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大禪處之——塔院寺、羅睺寺


塔院寺

塔院寺與五爺廟相毗鄰,五爺廟旁邊有個寫着“清涼勝境”大牌坊。穿過牌坊登上數十節石台階就到塔院寺。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大禪處之——塔院寺、羅睺寺


塔院寺為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也是被作為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十個寺院之一,進入塔院寺需要另外單獨購買10元的門票。

塔院寺坐北朝南,由橫列的殿院和禪堂僧舍組成。中軸線上的建築有影壁、牌坊、石階、過門、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慈延壽寶殿、塔殿藏經閣。寺內主要建築,大雄寶殿在前,藏經閣在後,舍利塔位居其中。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大禪處之——塔院寺、羅睺寺


塔院寺以五台山的標誌大白塔命名的寺院,大白塔全名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又叫大慈延壽寶塔。大白塔始建於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佛教有一傳言,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滅度,其屍骨煉就成八萬四千個舍利子,古印度阿育王用黃金七寶鑄成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分佈於大千世界中。中國有十九座,五台山獨得其一,稱之為“慈壽塔”。

現在的大白塔,始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歷代屢經修造,明代又重建。塔通高54.56米,周圍為125.6米,塔基為正方形,磚縫全用米漿、石灰攪拌砌築。全塔各部粗細相間,造型優美。塔面為白色,形如藻瓶,塔盤、寶珠有銅飾品。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大禪處之——塔院寺、羅睺寺


以前的慈壽塔置於大塔腹中,因大白塔內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這一聖蹟。

藏經閣在大白塔北側,是一座木結構建築,內有用漢、蒙、藏多種文字所寫的經書兩萬多冊,其中宋至清乾隆年間兩千多冊經卷為善本。


塔院寺方丈院是個安靜的院子,院內的毛澤東路居舊址對於有紅色情結的我是肯定要參觀的。當年毛澤東從延安開赴河北西柏坡路經台懷鎮,與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葉劍英一道夜宿台懷鎮塔院寺方丈院。毛澤東在方丈院大門前看到“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這副楹聯時説:“我們不是從僧人‘放生’立場出發莫打三春鳥,而是從它們是益鳥能保護莊稼作物和林木這點出發的。”


方丈院後院毛澤東居住正房東屋,周恩來居住東廂房右間,任弼時居住西廂房左間。現在這些房間還保留着原樣,陳列物品是仿原樣複製而成,作為革命舊址對外開放。

羅睺寺

羅睺寺為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據佛教經典記載,釋迦牟尼之子名“羅睺羅”十五歲出家當沙彌,“不毀禁戒,誦讀不懈”,證了阿羅漢果,被稱作“密行第一”,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傳説他曾在羅睺寺所在地顯聖並留下足跡,羅睺寺就是祀奉羅睺羅的寺廟。

羅睺寺始建於唐代,明弘治、萬曆和清乾隆年間均有重修,是五台山十二處黃廟之一,是五台山黃廟中很有影響的一座寺院。

最喜歡羅睺寺山門前的夾牆石道,還未進門濃濃的藏寺風格已經讓人喜不自禁。順彎曲的夾牆石道來到山門前,山門前有一對唐代石獅,碩大雄渾,威武壯猛。台懷中心區諸多寺廟大多都有石獅子,而唐代遺留下來的惟有此一處。


寺內的文殊塔為藏式磚塔,塔身覆缽狀,上建束腰須彌座,金屬華蓋,塔腹有文殊像,故名為文殊塔。

山門裏一共四重大殿,分別為: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開花現佛”殿。

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也稱四大金剛。



文殊殿,內供文殊菩薩,不同於一般青廟,這裏的文殊菩薩面部為乳白色,而非貼金黃色,肩膀兩邊伸出了肩花,花上還放置了經書和智慧劍,文殊坐騎是卧在蓮花上,而不是站立磚台。這些都體現了黃教文殊造像的特點。

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佛(人間婆娑世界)、藥師佛(東方琉璃世界)、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合稱“三世佛”。三世佛前為脅侍菩薩和供養菩薩。


第四重殿裏的“開花現佛”最具神秘色彩。殿內巧設機關,正中轉盤高豎一朵木質蓮花,轉盤內安置了四方佛,這大蓮花與下面的大圓盤用通柱連在一起,當僧人在圓盤下的暗室驅動木輪,通柱即會轉動,蓮花花瓣隨之開啓或閉合,當八瓣蓮花緩緩綻開時,背對背面朝外的四方佛便會顯現出來,“開花現佛”之名便由此得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22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五大禪處之——塔院寺、羅睺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