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海島是城市居民休閒度假、放鬆身心、短暫逃離鋼筋水泥束縛的好去處。數據顯示,我國海島旅遊市場規模已超1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海島旅遊已成為我國海洋經濟產業中的核心支柱。
我國海島數量眾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海島統計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共有海島1.1萬餘個。然而與此不成正比的是,名頭響亮的著名旅遊海島卻並不多,海島旅遊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和市場空間。對於絕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遊客來説,藍天碧海的海島風情和悠閒舒適的海島生活是最能夠俘獲心情的魅力所在,也是海島旅遊開發的天然優勢。但如何利用好這種優勢,考驗着開發者的智慧。
旅遊目的地需要形成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簡單説就是要有“獨家賣點”。以平潭為例,“祖國大陸距離台灣最近的地方”“藍眼淚”等“賣點”對許多人來説都有極大吸引力,只要充分挖掘,適度包裝,不愁沒有遊客。因此,找準自己的定位和“賣點”,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道路是其他海島在發展海島旅遊時需要借鑑的。
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旅遊需求也變得更加多元和豐富,遊客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觀光拍照,而是期待有更多深度的旅遊體驗。海島旅遊也需要與時俱進,創新開拓更多海上文旅新場景,在豐富海島旅遊業態方面做好文章。特別是在文旅融合大趨勢下,可以根據自身實際,瞄準細分人羣,打造休閒度假、海上運動、特色餐飲、休閒漁業、醫療康養等業態,使各年齡段遊客都能在海島旅遊時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
值得強調的是,海島旅遊需警惕“大項目”“大開發”。海島的原始地貌、沙灘、礁石、植被乃至歷史遺蹟等是海島最寶貴的資源,應特別注重對其嚴格保護和管理。在進行旅遊開發建設時,要儘量保持與海島風貌相協調,避免出現一些“雷人景區”。如果為了追求旅遊效益而破壞了島上的自然和歷史風貌,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劉春沐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