐故物’字樣,1964年倒塌。”當然,還有一種説法,這座塔建於遼代。前年,我曾考察過古塔舊址,當時由熱心的友人李秀清女士指引,很順利地在一片拆遷現場的空地上,找到了殘損的石贔屓(即老百姓所説的“王八馱石碑”)。
先前,我在區裏某部門召開的會議上,曾呼籲在大良鎮建設永濟寺塔遺址公園,重建這座白塔,同時要保護、利用好大寺古井,並與同屬大鎮的後營村的八百年古銀杏樹(號稱銀杏王)一起,打造一條以宋遼文化為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今天,我又藉着趕集的機會,再一次來到現場,想看一看這個古塔這一年多時間內是否有什麼變化,經路人指點,我很快在一箇舊物回收市場的西側、一條南北向小土道上,找到了古塔舊址的位置。
據李秀清女士介紹,為保護舊址,鎮裏有關部門在她姑姑的東房山安裝了攝像頭,每天進行24小時監控。看來,鎮裏領導還是有眼光的。保護文物古蹟,傳承歷史文脈,不是説説而已,而是應當有行動。大良鎮及村民自覺保護歷史古蹟的做法值得表揚。
除古塔外,大良鎮還曾有一座娘娘廟。關於這座廟的歷史,已無人能夠説得清。據説,20世紀40年代,柳世平(即柳小五)曾倡議集資,將大良娘娘廟改建成了大良小學。有趣的是,上世紀60年代,因為教育比較出色,加之村裏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古塔,故學校一度被縣教育局命名為“寶塔學校”。
大良鎮的集市是有傳統的。據筆者考證,光緒七年,大良鎮正式設立集市,從此每逢農曆的一、三、六、八日,南來北往的客商和周邊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會到這裏來趕集。這個傳統一直沿襲到現在。現在的集市設在旗良路東側路邊。佔地面積約有十幾畝地的樣子。集市周邊被二層小樓圍合。內部則以建築或櫃枱為界,將市場分成了服裝區、蔬菜區、土產區及肉食、水產等不同區域。
我本人是一個吃貨,也是一個土得不能再土的美食家。每到一集市,第一位的任務是找當地的吃食。在集市的東北角,設有一個餐飲區,有六七家用天棚搭成的小吃鋪,有賣湯麪的,有賣包子的,還有賣肉餅的。我已經數次來這裏,每次來都要買這裏的肉餅。前年,肉餅是每斤12元,現在已漲到20元。肉餅有豬肉餡的,還有肉夾韭菜餡的。我今天並沒有買肉餅,而是買了這裏的大包子。大良集市的肉包子同樣非常好吃,有豬肉、素韭菜的、素西胡餡等不同品種,每個大包子只要1元錢。折算下來,約相當於15元一斤。現在在天津市裏吃一頓肉包子,約40元1斤,差距還真的不小呢。我先是買了2個,分別是豬肉和韭菜的,吃了一個肉餡的,覺得非常好吃,地道的家鄉味。於是又買了8個。
集市的炸糕比較大,每個才1.5元。黃米麪的,看上去非常鮮豔,吃起來味道鮮美。
我每次趕集,都注意商品的價格,並有意識地比較地域上的差異。大良集市的東西普遍比較便宜,比如炒栗子,每斤有10元、13元、16元不等。新上市的,現炒現賣,比市裏便宜不少。這裏的豬肉價是26元每斤,前天在石各莊趕集是20元每斤,昨天在南蔡村趕集是25元每斤。不同地方,還是有所不同。
到大良考察的話,就不能不看一看大良的火星信號接收天線。這個高性能接收天線,是由國家有關部門於2020年上半年投資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接收我國火星探測信號。該天線為圓形,直徑為70米,高有72米,總重量達2700噸,主反射面由16圈共1328塊高精度的實面板組成,面積相當於9個籃球場大小。據説,這個天線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一部接收火星信號的天線,遠遠望去,非常壯觀。
鄉土旅遊不同於傳統的旅遊,需要遊人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大良古鎮擁有很多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一定大有可為。有機會我還要再來大良。
大良古塔舊址
石贔屓殘留部分
石贔屓的龜背部分
通向古塔的小路
金黃色的炸糕
月餅也很便宜
糕點攤點
炒栗子
好吃的大良肉餅
傳統風格的小吃鋪
包子在保温櫃裏
從遠處所見的火星天線
集市一角
熱鬧的集市
集市的小吃
集市人來人往
整理:陳楓/來源:候福志、武清生活網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