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水滸劇照 手刀

宋代已進入冷、熱兵器並用時期,但仍以冷兵器為主導。北宋的軍事策略以內防割據,外御異族的防禦思想為主,故重步兵而輕騎兵,戰法多為城池攻守,陣地野戰。

南宋更以防禦戰為主,水軍亦有一定的發展。上述原因直接影響了宋朝軍隊兵器的發展方向和配備重點:即遠射兵器和長兵器發達,短兵則退居輔助地位 。

刀仍然作為主要的格鬥短兵器,但比例有所下降,部分被斧、 鑽、 錐、 錘、 鞭、鐧、骨朵等砍砸兵器代替。

劍在宋代雖然更加普及,但少用於戰陣格殺,多由軍官佩帶以指揮部眾。雖然如此,由於宋朝軍隊的規模極其龐大,對刀劍的需求量亦非常可觀。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宋代花錢上的揮刀武士像

造兵機構與軍器制度

宋代軍器生產規模龐大,軍器制度細緻完善。宋代中央直屬的軍器生產機構,最初為作坊,後改南、北作坊,弓弩院。神宗時置軍器監,下屬東西作坊,皮角場 ,作坊物料庫等。

其中東西作坊負責掌造兵器、戎具、旗幟、油衣、滕漆、什器之物,人匠編額為5000人,各類專作超過40個部門,分工極細,其中已經包括劍作和磨劍作。

南宋後,東西作坊併入御前軍器所,鼎盛時有萬全軍匠3700人。除以上常設機構,宋朝還曾臨時設有斬馬刀局、軍器局等臨時造兵機構,隸屬中央 。

斬馬刀局設立於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當時作坊造斬馬刀,因製作精巧便於使用,神宗非常重視,即“命置局,造數萬口,賜邊臣”,可惜不久斬馬刀局即廢罷。

除中央造兵機構外,宋代地方州郡亦設有各類作院,其中不少頗具規模,有時因生產需要,各作院的工匠人數遠遠超過額定,甚至多達2000人以上。

除嚴格監管造兵部門和規範軍器生產製度外,宋代還非常重視,新軍器的研製和軍器產品質量。因此除宋初嚴禁民間私蓄軍器外,其他時間大都鼓勵士民創制新兵器並將其獻給國家,由官府作坊仿造使用。

兩宋時期新造的軍器眾多,史載斬馬刀即為神宗時所造之新式軍器,為此朝廷甚至欽命成立斬馬刀局。為了提高所造軍器質量,宋代還建立了較為嚴格的考課制度和軍器製造標準。有不如式者要受到懲罰,故對宋代軍器質量的穩定起到一定作用。

基於上述努力,宋代造兵業完全由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部門有效地管理和監控起來,宋代軍器分類詳盡,形制分明,質地精良。宋前期更出現了中國第一部由官方主編的軍事和兵器大百科全書《武經總要》。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宋代 手刀

宋刀

根據考古發現及對宋朝兵書、史籍和繪畫、雕像等研究考證,當時出現的短柄刀主要有手刀、環首直刀和彎刀。

手刀

據《武經總要》描述:旁刃,柄短如劍。器圖中之手刀,刀身短闊,厚背薄刃;四瓣刀鐔;刀柄短粗,尾端有耳。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佩刀 武士圖

手刀當為單手持握之近戰短兵,刀刃可破甲,但長度過短,不適合單獨使用,應是長兵之輔助器。

在《武經總要》之行女牆圖及雲梯圖中,藏於車內之宋軍均持手刀。攀越攻城時多為短兵相接。長兵不易攜帶和使用,手刀實乃最佳兵器。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雲梯 出自《武經總要》-佩刀武士圖

宋水陸畫中的的手刀造型則更加精緻,刀尖上挑、尖鋭,斜背處弧形增大;刀背嵌環;刀根處出現雲紋吞口,夾背處長,夾刃處短,極具時代特色,與明清刀上的吞口相反。刀鐔與《武經總要》之繪圖相似,造型亦是四瓣。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畫中的手刀

宋手刀存世極罕,已知者僅拔刀齋珍藏之寥寥數器。錯銀手刀為品相最佳者之一,惜柄鐔皆去,唯餘刀刃耳。

宋錯銀手刀

此刀造型與《武經總要》之手刀略有區別,但與另外一幅宋畫所繪之手刀極其相近。尺寸較小通長不及尺半;莖短厚。刀背近刀頭處,陰刻捲雲紋。

近刀背處開槽上下各有等長平行細線,應該為刀身裝飾。刀根處假吞口錯銀,亦為捲雲紋飾。此刀做工之考究精美,是已知唯一較為完整的存世宋手刀實物,極其珍貴。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宋 錯銀手刀

南宋手刀的形制變化明顯,刀頭加闊,彎度加大。上圖所示也許是雕刻的原因吧,其造型頗為誇張。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環首直刀

環首直刀作為制式兵器的最後朝代可能是南宋,但形制較漢唐變化巨大;刀身縮短、刀刃寬大、刀頭加闊、刀尖背斜。鎮江高資曾出土一把南宋的直刀實物,銘文記載是南宋鹹淳六年(公元1270年)製造的。

刀長83.3釐米,刀刃寬大鋒利, 刀鐔為桃形,刀柄帶環首。這把直刀不只是單手刀,也常用雙手持握使用。經北京科技大學分析,該刀以熟鐵作本體鋼,以碳鋼作刃鋼,鍛接情況良好。可見南宋制刀的嵌鋼技術已經非常成熟。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宋 環首直刀

1982年四川省文管會清理南宋虞公著夫婦合葬墓時,發現了棺室門柱高浮雕壁畫。圖中兩個頂盔貫甲的軍士手執之戰刀與軍博陳列的環首直刀非常相似,唯單手持握。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佩刀軍士圖

有趣的是,有證據顯示,這種環首直刀不僅是南宋軍隊的制式武器,也是其敵人金國軍隊的佩刀,亦有單雙手之分。

這種環首直刀,還出現過加長版,即赫赫威名的斬馬刀—宋代有名的步戰用刀, 從唐代陌刀演變而來。《玉梅》:“熙寧五年,作坊造斬馬刀,長三尺餘,鐔長尺餘,首為大環,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於操擊,戰陣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 命置局造數萬口分賜邊臣。”宋之四尺餘應為現今一米以上。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武士持刀磚雕

目前發現的南宋環首鋼鐵刀,保存狀態大多不佳。下圖之環首直刀雖傷痕累累, 但有幸鏽蝕尚未入骨,根據器型判斷,應為宋制。

通長77釐米,刃長72釐米,為單手刀。刀體寬厚,刀頭放大。刀身與刀莖一體鍛造,環首另造。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宋環首直刀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南宋佚名名畫《搜山圖》中宋朝刀劍

彎刀

兩宋時期,彎刀已經有一定規模,但可能更多出現在西北部遊牧民族的軍隊中, 如吐蕃党項,契丹,女真等。

北宋傑出畫家李公麟的《免冑圖》是當時僅見的表現金戈鐵馬的白描,在圖中最早出現了彎刀。雖然圖畫中的題材是唐永泰年間唐軍對陣西域的回紇,但雙方的甲兵卻是對宋代實物的模仿。

圖中的彎刀為回紇首領所佩,雙碟形劍首和內鼓形圓柄與古印度刀形制相仿,十字形護手則極具印度—波斯風格。刀雖未出鞘,但可以推測刀身為柳葉形,狹窄鋭利,刀鋒上挑,弧度順暢。刀鞘全部封邊,提樑裝雙附耳,鞘尾箍飾漢式捲雲紋。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李公麟的《免冑圖》

純粹中原宋式的彎刀未知有實物,國內各博物館內藏有數件,據稱系遼、金墓出土,但因數量太少,缺少參照物及來源説明不足,國內刀劍收藏界對之尚有一定疑問。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彎刀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圖:《武經總要》載宋朝“刀八色”

注:圖文摘編自《中國刀劍》,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7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宋代常用手刀, 看宋朝歷史上真實的的“武士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