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先輩勤儉持家做出許多事業;

吾儕耕讀為本莫忘這個根源。

——大水井古建築羣李氏宗祠祖宗殿中堂楹聯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大水井古建築羣李氏宗祠拜殿中堂楹聯

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深宅大院

龍歸井 鳳歸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水井古建築羣的西端,有一座天然的地下穿洞。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喜歡坐在這裏的山上打草鞋。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大雨傾盆,山洪暴發,白浪滔天。一條惡龍推波助瀾,昂首而來,把聳入雲霄的大山切了一個大缺口。張果老怕惡龍把大山完全切開,斷了行人通道,於是順手抓起打草鞋的馬鞍,朝惡龍當頭打去。那惡龍把頭一低,從張果老坐的地方鑽山而過,龍身過處,憑空生出一座石橋,故名龍橋。

清乾隆初,李廷龍、李廷鳳兩兄弟家鄉遭遇百年難遇的洪水,聽説川東、鄂西一帶,山大人稀,老百姓挽草為界,自給自足,於是從湖南嶽陽溯江而上,來到崇山深處的大水井。看到險峻的龍橋,他倆不由一驚,竟一起跌倒在橋邊的一棵大樹下。正巧當地一個姓黃的地主,收賬回家,看到兩弟兄步履艱難,便將他二人帶回家中。即為餬口,又為報恩。李氏兄弟在這個黃姓地主家做起長工。兩人出身農家,十分勤快能幹,深得黃氏的賞識和信任。

大水井李氏宗祠後面,原是一塊荒地,小地名叫老店子,系黃氏所有。經黃氏應允,李廷龍、李廷鳳在此開荒,擁有了第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李氏兄弟運氣也不錯,開荒第一年秋天就喜獲豐收,可收下來的糧食無處放置,兩兄弟便在老店子修了一間草房。荒地越開越多,收穫也越來越豐厚,這塊地逐漸可以收到二十多石糧食。接着,李廷龍、李廷鳳又做了豆腐乾、煮了酒,到幾十公里外的利川理智坳、南坪一帶去賣,經過十多年積累,李氏兄弟漸漸富足起來,代代積累更是建起了氣勢宏偉的大水井建築羣。

嘉慶年間,李廷龍、李廷鳳兄弟先後去世,分別葬於大水井和馬鞍山,當地人稱“龍歸井,鳳歸山”。因為李廷龍字天魁,李廷鳳字岐山,現今龍橋上還立有一塊石碑,上書“魁山二公入川故里”八個大字;而大水井李氏宗祠的祖宗殿,則被李氏族人稱為“魁山堂”。(田赤 編撰)

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莊園大門

“不愛錢”的李紹遠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這是大水井李氏宗祠的一副楹聯,它道盡了大水井李氏家族興盛之謎。

李氏家族崇尚教育,對子孫的培養不遺餘力。有清一代,李氏家族考中數十名秀才,人才眾多,李祖盛之孫李紹遠就是其中一位。

李紹遠少時好學,考中監生,後隨同周達武征戰,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中立過軍功。光緒年間,李紹遠升為候補同知直隸州,得到湖北總督張之洞的重用。

張之洞在湖北大興洋務,資金匱乏,於是把主意打到鴉片上。光緒十六年九月,張之洞委派李紹遠赴襄陽、鄖陽設置關卡,收取鴉片税。張之洞對鴉片税如此看重,李紹遠自然盡心盡力,各税卡主事者,多由他推薦錄用。光緒十七年二月,李紹遠上書張之洞表明心跡説,自己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熟讀聖賢之書,雖然百無所長,但至少能做到“不要錢”。

某次,李紹遠檢驗税票,發現馬門子河分卡委員陸忠上串通土藥商販,偷逃税款。不久,陸忠上走私鴉片100多公斤,又被李紹遠查出。李紹遠大為生氣,一點不講情面,向張之洞報告原委,要求嚴辦陸忠上。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李紹遠趕赴上海,採購製造洋蠟、肥皂、香水的機器設備。按照協議,三種機器設備共價九千兩銀子,八個月後運到武漢交貨,李紹遠將四千兩訂金,存入匯豐銀行;只有等到機器設備運抵武漢,訂金才能取出。哪知瑞樂公司的設備一拖再拖,一直沒有運到,此事驚動清廷過問,瑞樂公司辯稱,不是他們不運機器,而是李紹遠不肯將機器詳細情況告訴他們,無法辦理。李紹遠對此也不慌張,將事情原委一一陳述,最終大家覺得李紹遠辦理得當,沒有一點問題,商量同意後,將原合同作廢,訂金取回。

在那個年代,和外國人打交道而沒有吃虧,可見得李紹遠辦事還是很有一套。

光緒二十五年,李紹遠承修了著名的武青堤,解決武昌水患有功,得以去掉“候補”兩個字,正式到荊門走馬上任,任荊門直隸州知州。

辛亥革命前夕,李紹遠辭去官職,在大水井對面的興隆修建了自己的莊園。(田赤 編撰)

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李家祠堂。(本報恩施圖片庫 張光陸 攝)

賀國祥攻打大水井

民國初年,李蓋五接任李氏家族族長之位,李氏家族希望藉助他的力量,重振家聲。

李蓋五為人爽直,青年時代曾參加過四川保路運動。民國二年,李蓋五被選為奉節縣議員。民國五年,又被推舉為奉節、萬縣、雲陽、巫山、開縣、大寧等六縣團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此時,奉節縣的權力逐步被李蓋五等10人把持,號稱“十人團”。

民國十二年,李蓋五升任團總,並擔任奉節縣第七區區長,管轄柏楊壩、大水井、梅魁、雲霧四個鄉。

民國15年(1926年),打着靖國軍旗號的賀國祥帶着1000餘人的部隊,從大水井經過,想打李氏家族的秋風。李蓋五仗着祠堂有高大的城牆圍護,根本不買賀國祥的賬,還狂言説:“錢有,在槍尖子上來拿!”

李氏家族放棄四周的莊園,全族男女老少七百餘口,全部退入李氏宗祠,堅壁清野,與賀國祥相峙。賀國祥見宗祠城牆高大堅固,久攻不下,便命令部下爬到宗祠四周的樹上,想居高臨下射擊,哪知宗祠有外小內大的瞄準孔,賀國祥的人上來一個,打死一個,最後死傷無數,一籌莫展,只好準備撤退。

此時,李氏宗祠內禍起蕭牆。祠堂內蓄水池的水一夜之間全部漏掉,祠堂內又無水源補充,尚能勉強堅守兩日,見賀國祥準備撤軍,正欲雀躍。誰知祠堂一個槍匠心懷不滿,趁放哨時,將祠堂缺水的情況寫在紙上,傳遞出去,賀國祥聞信大喜,引軍重回。

李蓋五這下只好認輸,他單槍匹馬走出祠堂,找賀國祥談判,賠了無數槍支銀元才換了個平安。

賀國祥攻打大水井時,請了陳祖勳參謀,陳祖勳老家離大水井不遠,熟悉大水井情況,給賀國祥出過不少主意。幾年後,賀國祥在宜昌兵敗身死,陳祖勳悄悄潛回老家。李蓋五得知陳祖勳回鄉的消息,並不急於打草驚蛇,他先請幾位當地婦女,打探到陳祖勳準確的落腳地點後,才差人一舉將陳祖勳擒獲。

李蓋五沒有忘記宗祠缺水的教訓,他見宗祠東北角堡坎下有水井一口,水井泉水甘洌,四季不枯,於是招募民工,花大價錢,修建了一道長25米、厚3米、高8米的夾牆,將水井圍入祠堂範圍內。水井夾牆於民國19年竣工,李蓋五親筆在夾牆的正面題寫了“大水井”三個大字。(田赤 編撰)

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恩施州文旅局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78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水井,土家“大宅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