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嶽峯:一懷淡淡的鄉愁,一泓香醇的故鄉水
伍嶽峯
廣東人都有種種懷舊的情懷,那是青石板,舊祠堂。
祠堂前面的風水塘,留下許多孩提時代的浪漫記憶。
舊時廣州陳家祠前面的風水塘,那是多麼的氣派,可惜今天再也找不到她風騷的影子。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一般風水大宅,面前都有一個半圓形的池塘,遠遠看去就像是倒映在地面上的半月,十分美觀怡人。
水為財。池塘是廣東人的風水塘,他們認為池塘蓄水,足以滋蔭地脈,涵養真氣,故池塘有養人蓄財的寓意。
在傳統民居風水中,門前有塘至關重要。
人們認為,門前的池塘越大,家人就會賺更多錢,出更多的人才。
人們對水的依賴性很強,海納百川、水利萬物;比如生活用水、洗滌、游泳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安全防火的需要,若遇火災,風水塘就成了救命塘。奇妙的是,風水塘還可以養魚,到了夏天則有涼爽的過塘風,那真是風生水起。
舊時人們之所以建風水塘,是因為建房的挖掘建築用土方便的需要,房子前挖出一個大坑,天長日久就形成了一個大池塘。
雖然風水塘已逐漸式微,但人們親水情結,仍然是廣東人的本質精神。
廣東民居向來特別講究風水,宅前有水,宅後有山。多數宗族祠堂門前總有一口風水塘,有納氣聚財之意。
此龍湖不是彼龍湖
這裏説的龍湖是一羣古村落。龍湖古寨地處潮汕韓江中下游西岸,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現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築。寨內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樹,盤龍錯節、隨處可見。
走進龍湖寨門,街巷井然有序、巷陌縱橫、名宅巨祠無數。古寨的結構很講究,是先人按照九宮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於形似龍脊,加上該寨四周韓江水系、池塘湖水環繞,因水形似龍而稱龍湖,直街東面有三條街,西門有六條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格局。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進、十進之深,向人們昭示這裏出了不少達官貴人。
龍湖寨為多姓聚居之地,書齋名稱有以姓氏郡望命名;如黃姓的江夏家塾﹑許姓的高陽家塾﹑肖姓的肖氏家齋;但更多的是由邑紳或進士﹑舉人命名;如梨花吟館、讀我書屋、抱經舍、雨花精廬、怡香書室等等,從名字裏迸發出書卷味的芬芳。
水龍匯聚的聚龍村
清朝的廣州,一口通商,財富滾滾。廣東台山鄺姓家族聞名而來,集羣而聚。在原本是一片河灘沙地的芳村衝口,闢出一塊麪臨水道處女地;水通廣州、水網發達,是廣州著名的風水村。經年耕耘、精心修建,人丁興盛。由於偏安鄉間一隅,聚龍村並不為人們所熟知,但因幾位落户併發家於村中的商界鉅子,在清朝至民國期間的南粵商界中叱吒風雲,聲名大震。他們分別是創辦了礦美南兄弟鞋廠、天元茶樓(現廣州清平飯店的前身)聚龍村12號樓主人鄺伍臣;在廣州太平南路建有10多棟商鋪的聚龍村1號樓主人鄺覺明;清朝末民國初年顯赫一時的黃金鉅子、聚龍村21號樓主人鄺橫石;曾任清朝政府派駐新加坡的商務領事、駐美商務參贊助理等職聚龍村3號主人鄺其照。商賈、官宦羣聚,是名副其實的聚龍匯虎之地。
聚龍一詞,活脱脱的一個風水意藴,芬芳濃郁的魅力鄉村。
三峯筆架旺文昌的大嶺村
三峯成局,勢成筆架。
這個小小一個大嶺村,歷史上竟然出了1個探花(清代),34個進士,53個舉人,9品以上官員有100多人。
從風水佈局看,肯定有獨特之處。
番禺大嶺村原名菩山村,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西北面。大嶺村開村至今已有800多年。
據瞭解,大嶺村有陳氏開村和許氏開村兩種説法。陳氏原籍江西,第三代孫遺慶公於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自南雄珠璣巷遷徙至大嶺開村;另記載,大嶺村的開村主為廣東始興郡皇后之父許氏,於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從南雄珠璣巷逃至大嶺開村繁衍。
大嶺山三峯聳立,勢成筆架。大嶺湧于于村前如玉帶環繞,荷塘秀美。清光緒23年,赤松仙師扶鸞賜名菩山,故也有菩山村之名。在村出水口處有大魁閣文昌塔。
用八卦佈局的黎槎古村
黎槎古村落,位於高要市回龍鎮北面的黎槎崗上。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南宋時期,由於該村沒有水利堤防設施,低窪地帶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村民們多將房屋建於山腰上。
因該山崗形體似鳳,喝名取象,故又名鳳崗。鳳必朝陽,所以村民們都選擇了鳳崗的東面或東南面進行居住。
黎槎古村呈八卦形狀,佈局精巧,暗藏洛書河圖的玄機,以《周易》的八種基本圖形,即“-”和“--”的符號形狀。這些房屋依山而建,環水而立,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兑等卦形排列,呈圓形分佈,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機重重,風格獨特。
整個古村呈大圍屋形狀,古屋、村道分佈走向狀似八卦圓形,周邊是圓形的護村池塘與環村大道,僅有南北兩個出口與外界陸路相通,又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
八卦之美,是從建築裏透出的文化之骨,一種自然之美。
徘徊在廣東的古村落,從風水塘裏吹來的不僅僅是鄉愁,還有廣東人酷愛風水的風生水起文化精神。
《青囊行走大灣區》 作者:伍嶽峯
本文摘抄自《青囊行走大灣區》/伍嶽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