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之間有親情嗎?成年的獅子離家後,還能認出母親嗎?
成年雄獅會被逐出獅羣,過一段時間後再回來,它還能認出母親嗎?
筆者:龍葵草
獅子作為野生動物的一員,它與其他野生動物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習性。雖然獅子是一種羣居動物,但是成年的雄獅需要通過離開獅羣,獨自鍛鍊自己的生存能力。然而人類社會截然不同,孩子在生成過程中一般都會得到父母的關愛。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的親人,自打懂事開始,就已經難以忘記了。對於獅子而言,經歷一段成年的洗禮後,它們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説,能夠了解到野生動物的途徑只有觀看攝影師拍攝的圖像我們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到的就是央視的《人與自然》。通過這一檔節目,我們可以瞭解到獅子通常是以羣居作為生活的方式。在一片荒涼的草原上,獅羣總是最顯眼的一羣動物。與我們人類不同的是,女孩子常常是擁有長長的頭髮,而男孩子則是短髮。但是對於獅子而言,頭上擁有一大簇鬃毛的則是雄獅,光禿禿的則是母獅。正常而言,一山不容二“獅”,一個獅羣裏面只有一隻雄獅。所以,當你在電視上看到一羣雄獅聚在一起的時候,它們往往是被逐出獅羣的獅子。
在非洲大草原上,剛成年的獅子被逐出獅羣是一項傳統習俗。因為一個獅羣裏面只能有一頭雄獅。所以當雄獅還小的時候,獅子王會把它當作孩子一樣對待。隨着年齡的增長,成年的雄獅就要開始對獅王的寶座發起衝擊。而剛成年的雄獅往往還比較稚嫩,根本不是強大的獅王的對手,所以成年後離家出走便成了雄獅的必經之路。當然,這也符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説。只有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才會不斷地向前進化。一個獅羣裏面只有一頭雄獅,這也就意味着,只有獅羣的霸主才有繁衍下一代的資格。對於被逐出獅羣的雄獅而言,如果它只是滿足於自己是頭獅子的捕獵能力,那麼它最終的結局就是自生自滅。
但是,這些流浪的雄獅還具備另外一個優勢。當一頭雄獅穩坐獅羣霸主地位時,那麼它自己是不用進行捕獵的。也就是説,一個獅羣裏面所有的母獅都會服務於一頭雄獅。而在另外一邊,被逐出獅羣的雄獅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在捕捉食物。一邊的實力在不斷下降,另外一邊則是在不斷地進步,這也給年輕的獅子提供了翻盤的機會。而且從時間的角度而言,拳擊,賽跑等競技性體育項目也不是一直被一個人所壟斷的。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守擂者的競技狀態也會不斷下滑。而且,一個獅羣的獅王會受到需要年輕獅子的攻擊。失敗的攻擂者只需要舔舔被劃傷的傷口,休養幾天後再次發起衝擊。而守擂的獅王則需要每天都迎接挑戰者,只有將所有的雄獅擊退,才能保護自己的獅羣領地。
有人就想到了,如果許多隻流浪的獅子聯合起來一起進攻,成功的概率不就會大大地提高嗎?還被説,在非洲大草原上還真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在2006年的時候,負責記錄非洲草原的攝影師們發現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一些流浪已久的雄獅們突然聯合起來,對其他獅羣發起了總攻。在南非姆普馬蘭加省的薩比森保護區,這羣雄獅佔領了許多獅羣。對於過去的獅羣而言,獅王只能是一頭獅子,而現在卻成了一羣獅子。
就像是人類歷史上的許多國家一樣,即使有一股突然的力量推翻了過往的統治。但是由於每個人都想當皇帝,內部總會出現分裂的勢力。人類都如此,更何況是動物呢。在這羣獅子統治了沒多久,就有一部分獅子出現了內部的矛盾,互相開始廝殺。經過幾個月的時候,最終也剩下一頭實力最強的獅王。通過上述的情況我們可以瞭解到非洲獅羣的生存法則。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即使遭遇了失敗,也有家人,朋友的幫助。最最最不濟也有政府的社會救助。但是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所有動物都在為自己的生命而努力。獵物被捕捉會被殘忍地殺死,而獅子抓不到獵物也會被餓死。實力強勁的雄獅有權繁衍自己的下一代,而碌碌無為的雄獅只能平淡地度過一生。
我們人類的生活其實與獅羣也有一點類似,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同樣也需要努力奮鬥,撐起新的家庭。但是對於我們原來的家庭,我們是難以忘記自己的父母的。但是對於獅子而言,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流浪後,它們還能認識自己原來的母親嗎?世界各國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在不斷地加強,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數量並不在少數。所以對於離家出走的獅子而言,重新遇到原來家庭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也有例外,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有一篇記錄了相關事件的內容非常火。題目是《在命運的逆風中前行-追尋查爾斯頓兄弟的足跡》,查爾斯頓兄弟就是兩頭親兄弟的獅子。
在獅羣中,負責哺育幼崽的責任往往也是由母獅負責的。而照片裏的三隻幼崽正是在這頭母獅的照顧下茁壯成長。但是很不幸的是,在一年的時間裏面,就有一隻幼崽走丟了。所以攝影師們在一年之後又拍下了另外一張照片。
這兩兄弟在成年之後也需要面臨出去流浪的遭遇,但是有趣的是,這兩兄弟會經常回來看看自己的老母親,甚至還會幫助照看自己新“弟弟妹妹”。對於這樣的行為,許多人在驚訝之餘,更多是表達對生命的敬畏之心。《追尋查爾斯頓兄弟的足跡》描述了許多詳細的情節,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來閲讀一下。