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半山大煙囱
文/艾維
昨天凌晨3點,很多杭州人還在睡夢中,陪伴杭州半山居民20多年的“老物件”畫上休止符。沒錯,就是拱康路上的地標、半山電廠8號冷卻塔,也是最後一個“大煙囱”。
至此,在分成四期的爆破拆除後,華電半山公司的5個大煙囱成為了歷史。
PART
01
始建於1984年的5座“大煙囱”,成了半山電廠的標誌物。對於杭州城北的居民來説,“大煙囱”也成了一個地標,承載着上世紀90年代的回憶。
查閲資料,這5座煙囱狀的“地標”,專業的説法是大型雙曲線自然通風冷卻塔。主要功能是通過一個循環冷卻水系統,使得電廠冷卻器中排出的熱水在冷卻後可以重複使用。
大家平時看到冷卻塔冒出的大量“白煙”,其實是大量的空氣與霧化水滴混合物,並沒有污染物。但是這些龐大的冷卻塔,已不適應新時期杭城北部城市開發建設的需求,與城市環境不協調不融合。
所以,半山電廠去工業化改造工程,首先要把這五座高約120米的冷卻塔系統拆除,這個拆除過程分成四步走:
2019年1月,兩座冷卻塔拆除,宣告進入倒計時;
2020年6月,第三座冷卻塔拆除,城北運河新城的天際線豁然開朗;
2021年12月,第四座拆除,原地坍塌爆破技術首次用於冷卻塔拆除;
2022年6月27日,最後的告別……
舊的冷卻塔拆除後,將改造為體積較小、高度較低的機力塔,高度在20-24米左右,採用消霧型冷卻塔。
機力冷卻塔效果圖
這種冷卻塔,外觀就像一幢普通樓房,同步進行降噪處理,能友好地融入周圍環境。
PART
02
大煙囱消失後,這裏將建成一個大公園,如同申花的運河亞運公園、艮北的李寧體育公園。公園獨成一體,環狀結構,配有籃球場等各類運動設施及配套。建成後,這裏將成為運河新城居民又一個重要的旅遊休閒點。
改造後的廠區效果圖
沒錯,公園是一個重要的配套,顯性的利好。半山電廠去工業化改造,還有隱性的利好,呈現更原汁原味的大運河文化。
“大煙囱”是工業遺存,有其特有的符號記憶,如果是打造工業文化為訴求點的公園,保留一座或許必要,但在打造大運河新城的背景下,大煙囱還是太突兀了。
寫《再別康橋》的徐志摩,是運河畔長大的孩子,他的一生中有無數次來往於運河,江南的水系是他心中的圖騰。他如目睹大煙囱,肯定希望它們“快快地走,不要回來”。
2019年,拱墅區最後一塊寶地被畫入“北建”的藍圖,一座嶄新的大運河新城正悄然崛起。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文化藝術中心、大運河音樂廳、運河灣綜合體、運河文化走廊、城市歷史年輪帶等新建規劃,將大運河的千年底藴和現代工業遺存,以各種形式濃縮在這座新城中。
有關運河的點滴記憶匯成文化底藴,沉澱在這片土地。春風十里,被陸續喚醒,,“大煙囱”的告別,此其時也,難以扭轉。
大運河首展核心區
以“別了,大煙囱”為關鍵詞,在百度上能夠搜出一堆的新聞,包括蘭州、貴陽、綿陽、新鄉、白山在內的城市,均實施了爆破拆除,同時帶走了一代人的記憶。
半山電廠改造後,今後會成為杭州工業觀光旅遊的打卡點,豐富運河的人文元素。半山電廠改造後,運河到半山一片,視野開闊,融入運河文化,底藴更加深厚。
不破不立。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住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